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成功逃脫(3 / 3)

其實,第一導彈艇編隊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與第一導彈艇編隊不一樣,第二導彈艇編隊的三艘導彈快艇保留了近防導彈發射裝置,而且裝滿了導彈。

每艘導彈快艇有八枚FL-3000N近防導彈。

這種導彈,就是HQ-10的出口型,總體性能跟HQ-10差不多,能夠攔截十公裏內的各種空中目標。對付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命中率不低於百分之九十,而攔截掠海飛行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命中率也超過了百分之七十。如果用兩枚FL-3000N攔截一枚超音速反艦導彈,命中率能超過百分之九十。

隻是,未必能把近防導彈的價值發揮出來。

道理也很簡單,導彈快艇上的三坐標搜索雷達,對掠海飛行目標的探測距離就隻有二十公裏,而且係統的反應時間接近十秒,近防導彈的發射係統也有幾秒鍾的反應時間,因此等到係統反應過來的時候,來襲的反艦導彈已經逼近。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根本就無法攔截多個目標。別說超音速反艦導彈,哪怕麵對的是亞音速反艦導彈,最多就隻能用FL-3000N攔截三枚。

客觀的說,要是遭到了攻擊,而且來襲的反艦導彈超過三枚,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讓船員疏散逃生。導彈快艇就那麼點大,隻要能夠及時的逃走,並且遊出上百米,基本上就能保證安全。

正是如此,時韌才讓官兵全都穿上救生衣。

當然,他確實怕死,或者說認為在這個時候戰死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官兵肯定更加寶貴。

其實,在離開沙特之前,時韌跟戈武通過電話。在他提出來之後,戈武明確告訴他,人員比裝備重要。在已經完成既定任務的情況下,不管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以保護官兵為第一任務。用戈武的話來說,那些導彈快艇不屬於他們,損失了也不可惜,而指揮官必須要為並肩戰鬥的官兵負責。

不過,關鍵是要及時發現迫近的危險。

要說的話,雷達還沒有人的眼睛可靠。主要是,搜索距離就隻有二十公裏,而在天氣良好的時候,如果使用望遠鏡,目視觀察距離超過了二十公裏。對於快速移動的物體,甚至能達到三十公裏。

為此,在發射導彈之後,時韌就親自來到駕駛艙的頂部,而且帶上了三名官兵跟他一起執行瞭望任務。

四個人各負責一個方向,用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海麵。

如果有反艦導彈射過來,那麼多半會在離目標四十公裏,甚至更遠的地方把飛行高度降低到十米以下。

隻是,能夠用來攻擊導彈快艇的未必就是反艦導彈,也有可能是巡航導彈。

關鍵就是,美軍未必為迪戈加西亞的轟炸機與巡邏機配備了反艦導彈,或許就隻有巡航導彈可用。更重要的是,美軍的空射巡航導彈,清一色的是隱身型號,即便在高空飛行都很難被防空雷達發現。事實上,為了獲得足夠的射程,美軍的隱身巡航導彈一般會在萬米高空飛行,最後再俯衝。

正是如此,時韌才時不時的觀察頭頂方向。

在看到那些快速移動的物體之後,時韌忍不住苦笑起來,隨後還看了一眼手表。

距離他們發射導彈,才過去大約三十分鍾。很明顯,美軍的巡邏機一直在附近,準確說是在東邊大約四百公裏之外待命。在此前,美軍巡邏機或許沒有發現第二導彈艇編隊的三艘快艇,要不然肯定不會給時韌他們開火的機會。不是說美軍的巡邏機不夠先進,而是美軍同樣沒料到,這三艘導彈快艇能夠在四十八小時之內航行一千六百海裏,也就沒有重點監視索科特拉島以北海域。等到這三艘導彈快艇發射導彈,也就是暴露行蹤之後,美軍巡邏機才投入了戰鬥。

不出所料,跟隨巡邏機一起活動的還有一架預警機,或者電子偵察機。

也就是在預警機發現衝上高空的反艦導彈之後,美軍巡邏機立即啟動雷達,在發現了三艘導彈快艇之後就立即開火。

正是如此,美軍發射的巡航導彈才在這個時候殺到。

時韌根本沒有遲疑,立即下達了疏散命令。

因為提前做好準備,所以不到半分鍾,官兵就把兩艘救生艇放了出去,然後用了半分鍾下到救生艇上。

另外兩艘導彈快艇的情況差不多,都在一分鍾內放出救生艇,並且讓官兵離開快艇。

能夠如此迅速,除提前做好準備,還跟導彈快艇的編製有關,每艘導彈快艇就隻有二十多名官兵。

更加幸運的是,射來的是亞音速巡航導彈,飛行二十多公裏要大約兩分鍾。

在“魔毯”號被巡航導彈擊中的時候,時韌乘坐的救生艇已經劃出了差不多兩百米,離開了爆炸殺傷範圍。

三艘導彈快艇都沒逃脫,而三艘導彈快艇的七十名官兵全都毫發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