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看透人生真諦——人生是為心的修行而設立的旅途(1)(1 / 3)

1.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容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其長短,而在於其內容。生命的充實,也不在於年歲的長短,而在於領悟生命的深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

物質的享受,隻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滿足,但是心靈上的空虛和糾結卻是永久的。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碌碌無為的一生,隻會讓自己的生命空洞無物,讓生命失去其獨有的色彩。

老子在年輕的時候,曾在函穀府衙寫五千言《道德經》。其間,一位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來找他。

老翁見到老子,對他略施小禮說道:“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想向您討教個問題。可以嗎?”

老子微笑著點點頭。

老翁就得意地對老子說道:“我今年已經106歲了,說實話,從年少時到現在,一直是遊手好閑地輕鬆度日。與我同齡者都紛紛作古,他們開懇百畝良田,但是最終卻沒有一席之地;建了很多舍屋宇,最終死時卻落於荒郊野外的孤墳中。而我呢,雖然一生都不曾種過田,也沒置辦過片磚隻瓦,卻仍舊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之中。先生,我現在是不是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地勞作一生,隻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微一笑,隨即找來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放在老翁的麵前,說道:“如果你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石頭呢?”

老翁十分得意地將磚頭取過來,放在自己的麵前說道:“我當然要取磚頭了。”

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麼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道:“這石頭沒棱沒角,取它何用?磚頭卻用得著呢!”

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道:“大家是要石頭還是要磚頭呢?”

周圍所有的人都紛紛說要磚頭而不要石頭。

老子又回過頭來對老翁說道:“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的壽命長?”

老翁說:“當然是石頭了。”

老子釋然而笑道:“石頭壽命長但卻不能為人所接受,磚頭壽命短,卻受人們的認可,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都是如此。壽命雖短,於人於天有益,於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於人於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

老翁頓然大慚。

其實,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並不在於其壽命的長與短,而在於生活與生命的質量,在於是否能將有限的生命和時間用於不懈的追求與去體現生命的價值。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總是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地虛度光陰,喪失了理想,沒有了進取之心,其生命就變得一文不值,也是褻瀆了寶貴的生命。

好好活著,就得到了一天的壽命,就是在好好地過每一天,就是每天都向前看。善待生命,善待生活中的一切,使自己每天都精神充實,生活得有滋有味。這樣即便是自己的壽命沒有達到一個應有的長度,自己也會無怨無恨。因為自己沒有虛度光陰,沒有荒廢時間,讓生命充分放射出奪目的光芒,體現出了生命的最高價值與意義。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不是以生命的長度來衡量,而是以是否有價值而來蓋棺論定的。所以,生活中,我們不必刻意去在意生命的長度,而要去關注生命的質量。生不留遺憾,死不過於悲傷,這才是多姿多彩、有質感的生命。

2. 若無妄念,生命便無長短之分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製它的高度,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製它的寬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製它的深度,靜水深流,深謀遠慮;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製它的厚度,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生命就如涓涓細流,綿長不斷地流向遠方。無論你對生活做出怎樣的選擇,但有一點是不能忽視的:生命的充實,不在於年歲的長短,而在於領悟生命的深淺。

曇鸞,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位高僧。有一次曇鸞大病一場之後,便覺得生命太過短暫,於是就改學道家,修練長生之術。後來,他在一位智者的點撥之下,終於擺脫了生命的困擾。

智者告訴他,人如果沒有妄念時,短命與長壽就沒有任何區別了。人們都在追求長生不老,但是長壽也不過隻是稍稍延長生命,如果貪生怕死,還是無法從生與死的苦海中擺脫出來。想要擺脫生死的困擾,就要把與生俱來的貧富看淡。但是,這並不是讓人們無所作為,而是希望人們擺脫生死貧富的困擾之後,內心能獲得安寧,然後在生命之中尋求真正的幸福和樂趣。生命的真實價值不在乎長與短,而在於過程,是否過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