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客寓劍門雙奇遇(2 / 3)

鄭元和百思不得其解地說:“我走後,丟下你一個人了。難道你還想重操舊業,開門賣唱?”

亞仙不高興地說:“你想到哪兒去了,太小看人了。”“那,你準備幹啥?”

“我同銀箏商量好了,一道去終南山上的法華庵。”“去那兒幹啥?”

“出家當尼姑,今生不好,再修來世。”

“不!不!”鄭元和大聲叫道你不能走那條路!你和銀華非常年輕,都像正在盛開的鮮花一樣,不能就看破了紅塵,來日方長嘛!”

“我意已決,不能更改!”亞仙說著,就取出了二人當初定情的金鳳簪,要退還與元和。

鄭元和堅決不收,見無法說服亞仙,便毅然地取下頭上的狀元帽說:“你要去出家當尼姑,留下我一個人也活得沒啥意思了。我這個官不當,也出家當和尚,我們來-個雙上山!”

“這--”李亞仙見元和還有這份情意,感動之餘,心就變軟了。她濃眉一皺,作了讓步好,我跟你去!”鄭元和轉優為喜地又戴上了狀元帽:“那,那就太好啦!”

亞仙補充一句說。“此去西蜀成都,山高路遠,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我相跟著送你一程,到劍閣為止。那時我們再分道場鏢吧!”

“你,你這不是讓我來了個空歡喜嘛?”鄭元和又感到失望了。

-兩個人又形成了僵局。來興此時在主人耳邊說著悄悄話道:“小姐相跟著送你比不送要好。騎驢看唱本一一走著礁。到了分手的時候再說吧!人是可以變的嘛!”

鄭元和微微點了點頭,覺得來興此言有理,到那山再唱那山的歌。也可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優。

三天後,新任成都府參軍鄭元和要去走馬上任了。他在金殿拜別了當今皇帝和恩師崔尚書,回府後,帶領來興、亞仙、銀箏及丫環,仆婦,親兵等一行二十餘人,騎馬又坐轎地出發。他們浩浩蕩蕩地出長安城西門,沿著當年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亂奔蜀逃難的路線緩緩前進。

一路上曉行夜宿,饑餐渴飲,過大散關,翻越秦嶺,過漢中盆地,又越巴山。雖然飽覽了大好風光,但一行人也吃盡了不少顛簸之苦,整整半月時間方到達蜀地北大門的劍閣。

劍閣天下雄。劍閣又稱劍門關,乃秦蜀間咽喉要地。關城建在高山上的一塊小平地上。關前壁立千仞,象刀削一樣,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覽、爭之地,真是一將擋關,萬夫莫開。

鄭元和一行人傍晚時分,浴著落日的餘輝與山間的霧氣,步步登高地走進了古雅雄偉的城門,來到供來往官員下榻的館驛。

館驛是一個寬敞的青瓦紅牆的三進的四合大院。院中有株大榕樹,氣根外露,闊葉繁多,樹幹有幾圍粗。樹老也表明了此城的古老。

驛丞是一個高個的中年人,蓄有幾根山羊胡子。因為職業是送往迎來,臉上常掛有笑容。他躬身相迎過路的成都府參軍。燈影中,鄭元和看不清人麵,覺得此人在哪裏見過,一時還想不起來。

館驛中巳住進了早一步到達的新赴任的成都府尹兼劍南采訪使。驛丞感到很抱歉地說大人,正房已被下午到達的成都府尹大人進住了。今晚隻好委屈大人住在偏房了。”

鄭元和對此毫不介意地說:“出門人隨寓而安,隨你安排吧!”

“謝過大人!”驛丞轉身叫驛卒分別安排男女人等去了。

鄭元和又覺此人麵熟,轉身對來興說你認識此人嗎?”

來興說此人好像是樂道德?”

“樂道德?是他?不可能吧?萬裏迢道,他怎麼會到西蜀來呢?”

“山不轉水轉,人生何處不相逢。大人等會兒不妨問他一問。”

鄭元和住進了偏房的客廳。等一切人畜行裝都分別安置好了以後,鄭元和命來興去叫來了驛丞問道:“請問閣下尊姓大別?”

“卑職姓樂,賤名道德。”

“啊!你就是樂道德?”鄭元和驚叫了起來,感歎著這世界太小了,往年的冤家竟然在此狹路相逢了。

來興在一步搭腔說你可認識我們?”

此人正是樂道德。他睜大了眼睛,細細辯認後,也非常驚奇地說喲!大人你是鄭元和鄭公子?”

“是我!”鄭元和點了點頭三年多不見,你留起了山羊胡,還一下認不出來了。兄台,你別來無恙?”樂道德滿臉羞慚地說大人,你宰相肚子裏能撐船,就大人不記小人過吧?”

“你有什麼過?”

“當日我是人窮誌短,見你久住碧梧院玩樂不歸,實在見不著了,才木辭輸別的。”

“可是你還在家父麵前說我遇盜身亡!”

“那是我信口胡言,我該死!我該死!”樂道德左右開弓地自己打了自己兩個耳光,感到大禍臨頭似的,跪下叩頭如搗蒜地連連求饒。

鄭元和感到此人像個小醜,太可笑了。見他部份可憐相就寬宏大量地說:“起來吧,看在我們曾經兄弟相稱的情份上,啄往不究了!”

“謝過大人!”樂道德如死囚犯聽到大赦令一樣地站了起來,並與來興相認,誇說他長高了,長胖了。末了,他又附在鄭元和耳邊說著悄悄話:“大人,我吿訴你一個機密!”

“什麼機密?來興不是外人,但講無妨!”

“尊翁老大人就是今晚住在上房的成都府尹兼劍南采訪使。”

“啊?”鄭元和嘴張得大大紐,又吃了一驚,心想:“今晚怎麼如此奇怪呀?他鄉遇舊,巧逢樂道德,又巧逢老父親,真是無巧不成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