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任爾東南西北風(1 / 3)

有些人會因為做過的事情太富有代表性,而使他自己的名號成為一種專有名詞。在這種原本屬於個人的名號裏,我們可以讀出很多很多東西。比如陳冠希。比如曹操和漢獻帝。

你這個活曹操!

朕不做漢獻帝!

大漢朝煙消雲散之後一千多年,曆朝曆代,許多年輕有為或者有病的少年皇帝,都曾擲地有聲地說過這兩句話。曹操和漢獻帝都不會想到,他們的名字會被如此工整地鑲嵌進宮廷楹聯。

從這兩句話裏,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一個橫批:曹操和漢獻帝是仇人。

然而在曹操與漢獻帝相守相依的二十四年漫長時光裏,兩人真的是仇敵嗎?

在後世很多人眼裏,曹操把很多本屬於漢獻帝的東西奪歸己有。那麼我們先看看漢獻帝在遇到曹操之前擁有什麼。漢獻帝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皇帝,他本該有如下幾項基本的東西:一條生命、若幹老婆、個人尊嚴、社會地位、江山社稷、朝政大權。我們會發現,曹操並未拿走獻帝的生命,也沒有霸占他的老婆,相反還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他。而獻帝喪失殆盡的個人尊嚴和社會地位,曹操卻都充分地給了他。至於說江山社稷和朝政大權,開玩笑,從獻帝被董卓抱上龍椅那天起,他就沒摸到過。曹操後來得到的這些,全憑個人努力,不偷不搶,勤勞致富。

或者有人說曹操作為漢朝臣子,早就該跑去關中硬拚涼州軍閥,拯救皇帝於水火。這種觀點不是君君臣臣的封建糟粕,而是腦回溝裏長了蘑菇。

事實上,在獻帝剛剛到達許都的時候,曹操對他照顧的可以說無微不至,又當爹又當媽,除了解懷喂奶實在做不到,該獻帝的混蛋父母盡的責任,曹操一個人盡了。

——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的宮殿,都被董卓一係的人馬燒了個幹淨。曹操隻讓獻帝在軍隊招待所裏住了一小段時間,便為他在許都重新建起皇宮大院。

——朝廷禮儀早就被廢棄,為了讓獻帝享受到做皇帝的尊榮,曹操原諒了應劭,讓遠在鄴城的應劭寫作《漢官禮儀故事》,重建朝廷製度、百官典式。

——為了讓獻帝吃好穿暖,在自己軍中缺衣少糧的情況下,曹操經常向獻帝進獻各種絲綢和美食。曹操年少時曾從譙縣縣令那裏學到一種釀酒的方法,這時也不忘詳細地回憶出來呈給獻帝。

——皇宮中使用的所有玩意兒,獻帝是統統沒了。曹操為此把祖父曹騰家藏的珍寶都拿了出來作為獻帝的擺設,並命令屬下大力從民間搜求宮中流失的器物。僅《太平禦覽》、《藝文類聚》等書中極不完全的記載,曹操進獻的器物就不下數百種,其中包括大到皇帝用的純金香爐,小到皇後用的畫有各種花紋的象牙藏針管……曹操都一一細心尋找。

而獻帝本人對曹操所作的努力不但滿意,而且感激,多次以公開或私下的方式,對曹操表達濃得化不開的孺慕之情。

繈褓喪母、兒時喪父、少年顛沛流離的苦孩子劉協,在曹操這裏才真正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直至曹丕圖窮匕首見的那一刻,讓獻帝騰出他屍位素餐已久的皇帝崗位的手法,也是“禪”而不是“弑”。

所以我們不妨拋開階級鬥爭理論和儒家道德倫理,隻看這兩個人,曹操沒有對不起誰。

曹操如此優待皇帝,很多人未必知道,但至少很多人知道,曹操優待人才。

袁紹、劉備、孫權甚至劉表、劉璋,在創業時手下都已有成型的班底,隻有曹操是近乎光棍,除了姓曹和夏侯的幾個發小,曹操沒別的人。曹洪、夏侯惇等人雖然也是一時之選,但尚不能稱得上蓋世奇才。曹操手下的大人物,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像是散亂的拚圖紙片一樣,被曹操從各個角落裏扒出來湊到一起。以曹操手下“五子良將”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陳壽《三國誌》:“時之良將,五子(指上述五人)為先。”)和四大謀臣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為例,我們看看這九個人出道時都是誰的手下(主子排名分先後):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荀彧荀攸郭嘉賈詡丁原董卓呂布曹操鮑信韓馥袁紹楊奉韓馥袁紹劉表袁紹張濟張繡從上述列表中可以發現,除了樂進,其他八位都是跳槽來的,其中袁氏集團為曹操輸送了最多的精英。而當曹操占據許都,虎視何熊哉的時候,在他身邊的隻有樂進、於禁、荀彧和剛剛入夥的徐晃,其他五位,還都在各自的牆角畫圈圈。

深知自己在人才上有著一定劣勢的曹操,建安元年做的最有力度的事,就是親自做獵頭,到處挖人。

身為曹操手下最幹練的HR,荀彧首先為曹操貢獻了兩個人:荀攸和郭嘉。

在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的漢末亂世裏,確切地說郭嘉是個閑人,他隻跟著袁紹混了十幾天,就嫌袁紹是個繡花枕頭,回家睡大覺去了。而這十幾天已足夠荀彧記住這個有些桀驁的年輕人,在許都安定下來之後,荀彧向曹操推薦的第一個人便是郭嘉。學曆不高、資曆不深的郭嘉,卻是個極為挑剔的員工,若以當今的招聘標準看,郭嘉會在刷簡曆階段就被扔到一旁。曹操沒有覺得郭嘉誌大才疏,反而放下架子與之傾心交談,使郭嘉心悅誠服。

與籍籍無名的郭嘉相比,荀彧的族侄荀攸早就是個狠人。荀攸跟著獻帝被董卓帶入長安,在眾多公卿大臣裝死時,隻有荀攸跳出來進行反董的地下活動,被董卓扔到了監獄裏。如果董卓沒死,死的肯定是荀攸。出獄後,荀攸有些意誌消沉,覺得天下之大隻有蜀郡安穩,便請求擔任蜀郡太守。空殼朝廷給了他這個空殼任命,但荀攸怎麼可能到了蜀郡,走到荊州就被劉表半請半扣的留了下來,當然劉表也不可能真的重用荀攸。

曹操給荀攸寫了封信,信中有四句話比較刻薄:“方今天下大亂,智士勞心之時也。而顧觀變蜀漢,不已久乎。”

被曹操罵醒的荀攸,立刻動身溜回了許都。

能識人,更要能用人,能用人,更要能信人。漢末梟雄雖然抓出哪個來都是識人高手,但未必會用人,就算用了也會疑來疑去恨不得在對方心口裝個竊聽器。曹操向來是用人不疑,哪怕被背叛過,也不改初衷。

領導有了這項基本素質,荀彧等人才可大展才華。在荀彧等人的指導部署下,曹操開始在轄區實行屯田政策,一半軍屯,由軍隊開墾荒地;一半民屯,招攬流民並租給他們土地。這種建立國有大型農場的做法,使曹操再也不為軍糧發愁。當時天下普遍饑荒,許多軍隊都是靠很特別的食物賴以存活,比如荸薺、桑葚、田螺、人肉幹。曹操的軍隊率先普遍吃上了大米白麵,正是這種大米加長槍的高配置,才得以保障曹軍的硬實力。

吃飽了肚子好幹活,再也不像在兗州時那麼淒慘的曹操,打個飽嗝上路了。

上路之前當然要先看看環境。建安元年,曹操看了看四周,發現自己拚命走了半天,卻走到了獅虎山上。

北邊的袁紹自不必說,這是袁家大老虎;東邊是兩隻獅子,呂布和劉備;南邊是袁術,袁家小老虎;西南邊還是兩隻獅子:張繡和劉表。

而且,袁家小老虎耐不住性子,已經於建安元年稱帝了!

獅虎山邊上,還有狼群——洛陽以西,關中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有十幾個,雖然成不了大氣候,但狼是吃肉的,誰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咬過來。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走出困境的結果,不過是來到另一個困境。

正窮於應付公孫瓚的袁紹,還勉強算個盟友,呂布、劉備、袁術這可都是結結實實幹過仗的對手,而張繡和劉表此時則敵我不分,但看架勢,也不像是貓狗那麼溫順。

針對這種明顯不利的局麵,曹操采取了不同的處理辦法。

首先向袁紹示弱,然後繼續交好劉表,將三人偽善的同盟關係繼續偽善下去。

接著依照荀彧的建議,授予鍾繇全權處置關中事務的權力,隨他去怎麼折騰,決不幹涉。

袁術是非打不可,重兵防範。呂布、劉備離袁術太近,要打吧,便會逼得他們三方聯手,徐州揚州連成一個小區,兗州和豫州就成了小區門口的大馬路。

怎麼辦呢?

有人缺錢,就有人丟錢包。就在曹操有些鬱悶的時候,呂布和劉備打了起來。

呂布是漢末群雄中,最難猜的一個。難猜是因為他變幻無常,上一刻叫丁原幹爹,下一刻就喊董卓親爹,再下一刻,就“大義”滅了親爹。

呂布是喂不熟的,這一點即使在沒有互聯網、信息傳遞慢的漢末,也已經是普天下人都知道的真理。不得不說劉備真是個心軟的人,見呂布從兗州敗逃到徐州,劉備並沒有趁他病要他命,而是熱情接待了呂布,給他城池給他糧食讓他緩過勁兒來。

結果當然是農夫和蛇的故事,緩過勁兒的呂布,立刻咬了劉備一口,把劉備逐出郯城,自己做了徐州牧。

劉備和呂布開打,叫好的肯定不止曹操一個人,還有袁術。冷眼旁觀的曹操發現還有個熱心觀眾後,放棄了坐山觀虎鬥的念頭,開始拉攏劉備和呂布。

對,沒看錯,同時拉攏敵對的兩個人。

此時曹操好像完全忘了自己與呂布之間的仇恨,而隻記得呂布當年在長安殺董卓的功勞。於是漢獻帝也想起了輔佐自己有功的呂將軍,派人去給呂布送去了平東將軍、平陶侯的印綬。

在裝印綬的盒子裏,曹操附上了一份產品說明:國家窮,沒有好金子,我把我家的好金子拿出來,為你做了個金印;國家窮,沒有好紫綬,我把我自己佩戴的紫綬取下來給你。如今袁術大逆不道的自封天子,國家要懸賞取他的人頭,你怎麼看?——這徐州牧本就該你做才合適,劉備算什麼,我站在你這邊,你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