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唐僧師徒一樣,這時獻帝身邊的掌權人物又是四個人——當年是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現在是楊奉、張楊、董承、韓暹。楊奉駐紮在梁縣(今河南汝州市西),剛剛用一些衣食換了頂大司馬帽子的張楊駐紮在野王(今河南沁陽市),董承和韓暹則於洛陽宿衛。
李、郭、張、樊沒能做合格的牌搭子,楊、張、董、韓也不能,而且最要命的是在旁邊看他們四個打牌的是曹操和董昭——如前所述,他是曹操命裏的貴人。
對這四個人,曹操要一一解決。
從許至洛,橫在中間的首先是楊奉駐紮的梁縣。曹操先通過董昭聯係楊奉,讓董昭轉給楊奉一封信。在信裏曹操先高度讚揚了大師兄楊奉保護師傅、打跑各路妖怪的英勇戰績:“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冀佐之功,超世無疇!”
接著曹操表示自己堅決站在大師兄這邊:“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必須眾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將軍當為內主,吾為外援。”
虛捧完了,就要來點實在的,知道洛陽缺糧的曹操又說:“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
連“死生契闊”這樣肉麻的詞都用上了,由不得楊奉不感動。為了回報曹操的情義,楊奉率諸將聯名上書,為曹操請功。
於是獻帝再次簽發官員任免通知書:任命曹操為鎮東將軍,並將曹騰曹嵩的費亭侯爵位賞給曹操。
這是漢獻帝第一次給曹操封爵,不過是個小小亭侯,日後,獻帝大人將不斷地發布類似文件:曹縣侯、曹魏公、曹魏王……搞定了洛陽城外的楊奉,曹操又通過“死生契闊”的許諾結交了洛陽城內的董承。恰逢董承對專橫跋扈的舊情人韓暹不滿,便暗中招新情人曹操進京約會。
沒有楊奉的阻攔,曹操順利地帶著軍隊進入洛陽。
自從三十五歲那年逃離洛陽,時隔七年,曹操終於又回來了。曹操此番故地重遊的滋味很奇特,沒了皇宮,沒了外戚,沒了宦官,也沒了董卓……隻有個別還能認出麵孔的昔日同僚或長官,正在茅草搭出來的簡易房裏辦公,皇帝則住在當年的大宦官趙忠的府邸裏,這是洛陽僅存的豪華建築。
為滄海桑田白駒過隙不勝欷的曹操,已不是舊日熱血澎湃的青年,他此來洛陽隻帶著一個目的:爭。
用柔情困住楊奉、董承,對韓暹和張揚,自然是一副冷麵孔。曹操初次拜見獻帝,呈上的第一個涉及朝政的奏折便是:請治韓、張二賊之罪。
自知打不過曹操的韓暹,沒等獻帝找麻煩,自己識相地逃出了洛陽。
八月,獻帝授給曹操節鉞,命他錄尚書事,兼司隸校尉。通過這項任命,對所謂的大漢朝來說一直都是野路子州牧的曹操,順利完成了自家軍隊合法化、行政合法化的轉型,並擁有了陪伴皇帝的合法授權。
——節鉞:可以名正言順地節製統領內外諸軍;——錄尚書事:全麵負責漢朝中央行政中心機關尚書台事務,總管朝政;——兼司隸校尉:有權監察百官、維護京師地區治安。
自此,曹操正式成為大漢殼公司的CEO。
當家做主,要做主必須得在能當家的地方。洛陽不是曹操的家。
洛陽周圍的帶兵將領各懷異心,曹操自然不肯在這種環境裏做勞什子CEO。荀彧不在洛陽,曹操便找董昭商量辦法,董昭立刻提出,洛陽非久留之地,應該馬上帶著皇上遷都許縣。
董昭的話說到了曹操心坎兒上,但曹操心坎兒上還有根刺:楊奉。
楊奉肯放曹操到洛陽見獻帝,未必肯放曹操帶著皇帝回去。別急,董貴人還要再獻一計,咱們跟楊奉正度著蜜月,應該再送一筆厚禮給他,並以洛陽殘破無糧為由,提一個小小的要求:接皇帝去魯陽暫住幾天,過幾天好日子,等把皇帝養胖了再送回洛陽。
魯陽在梁縣、許縣之間,曹操的要求合情合理,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的楊奉也信以為真,就答應下來。
獲得給皇帝搬家的許可令之後,曹操立刻將獻帝和公卿大臣打個包裝上車,一溜煙跑回了許縣。
大師兄楊奉這時才知道上當,憤怒地通知二師弟韓暹:八戒,師傅被妖精拐走了!
正打算回高老莊的韓暹,馬上與楊奉和解,聯兵向許縣方向追擊。
等待楊奉的不再是情書,而是伏兵。早就料到楊奉會追過來的曹操,調了一支精兵埋伏在楊奉必經之地的山穀中,將楊奉和韓暹打得大敗。
隨後,曹操親率軍隊征討楊、韓,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兩個猴頭豬腦的傻蛋,並得到一員大將:楊奉手下的徐晃。楊奉和韓暹僥幸逃脫曹操的圍堵,帶著殘部投奔了袁術。
掃除近在咫尺的威脅後,建安元年九月份,曹操正式宣布獻帝中央定都於許,並大撒喜帖通知各路英雄。
在這個喜帖中,包含了獻帝中央一項新的任命:以曹操為大將軍,並增封其爵為武平縣侯。
升官加爵的曹操沒有忘記自己的大哥袁紹,以獻帝的名義任命袁紹為太尉,封鄴侯。
自東漢立國以來,總管天下兵馬的大將軍一職才是真正的百官之首,曆代外戚幫幫主都曾擔任大將軍。無比熟稔這個典故的貴族子弟袁紹,自然明白曹操葫蘆裏賣的什麼蒙汗藥。
鄴城本來就是我的,不需要你來封!被曹操陰了一道的袁紹當場摔了詔書,大罵來使,曹阿瞞幾次失利,都是我救了他,現在竟然忘恩負義拿皇帝來寒磣我,去TMD太尉、鄴侯,老子不要!
袁紹拒不接受任命,鬧起了脾氣,打不過袁紹的曹操隻好去哄,在十月份把尚未坐熱乎的大將軍的位置讓給袁紹。
袁紹這次沒有再將詔書摔回曹操臉上,欣然在異地上任,並上書獻帝提出了一個很溫暖的建議,皇上,許縣那兒是一個窪地,太潮濕了,不如勞駕再遷一回都,去兗州的鄄城吧。
有一萬個讀者就會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有一萬個軍閥就會有一萬個都城。獻帝總不能真照袁紹說的又跑到鄄城去,但他也確實拿不準曹操會不會同意袁紹的建議。因為鄄城並不是袁紹的地盤——我們都知道,那是曹操在兗州的大本營。
袁紹在這件事上充分表現出了一個大哥的大度:阿瞞,你把皇帝弄到許縣,我不跟你計較了,也允許你保留對小皇帝的監護權,不過是要他挪到鄄城,離哥哥我近一點,如何?
對袁紹並不強勢的要求,曹操給予了無情的拒絕:皇帝就待許縣了,哪兒都不去。
當然曹操肯定不會自己去跟袁紹大搖其頭,而是再次祭起一個叫聖旨的法寶,砸給袁紹。
在這份聖旨中,獻帝不僅表達了自己對許縣的喜愛,同時質問袁大將軍:你地多兵廣,為什麼隻顧著樹立自己的權威、從不出兵勤王?有人欺負我沒見你來幫忙,隻見你跟別人掐得熱鬧。
獻帝的唾沫星子裏有著濃烈的曹家老醋味兒,袁紹聞出來了,卻也沒辦法,這時不能去跟皇帝翻臉吵架,隻有上表解釋一番:我不是個壞人我是個好人,雲雲。
挾天子果然是有些好處,袁紹此時悔得腸子都青出於藍了,很想揍曹操一頓出氣,但又不敢真翻臉——公孫瓚還在!
除了公孫瓚,還有揚州的袁術、徐州的劉備,這可都是跟公孫瓚一夥兒的,如果惹急了曹操,這幾個人聯手先解決袁紹,也不是沒可能。在解決公孫瓚之前,隻有讓曹操繼續拿著冀州南大門的鑰匙,將袁術和劉備關在門外。
於是,事實上分道揚鑣的袁紹和曹操,繼續風度翩翩地坐在一起稱兄道弟。
在曹操掃平袁術、劉備,袁紹清除公孫瓚之前,兩人依然是哥倆兒好。
但離掀桌子罵娘的那天,已經並不遙遠。
隔著黃河,曹操和袁紹已經清晰地看到對方眼中不加掩飾的饑餓感。從小時候打架之後,兩人就再也沒有練過,等到再次交手,必然是不死不休。
誰為刀俎,誰為魚肉,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