第七回 茶縻架下苦雨破好事 都護帳裏烹兒饜饞涎(3 / 3)

柳兒、小壽兩人聽了,不禁拍手稱妙。榔兒道:“事不宜遲,須今夜尋了孩子,安排端正,明天絕早獻去,趕在別人前麵,趁他空肚子吭下才妙。”

兄弟三人計議定了,便吩咐手下幾個黨羽,前去偷盜小孩。那班兄弟們個個都有偷天換日的手段,這偷盜小孩,越發是尋常事體,甕中捉鱉,手到擒來。去不多時,早偷來兩個又肥又嫩的三四歲的小孩子來,活滴滴地拿來殺死,斬去頭腳,剔去骨頭,切得四四方方,加上五味香料,早蒸得噴香爛熟。

次早起來,用盤盒裝上,陶榔兒騎了一匹快馬,竟投麻叔謀營帳中來。見過守門人役,將肉獻上。那門差一麵叫人把肉拿了進去,一麵拿出簿冊來,叫榔兒寫上姓名。接著那獻羔羊的百姓,又來了許多,有獻活的,有獻煮熟的。紛紛鬧鬧,擠滿了一間。正熱鬧的時候,隻見裏麵走出一個官差來,高聲問道:“誰是第一個獻蒸熟羊肉來的?”

陶榔兒便大著膽應聲上去,心想這麻都護有幾分著鬼了!原來麻叔謀清早起來,才梳洗完畢,便有人獻蒸熟羊肉來;他肚子正空著,見了這一大盤肉,便就著盤子拿到麵前去吃,隻覺得香噴噴肥膩膩的,鮮美異常。心中十分歡喜,便問:“這羊肉是何人獻的?如何蒸法的?快把那獻肉的人喚進來麵問。”

因此那差官出去,把陶榔兒傳喚進來。當時陶榔兒見了麻叔謀,慌忙跪下叩頭。麻叔謀問明了名姓住處,又問:“這羔羊如何蒸得這等甘美可口?”

榔兒隻說:“這羊是小人家養的,隻怕進不得貴人的口。”

麻叔謀聽他恭維得歡喜,便吩咐賞他十兩銀子,那陶榔兒卻抵死不敢收受。麻叔謀道:“你若不受賞,我便不好意思再向你要吃了。”

榔兒道:“大人若不嫌粗,小人願日日孝敬。”

說罷磕了一個頭,自去了。

從此以後,那班強人,便天天去偷盜小兒,蒸熟來獻與麻叔謀受用。麻叔謀吃得了這個美味,凡是別人獻來的羔羊,他都嫌粗惡,一概不收,隻愛吃陶榔兒獻來的羊肉,那陶榔兒因獻羊肉,天天到麻叔謀行轅中去,卻和麻都護成了一個相知,常常和麻叔謀談話;這麻叔謀因他不肯受賞,便另眼看待他。

有一天,麻叔謀對榔兒說:“我自從吃了你蒸熟的羔羊,卻天天省他不得。你天天蒸著送來,又不肯受我的賞,我心中十分過意不去。你何不將這烹庖法兒傳給我行轅裏的廚役,叫他如法炮製,免得你天天奔波。”

陶榔兒卻不肯說出實情,隻說:“大人不必掛心,小的願日日蒸熟來孝敬大人。”

麻都護說:“這事不妥,我如今在寧陵地方開河,你還可以送來;再過幾天,我開到別處去,你如何能送得?”

這幾句話,逼得陶榔兒不得不說實話。當時他躊躇了一會,說道:“不是小人不肯說這蒸煮的方法,隻是說破了這方法,若是提防不密,不獨小人有過,便是老大人也有幾分不便。”

麻叔謀笑道:“一個蒸羊肉的方兒,又不是殺人放火,怎麼連我也不便起來了?你倒說來我聽聽。”

榔兒道:“大人畢竟要小的說出來,還求退了左右。”

麻都護笑著道:“鄉下人這等膽小。”

便轉過臉去,對左右說道:“也罷,你們便都出去,看他說些什麼來。”

左右聽大人吩咐,急忙避出。陶榔兒劈頭一句便說道:“小人隻有蒸孩兒肉的方兒,那裏有什麼蒸羔羊肉的方兒!”

麻叔謀聽得“孩兒肉”三個字,便大驚失色,忙問道:“什麼蒸孩兒肉?”

嚴陶榔兒忙跪下磕著頭,嗚嗚咽咽帶哭帶說道:“實不瞞大人說,前日初次來獻的,便是小人親生的兒子,今年才三歲;因聽說大人愛吃羔羊,便殺死蒸熟,假充羔羊來獻。後來獻的,都是在各鄉村盜竊來的。大人若不信時,那盜得小孩人家的姓名,小人都有一本冊子記著;便是孩子的骨殖頭腳,都埋葬在一起,大人隻須差人去掘看便知。”

麻叔謀聽了,這才驚慌起來,轉心又疑惑道:“我與你素不相識,又無關係,你為何幹此慘毒事體?”

榔兒道:“小人的苦情,到如今也隱瞞不住了。小人一族有百十名丁口,都靠著一座祖墳;祖墳上倘然動了一勺土一塊磚,小人的合族,便會要遭災。如今不幸,這座祖墳恰恰在河道界限中間,這一掘去,小人合族一百多丁口,料想全要死亡。合族人商議著,打算來懇求大人,苦於不得其門;因此小人情願將幼子殺死,充作羔羊,以為進身之地。如今天可憐小人,得蒙大人垂青,也是佛天保佑,隻求大人開天地之恩,將河道略改去三五丈地,便救了小人合族百餘口蟻命。”說罷,又連連磕頭。

麻叔謀心中暗想,此人為我下此慘毒手段,我若不依,他是亡命之徒,猖狂起來,或是暗地傷人,卻是防不勝防;又想小孩的肉味很美,若從此斷絕了他,再也不得嚐這個美味了。麻叔謀隻因十分嘴饞,便把這改換禦道的大事,輕輕答應下來。又叮囑他,這蒸羔羊肉,卻天天缺少不得。陶榔兒道:“大人既肯開恩,真是重生父母!這蒸獻羔羊的事,小人便赴湯蹈火也要去尋來孝敬大人的。”

麻叔謀大喜。第二天便暗暗地傳令與眾夫役,下馬村地方河道,須避去陶家祖墳,斜開著五丈遠近。那陶榔兒見保全了祖墳,隻是打發兄弟們出去四處竭力去偷盜小孩。先隻是在鄰近地方偷盜,近處偷完了,便到遠處去偷。或托窮人去偷了來賣,或著人到四處去收買。可憐從寧陵縣以至睢陽城一帶地方,三四歲的小孩,也不知被他盜去多少;這家不見了兒子,那家不見了女兒。

弄得做父母的,東尋西找,晝哭夜號。後來他們慢慢地打聽得是陶榔兒盜去獻與麻叔謀蒸吃的,人人憤怒,家家怨恨,便有到邑令前去告狀的,也有到郡中送呈;那強悍的,便邀集了眾人,打到陶榔兒家裏去。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