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敵艇來襲(2 / 3)

“艦長!”

聽到喊叫之後,拉奧立即朝那邊看了過去。

“轟——”

還沒有等他解開安全帶,爆炸聲就傳來了,而且爆炸產生的火光非常明顯。

在戰艦左前方,距離海麵大約幾十米,一枚“布拉莫斯”在空中爆炸,直接化為了一團煙花。

雖然沒看到全過程,但是很明顯,那枚導彈的衝壓發動機沒啟動,在拋掉了助推火箭發動機之後,做起了自由落體運動。在高度低於一百米的時候,導彈的自毀係統啟動,也才發生了爆炸。

其實,這樣的故障並不罕見。

正式裝備之前,就發生過幾次這樣的事故,而且是設計上的原因,很難通過改進的方式加以解決。簡單說,就是在拋棄保護罩的時候,碎片會被吸入衝壓發動機,就有可能導致衝壓發動機無法正常點火。最穩妥的解決辦法其實是采用隱蔽式進氣口,取消保護罩。可是這要改變導彈的氣動布局,而且需要進行大量的風動測試,才能夠確定隱蔽式進氣道的位置與外形。很明顯,這等於重新設計一種導彈。更要命的是,印度根本就沒有必須要有的超音速風洞。事實上,當初通過出錢的方式跟俄羅斯聯合研製“布拉莫斯”,其實就是需要俄羅斯的超音速風洞。再當一次冤大頭,出錢讓俄羅斯幫忙設計超音速導彈,新德裏當局肯定不會答應。也正是如此,“布拉莫斯2”的研製工作才使用沒有啟動,主要就是新德裏當局不想做虧本的買賣。

嚴格的說,在多次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布拉莫斯”根本就無法通過驗收測試,畢竟沒人願意使用連可靠性都沒保證的武器。隻不過,印度為研製這種導彈,前前後後花了數十億美元,要是到最後不能結項,肯定有很多人要倒黴。也正是如此,“布拉莫斯”的驗收測試也是水分十足,不但沒有達到規定的次數,連測試結果都被動過手腳,要不然根本沒辦法向公眾交差。

正是如此,“布拉莫斯”在正式列裝之後,就很少使用,即便是參加實彈演戲,往往也就隻是走過場。

當然,拉奧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不可能一帆風順。

爆炸產生的煙團還沒有消散,電話就響了起來。菲姆茲從作戰指揮中心打來的,詢問是否要進行補充發射。

拉奧沒接電話,而是讓通信軍官傳話,讓菲姆茲按計劃安排。

當然,也就是立即補充發射一枚“布拉莫斯”。

隻過了不到一分鍾,第十三枚“布拉莫斯”就發射出去。菲姆茲早有準備,等的也就是艦長下達命令。

不過,這次沒有出問題。

拉奧在目睹那枚導彈飛遠之後才鬆了口氣,並且解開安全帶。

已經按照計劃,向十二個目標發射十二枚巡航導彈。除非是遭到突然襲擊,要不然在那些導彈擊中目標之前就不會再次開火,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簡章的位置上了。事實上,導彈在幾分鍾之後就能夠擊中目標。如果新德裏當局早就做了安排,而且美國情報機構也積極配合,那麼在此時此刻,至少都有一顆美國的偵查衛星在索科特拉島上方,而且盯著那十二門自行榴彈炮。按照正常的情況,美國情報機構能在十分鍾內對打擊結果做出判斷。因為是協助印軍作戰,所以美國情報機構會在第一時間向印軍提供甄別報告,甚至會說明是否需要進行補充打擊。

隻是,真要有導彈脫靶,或者在飛行途中出了故障,進行補充打擊也沒多大的意義。道理很簡單,幸存下來的自行榴彈炮肯定會轉移陣地,甚至會一直進行戰術機動,而“布拉莫斯”根本就沒有打擊地麵運動目標的能力。事實上,美國的偵查衛星能否找到快速運動的自行榴彈炮也是問題。

不過,就算有少量自行榴彈炮幸存了下來,也無法構成嚴重威脅。

一切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是航行到古拜灣,然後使用艦炮摧毀岸上的目標,為登陸作戰掃清障礙。

隻是,會一切順利?

拉奧剛站起來,還沒來得及離開艦橋,警報就再次響起。在短暫的驚愕後,拉奧也聽了出來,那是遭遇敵人的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