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卷室內,二人見到麵前出現的金色虛幻身影,當即跪拜在地。此刻,董承俊恭敬說道:“黃帝國國子監文正,董承俊,請求聖者文裁。”
“詩文何在?”
金色虛幻身影開口,董承俊便將寧或所寫的詩詞,舉到了頭頂。這時,一道金色光芒照耀其上,那些原本躺在白紙上的墨色字跡,紛紛懸浮而起,在半空之中組合成列。
“嗡”
就在此刻,那金色虛幻身影忽然一震,下一秒,懸浮在他身前的墨色字跡,紛紛竄入了他的眼眸之內。此時,其眼眸之中金光大盛,猶如烈陽。
“恩,甚妙,此詩文可入金書。”
話音剛落,那身影忽然在空中消散了去,那些墨色字跡也紛紛回到了白紙之上,這閱卷室內業已恢複了原樣。
“大人,聖者已經離開了。”
書塾先生緩過神,一邊說著,一邊將董承俊扶起。
“今夜之事,萬不可傳了出去。”
董承俊表情嚴肅,眼中略帶一絲擔憂情緒。
“在下明白大人的意思。”
書塾先生雙手作揖,恭敬回道。
董承俊考慮的甚是周到,這“入金書”一事確實不能隨意傳播。按照書塾先生所述,這寧或生來“呆板”,今日卻能處處給他“驚喜”,這確實讓董承俊心中有所嘀咕。不過,黃帝國難得出現這麼一個“怪物”,若傳了出去,又不知有多少心懷不軌之人,會對其打壓中傷。甚或,一些別國勢力會對其進行人身傷害。
“能憑文童所書詩文入金書,此少年的前程你我都該了解。在他未被賜予司職之前,太學府也不會將他的真言放出,你我管住自己的嘴巴就好。”
董承俊最後一句話,說的極其“冰冷”,讓書塾先生不自禁的打了一個寒顫。此二人心中明白,隻要寧或過些時日,參加太學府的文生試考,便能獲得司職。一旦其獲得了司職,中州之內,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對其加害。
“那明日告示之上該如何書寫?”
書塾先生眉頭一皺,眼中略顯猶豫。
“按照正常規章書寫。”
董承俊說完,動作一滯,片刻後又道:“注明試前文生。”
話音落地,董承俊不再顧其他,分別在寧或的試卷上進行批注。《德經》:上,《道經》:上,注解:上,詩詞附加題:上。
書塾先生看著這些批注,心中甚是感慨。他萬萬沒有料到,這“劣童”寧或,如今會有這般“成就”。其不但通過了一等文童的試考,寫出的詩詞也入了“秘錄金書”。不過,話說回來,書塾先生心中此刻也甚是激動。畢竟,寧或名義上也是他的弟子,傳出去他的臉上也會增添光彩。
……
……
寧或並不知曉自己所書詩詞,竟然又被錄進了“秘錄金書”。亦不知曉,白天試考之時發生的諸多“奇跡”,早已經傳遍了赤縣城。顯然,赤縣城內已經“沸騰”,當然,“沸騰”的隻是那些押了重注,賭寧或試考“必輸”的人。
許多人存有僥幸心理,認為從書塾內傳出的“流言”不可全信,一切都要等明日書塾貼出告示才能知曉“真相”。
就在赤縣上下對此事萬般猜測之際,遠在千裏之外的“貴胄書院”卻收到了確切消息。“貴胄書院”的院長謝天聽到此聞,震驚程度絕不亞於當時負責監考的董承俊。
亥時剛至,貴胄書院某古樸幽靜閣樓內。
“啟遠拜見先生。”
閣樓之外,一剛正聲音傳來,從中可聽出他對閣樓內,被稱為“先生”之人的尊敬。
“啟遠來啦,進來吧!”
“是”
閣樓外啟遠恭敬應了一聲,將木門推開,跨檻而入。
“不知先生招弟子前來有何吩咐?”
啟遠雙手作揖,半彎腰頸,恭敬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