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後呢,文燦小公子就不愛和父母睡同一張床了,哄了兩天沒效果,趙氏隻好叫人把廂房給拾掇拾掇給他住,畢竟廂房就在臥式隔壁,離得近還能照顧的到。
等到周歲抓周那一天,更把眾人給雷了一下。生日還沒到,高家當家的高大善人,張氏,以及外公外婆已經給準備了一大推抓周用的道具。周歲那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的來了十來桌的人來給文燦小公子慶生,甚是熱鬧。等到主角出現,被爹爹牽到放著抓周道具的席子前,示意他去抓的時候,眾人停止了交談,紛紛注目著主角。
隻見我們的小公子蹣跚著走上席子,親戚們馬上叫了起來,這個叫燦燦抓官印,那個叫燦燦抓書本,還有的叫燦燦抓銀子的,結果讓眾人掉了一地眼珠子。我們的燦燦小公子走到鬥笠前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把抓住了鬥笠,眾人“哄”的一聲,滿是失望,怎麼是農夫啊。結果還沒有等大家回過神來,燦燦小公子拉著鬥笠,小屁股在席子上噌噌的挪動起來,先是銀子,墨塊兒,毛筆,官印,接著書本,籌算,小寶劍統統一個不落的給塞到鬥笠裏。這下子,眾人不敢置信般地,都傻眼了。
經過抓周的事情傳出來以後,村子裏更是議論了一陣,都說文燦小公子是天才。可沒過幾個月,首先是家人發現小公子很怪,傳到村上,大家也覺得很怪,慢慢的大家倒是不再議論小公子是天才了。這事兒啊,是抓周幾個月後,這個時候已經是盛夏了,文燦小公子也一歲半了,走路已經很順利了,話也不想周歲時的單個詞單個詞的往外蹦了,能流利的說了。每天穿著小褂,平時在院子了東走走西逛逛的,不過大人們一不注意他就跑到他爹爹的書房翻書。
家人在書房找到過他幾次,本來害怕小孩子撕書,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大人們也隻發現他愛翻書而已,沒有發現他撕書,所以大夥兒也就隨他。甚至於大人們說起文燦小公子時,還打趣說這家夥將來肯定有出息,小小年紀就愛看書了。不過,大人們很快就發現這小家夥愛翻書不說,而且從沒有見他把書拿翻過,於是經過口口相傳,高家怪少爺的名聲就傳播了出去。
注解:
*1隋朝設潁川郡,治潁川縣(今許昌市市區)。唐朝改潁川縣為長社縣,改潁川郡為許州。從此潁川不再作為地名存在,甚至原潁州之名也歸屬了潁水下遊的原汝陰郡(郡治汝陰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宋時,在此建潁昌府,之後基本稱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