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0章 遇匪(1 / 2)

陳吊眼現在並不在泉州。前線的任務吃緊,他得指揮大軍作戰。所以,泉州城裏隻留下一個團駐守,外加趙昺的禁衛團。

現在趙昺要出城,誰還敢攔他?再加上林大虎也確實想出去走走,有心阻攔,又有點僥幸想法,隻在附近轉轉,安全上沒有什麼問題。於是,他出去招呼了一個排的禁衛軍護衛,換了衣服,隨著趙昺直接從後門溜出去,騎了幾匹馬,出了西門,直接往前去了。

將近二月天氣,北方還是一片嚴寒,南方已是鳥鳴綠樹枝了。

幾十人趁著天氣好,一路走一路看過去,不知不覺,已把個泉州城甩在了身後幾十裏的地方。

一路走過,綠萌翠草加青山,好山好水好風光,把個趙昺煩燥的心終於壓製壓去下去不少。

看到附近有幾塊田裏有些農民在耕作著,趙昺來了情緒,用馬鞭搖指一下,幾個護衛已是打馬環著農田跑了一圈。雖說趙昺是微服私訪,出了城就是自己說了算,但是事關他的安全和防護,他也不想讓手下為難,違了製度,無論他是否說情,這些人都會受嚴重處罰的。所以,他隻是站在原地不動,讓護衛們先去圍邊偵察一番,然後,在各個不同的位置上似有似無的搶占好了有利防守的位置。

趙昺跳下馬來,慢慢走過去,看到地裏是一家子五口人,大家正忙著持弄著農活。他也幫不上忙,隻是看這一家子如何的幹法,然後,趁著一家走到地頭直起腰喘口氣時,趙昺趕緊問道:“老鄉,這都是你家分得的土地?”

一個看來是家長的老鄉喘口氣,大大地喝了一個放在地頭上的黑陶碗中的冷水,歎口氣回答:“上麵來了老爺,說官家把土地分給了咱家,也不知黃員外回來,這地還能是自個兒的嘛?”

趙昺一聽,明白了,這大約也是個有勢力的宗族或惡霸之類的人家,土地被分割給了佃農或無地之戶,分到土地的人大約是怕姓黃的回來,搞變天帳,再把土地給收回去。

“怕土地被收回去,你就讓家裏人參軍,保衛土地呀。”趙昺笑著說。

“上麵來的老爺也是這樣說的,讓參軍保衛那個什麼,什麼的勝利果實。這不,我家三兒子參軍走了。”老鄉並沒有一點自豪感地說道。“怕是怕老爺們都走了,黃員外回來,還得把地收回去。”

趙昺馬上安慰道:“你就別操心這個了。官家這次回來,就再也不走了,還要把蒙古人一直趕到黃海北邊去。”

那老鄉雖說不知黃河在何處,但聽說官家不走了,雖半信半疑的,可臉上也因聽了好消息,變得輕鬆了許多。

看來,這土地運動作的工作還是粗糙,對農民宣傳力度還是不夠。不過,趙昺細想過來,那些本來上山下鄉的基層幹部就缺乏,土地運動實行的又緊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土地丈量清楚,並把土地快速分配下去,沒有耽誤家時,這已經說明這些基層的幹部已經很努力工作了。

其實,對於土地政策,趙昺現在的想法,就是先把土地分配下去,喚醒農民自覺保衛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為北伐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但閩廣兩地山多地少,隻能發展小農經濟,而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其實勞力還是可以再解放出一部分的。這也是為將來發展工商業,創造很多的人力資源的一個初級步驟。但趙昺的想法裏是,將來還是要重新把土地集中在一起的,這樣才能更好的使用半機械化,進行統一的大農業化,統一化的農業生產。

而重新分配土地,另一個目的,就是分化和打破現有的宗族勢力。

如今的社會狀況是,從南到北,各地,尤其是農村,都有不少聚族而居的宗族地主,他們很少有願意放棄目前的聚族而居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宗族地主對同族同宗的百姓有很強的人身控製力和影響力。這是趙昺最深惡痛絕的一件事,這也是事關自己的政令能否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的重大問題,也是將來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隱患。他可不想讓這些屢受打擊的宗族勢力重新壯大起來,形成另一種能與皇權對抗的勢力。

而這些宗族地主所控製的人口也是趙昺所窺覬的對象,這些人口不但能為當前提供眾多的兵源,還能為將來發展工商業時提供充足的勞力。隻要將宗族中不得意的貧苦百姓轉移出來,離開宗祠長房的控製核心,提供給他們一定的土地,讓他們能夠獨立於宗族而自我發展,並過上優於目前經濟水平的新生活,他們就不會再有依靠某家才能活下去的想法,才能有獨立並自由支配自己勞動力的能力和想法。或者幹脆把他們遷移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讓他們領到賴依生存的土地,這樣,他們除了依靠當地的政府和朝廷之外,就再也沒有了別的依靠,這些人就會轉化成擁護政府和朝廷的力量。

而留在當地的宗族地主,當然會因為流失了大量的人口而變得對朝廷不再有威脅性,不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的能力都會下降,就會變得依賴於政府。勞力的下降,也會想法如何利用不足的勞力而發展農業,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使用生產效率更高的機械化生產機器,或更願意實行更科學種田法,使用更優良的種子和經濟效益更好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