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玄又說,我見過的天下名士太多了,沒有一個像你這樣的,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經老了,想把妻子兒女都托付給你,可以嗎?
與許劭這樣的嘴皮子書生不同,曆任縣功曹、國相、太守、司徒長史、將作大匠、少府、司空、司徒、太尉等職的橋玄,是真正熟悉民生通透世事的老妖級人物。大人物橋玄對小蝦米曹操的推許,無疑會成為曹操前進道路上的強心針。而且就是被一代代人罵作寡情薄義的曹操,多少年過去依然記得橋玄的托付,保了橋玄後人的平安。
於亂世中信守然諾矢誌不忘,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三十年後,剛剛擊敗袁紹的曹操特意派人到睢陽橋玄的墓地去祭掃,並親自寫了祭文:“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鄙之姿,為大君子所納。增榮益觀,皆由獎助……士死知己,懷此無忘。”
為曹操增加榮耀、開闊視野的,除了橋玄,還有一個重量級大哥出現:何顒。
何顒見於史冊的事跡不多,但他做過的僅有的兩件大事,卻都閃亮至極。第一,他與東漢末年黨人領袖李膺、陳蕃交往甚密,是反抗宦官專權的清流代表人物;第二,他與王允等人一起定計謀誅董卓。可以說何顒一輩子,都在拿腦袋往硬釘子上碰。
丟開這兩件大事不說,何顒做過一件不為人知,卻影響曆史的小事。這件小事跟袁紹、曹操同時相關:在曹操生活的東漢末年,大致有三股勢力左右政局,一是外戚,二是宦官,三是清流。外戚和宦官自不必說,清流則主要是士大夫或士大夫後備軍集體。清流的概念再收縮一下,便是“黨人”。從漢和帝(東漢正數第四任皇帝)開始,東漢政權便成為一個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政的怪胎,往往是這兩股都靠生殖器原因獲得權力的勢力聯手把一個皇帝捧上位,然後雙方再互相殘殺一番分個高下,高者入雲,下者入土。
從漢桓帝時期開始,外戚明顯不敵宦官,先是梁冀(桓帝時梁太後之兄),後來是竇武(靈帝時竇太後之父),相繼被宦官PK掉。在外戚與宦官你死我活的過程中,本來稍顯沉默的士大夫,逐漸站到了外戚一邊——原因無他,比起外戚,驕縱橫暴的宦官對士大夫的威脅更大一些。掌權的外戚未必是混蛋,比如竇武便是個清正廉明的人,而掌權的宦官呢,就一律將混蛋做得很紮實,連手握大權的外戚都鬥不過宦官,清流的下場可想而知。桓帝時,以士族中下層和太學生為主的清流便因對抗宦官,從而導致李膺以下數百人被禁錮在家不許做官;到了靈帝時,另一個清流領袖太尉陳蕃因與竇武一起謀誅宦官被殺,進一步導致許多所謂的“黨人”被殺。這便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黨錮之禍”。
黨人雖然被殺被逐了,但名聲卻越來越響亮。與黨人做朋友,一時成為貼金長臉的事兒。黨人中的“三君”、“八俊”、“八廚”(388係列各指哪些人,版本不同,但也酷似匪號),更是成為天下士子的師表。而在“八俊”中的劉表、“八廚”中的張邈與曹操和袁紹數英雄論成敗之前,何顒便早早地逃難到了汝南。
窩藏通緝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通緝犯做師友,也需要很大的勇氣。恰同學少年的曹孟德、袁本初哥倆,那時都不缺這樣的勇氣。與袁紹常有口角甚至把袁紹列為必誅對象的曹操,那時還是經常地與袁紹猴在一起。
何顒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宦官的,袁紹與之交往,雖然是冒了風險,但還算可以理解,而從政治陣營上劃分,曹操顯然是何顒的對頭。按照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從這時起,曹操在事實上開始叛出自己的階級、逃離宦官家庭。
在何顒和其他一些黨人的影響下,曹操和袁紹都踏上了反對宦官專權的不歸路,並在後來都成為誅除宦官集團的重要分子。鐵腦殼何顒,便由此陰差陽錯地成了東漢末年兩大梟雄的早期革命導師。何顒對自己的偉大成就也已有預見,他評價曹操說:“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兩個小兄弟,為什麼不是袁紹?何顒的選擇,耐人尋味。
有了革命理論,就要付諸革命實踐。曹操用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雖然出身宦官家庭,卻不與權宦為伍。孫盛的《異同雜語》裏記載,曹操曾私入張讓的房間,被張讓發覺異常後,曹操“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獨自行刺皇上的太監幹爹,廝殺後跳牆跑掉,有些像武俠橋段,似乎不可信。但有鑒於裴鬆之注《三國誌》多引《異同雜語》中的紀錄,我們可以推測,曹操十四五歲時,大概幹過類似的膽大包天的事情。並且孫盛是曹黑界先鋒,他的《異同雜語》是最早專以發掘曹操劣跡為主的著作之一,不會去主動美化曹操。
而且袁紹的一段遭遇,也足以成為兩人對抗宦官行為比較有力度的一個注腳:袁紹的活動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趙忠憤憤然地放出話來: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亡命徒,他到底想幹什麼!袁紹的叔父袁隗(袁家出產的三公中的一員)正在朝中擔任司徒,他聽到風聲,於是斥責袁紹說:你這是準備敗我們袁家!
兩個紅小鬼的革命火焰,很輕易地便被父輩給暫時掐滅。不務正業的曹操和袁紹,也都快到弱冠之年,到了該為家族出頭的時刻。
出頭的辦法當然隻有一個:做官。
參照征辟的兩個主要條件,論學識,曹操和袁紹都不是儒家學問上的優等生;論品行,兩人更是出了名的紈絝,跟儒家標榜的傳統道德相去甚遠。但既然一個是宦官子弟一個是官宦子弟,在薦舉權被官僚和世家大族把持的時代,兩人都很容易被舉為孝廉,輕鬆地搬起了仕途的敲門磚。
少年時光一去不複返,從此大夥兒要冠帶整齊的做一個成年人。
特權與特權之間,仍然存在著質的不同。袁紹比曹操小三歲,袁術更是比曹操小。但三個人早期在仕途上的發展進度,卻恰好與年齡成反比。隻因曹家跟袁家不能匹敵,而在袁家內部,袁紹與袁術又不可同日而語——《三國誌》上記載,袁術是袁紹的堂弟,但事實上,根據古今許多史家考證,袁紹與袁術是同父異母,不過因為袁紹是庶出,便被過繼給了叔父袁成——在袁紹瞧不起曹操的時候,袁術正用斜眼覷著自己那位小老婆生的哥哥!
曹操和袁術先後被征辟為郎官(皇帝侍從散官,職位很低),可是,請注意,常被人視作窩囊廢的袁紹,在這時做了一件很有骨氣的事情——他拒絕朝廷的征辟。
袁紹熱愛黨人,可靈帝時的現狀是“天下大赦唯黨人不赦”,對此,袁紹選擇沉默的抵抗。
——所以請不要管他們以後變成哪種老厭物吧,這時他們都是理想主義的熱血少年。
哥哥袁紹待在家裏生悶氣,弟弟袁術很快在朝廷內外曆任多種職務。曹操呢?
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當今這句話很流行,但這個邏輯性差的偶句隻能做媒體安慰苦孩子的幌子用,事實是絕大部分跟別人比不了父母的人,也跟人比不了明天。
強如曹操,也用了二十年,才能熬過這“比明天”的漫長過程。
袁氏兄弟可以挑著官做,等著曹操的,卻隻有一個弼馬溫的官職。
在郎官的位子上閑散了一段時間後,曹操可以做一個實缺了。曹操想做洛陽令,但東漢朝廷選部尚書梁鵠對曹操的要求嗤之以鼻。在尚書右丞、京兆尹司馬防(司馬懿之父)的推薦下,曹操才做了洛陽的北部尉。
洛陽令和洛陽北部尉的差別在哪裏呢?先說什麼是北部尉——洛陽城大,分為東、南、西、北四部,洛陽令是洛陽市長,洛陽北部尉則是洛陽北區警察分局局長。而洛陽為都城,主管洛陽治安的自然有各種各樣的衙門,曹操的職權說白了是個片兒警。
對曹操來說,這個心理落差夠大的。然而曹操不是挑肥揀瘦的孫猴子,在一個片兒警的工作崗位上,曹操一樣能轉變心態,甘之如飴,並做得驚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