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是向編隊下達命令,讓三艘導彈快艇同時開火,而且把CM-302反艦導彈全部發射出去。
每艘導彈快艇都裝載了八枚,總共是二十四枚。
要說的話,虧了是CM-302,也才能夠讓排水量不到五百噸的“阿布哈辛”級裝載足足八枚。如果換成射程差不多,飛行速度相差無幾的“布拉莫斯”,別說是八枚,能否塞進去四枚都成問題。
當然,用二十四枚超音速反艦導彈對付一艘防空火力算不上強大的驅逐艦,也算是“窮凶極惡”。
隻不過在時韌看來,這根本就不為過。
就前麵提到的,CM-302在達到最大射程的時候速度會變得很慢,也就很容易遭到防空導彈攔截。更何況,“金奈”號本身是防空驅逐艦,雖然從以色列進口的“巴拉克8”防空導彈的性能很一般,但是憑借工作在S波段的AESA相控陣雷達,攔截反艦導彈的能力不會差到哪去。
關鍵還有,印度海軍總共就出動三艘戰艦,兩艘護衛艦已經遭到攻擊,而且很可能已經被擊沉了,因此隻要幹掉“金奈”號,就能粉碎印軍的進攻行動。哪怕印度海軍會變本加厲的投入更多兵力發動第二次進攻,可是在那之前肯定有時間讓導彈快艇回到古拜港,也就能重新裝填反艦導彈。
顯然,跟擊沉敵人的驅逐艦相比,多用點反艦導彈根本不算什麼。
此外,第二導彈艇編隊的三艘導彈艇都是臨時湊合,就隻有時韌是貨真價實的,或者說是具有專業知識的海軍軍官,其他的官兵都是臨時招募的雇傭兵,說成是烏合之眾,其實也沒錯。
時韌肯定不願意帶著這麼一群官兵去跟敵人拚刺刀。
不管印度海軍官兵的素質有多麼差勁,那也是正規海軍,在各個方麵都肯定超過了一群烏合之眾。
那麼,能夠在遠處消滅敵人,就絕對不能接近。
其實,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沒超出時韌的預料。
三艘導彈快艇並沒有在同一時間發射導彈,而且就是料到會發生意外,時韌才沒有急著發射導彈。在二號艇“神燈”號與三號艇“魔戒”號完成了準備,並且先後把搭載的導彈發射出去後,時韌才讓“魔毯”號開火。可即便如此,從“神燈”號發射第一枚導彈算起,到“魔毯”號射出最後一枚導彈也有大約五分鍾。如果由訓練有素的官兵來操作,能夠把時間控製在兩分鍾以內。
時韌讓“魔毯”號最後開火,其實是擔心另外兩艘快艇沒有跟上,讓攻擊變得分散,從而降低打擊的強度。在做安排的時候,他顯然沒有想到,前麵兩艘快艇發射的反艦導彈全部被攔截了下來,等於說是消耗掉了敵艦的防空導彈,由他指揮的“魔毯”號發射的反艦導彈收割了勝利的果實。
隻是,在當時,時韌並不知道“魔毯”號發射的導彈已經擊中“金奈”號,收獲此戰最大的戰果。
在發射了導彈之後,首先需要考慮的,其實是機動規避。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印度海軍根本就沒有反擊能力,或者說是缺乏在距離本土超過兩千公裏的地方發起反擊的技術手段,但是在昨天召開的戰前動員會議上,戈武就反複向各級指揮官強調,敵人不止是印度,還要把美國算上。關鍵是,美軍控製的迪戈加西亞就在索科特拉島東南。換句話來說,隻要華盛頓當局點頭,美軍就能動用部署在迪戈加西亞的航空兵為印軍提供支援。更何況,印軍隻是缺乏進行遠程打擊的技術手段,而不是缺少最基本的打擊能力。事實上,從美國采購的P-8I就能攜帶反艦導彈,飛行到兩千公裏之外,甚至更遠的地方執行對海打擊任務。也正是如此,美軍甚至不需要親自出手,為印軍提供情報支持就足夠了。
顯然,美軍有足夠多的技術手段支持印軍發起遠程打擊。
正是如此,在進入阿拉伯海之後,時韌就下達命令,要求三艘快艇上的官兵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穿上救生衣。哪怕是在睡覺的時候都得穿好,即便是洗澡,也要把救生衣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當然,主要是保持隱蔽。
第二導彈艇編隊能夠及時的趕到戰場,主要是依靠由沙特油輪提供的接力支援。說得簡單點,就是在航行途中進行兩次快速燃油補給,而且全都是由沙特的油輪提供燃油。也正是如此,三艘導彈快艇才能夠在補給之外全程保持三十六節的最快巡航速度,在短短兩天之內航行一千六百海裏,也就是大約三千公裏。如果沒這麼安排,以正常巡航速度,也就是二十二節航行,那麼至少要三天才能跑完一千六百海裏。事實上,要不是為了隱蔽的通過受到嚴密監視的霍爾木茲海峽,不得不跟在一艘快速油輪的後麵航行了六個小時,第二導彈艇編隊還能提前兩個小時趕到。
不管怎樣,對於三艘完全沒有防空能力的導彈快艇來說,隻要暴露了行蹤,那麼在遭到打擊之後,肯定會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