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後浪與前浪的灘頭戰(2 / 3)

為此,曹操拋出了一個設想:我要討伐漢中的張魯,並讓熟悉關中業務的手下討論。

討論的結果是有正反兩方的意見,正方人數較多,包括尚書衛和倉曹屬高柔。正方觀點為:打張魯要經過關中諸將的轄區,突發大兵,容易讓韓遂和馬超誤以為攻打他們,萬一這個誤會造成友邦驚詫,就不好了。不如先安撫好他們再說漢中的事情。

反方比較孤單,隻有鍾繇一個辯手。反方觀點是:以討伐漢中的名義,進軍關中,迫使關中諸將送更多的人質到朝中。

兼聽則明,曹操認為,正反方的觀點都對,反方的意見與曹操的意圖在一條線上,而正方更是需要表揚,因為他們提供了實際操作的方法。

我不是擔心他們反,我是擔心他們不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命鍾繇從洛陽領兵出征,派夏侯淵等人由河東出兵往關中與鍾繇會合——傻嗬嗬的衛和高柔此時還不明白,他們的憂慮正是曹操的快樂源泉,打草驚蛇的雙生詞便是引蛇出洞。

朝廷的大軍來了,說是去打漢中,但連個新聞通稿都沒有,關中諸將分析這一現象,果然以為曹操是衝他們來的。

於是他們果斷地決定,證明自己不無辜。

鍾繇與夏侯淵合兵後,分布在關中大大小小的將軍們,紛紛舉兵反叛。勢力最強的馬超態度也最堅決,他見韓遂是長輩,又同自己的父親結為異性兄弟,便推舉韓遂為都督。

馬超對韓遂說,你知不知道,鍾繇曾讓我抓了你去領賞?關東蠻子是信不過的!

韓遂還在猶豫,你爹和我兒子都在朝中做著人質呢,他們怎麼辦?

馬超很英雄的表態,我不怕沒爹——有你在呢,你也不怕沒兒子——有我在呢,我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棄子以我為子,如何?

《三國演義》中說馬超造反是為父報仇,請注意,這時馬騰還活得好好的,是馬超迫不及待要換個新爹,不管老爹的死活。至於擺在馬超麵前的另一個叫“歸順”的選項,馬超並未考慮過,哪怕這樣做能讓老爹多活幾年。

韓遂答應了馬超的請求,兩人結為父子,組建了新家庭。

這對新科父子,聯合關中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等,共十部,約有十萬人,在曹操“盛兵向潼關”的情況下,升起反旗,也向潼關集中。

我們從這一長串的群眾演員名單中可以看出,這十萬人將會如何團結而不一致。

不管怎樣,馬超和韓遂都很高興,十路大軍啊!多麼壯觀。他們決計想不到,更高興的是曹操。曹操認為,關中諸將如果各自據險防守,就得一個一個去平定,這樣沒有一兩年是不行的。得虧你們湊到一堆兒了,正好一鍋燴。

該反的終於反了!曹操立刻委任曹仁為征西將軍,命其率軍支援鍾繇、夏侯淵,並給曹仁畫了個圈:隻許守不許攻,等我去。

然後,曹操以曹丕留守鄴城,以程昱等人作為曹丕的輔佐,安頓好後方,於七月間親臨前線。

八月,曹操到達潼關,集中兵力與關中聯軍夾關對陣。

在正麵牽製住關中聯軍的主力,曹操把駐紮在河東的徐晃召過來問,側翼能不能想想辦法?

徐晃說,有辦法!請讓我統領精兵,渡過蒲阪津(今山西永濟市西),為我軍在河西建立一個據點,從側麵堵截敵人——敵人沒有分兵防守蒲阪,可見他們是沒有謀略的。

徐晃說對了一半,前一半。對關中聯軍說,不是我軍不努力,也不是敵人太狡猾,而是統帥太聰明。曹軍會西渡黃河到渭北,馬超是預料到了的,他早就提出分兵防守蒲阪,卻被韓遂拒絕。韓遂拒絕馬超是因為他有更好的辦法:放敵人過來,趁他們半渡時出擊。

半渡而擊。很不錯,好兵法。但好牡丹往往會被狗嚼了。

——徐晃的大軍搶先渡過了黃河安下營寨,韓遂派去擊半渡的軍隊,還走在半路上。

曹操聽聞了馬超曾向韓遂獻計的事情,很感慨地對馬超作出了高度評價:馬兒不死,則吾無死所。

曹操很快就會欣慰地發現,自己真有識人之明。

徐晃在河西穩住陣腳,從潼關到蒲阪,就有了一個美妙的弧度,沿著這個弧度看過去,關中聯軍顧上了頭,沒顧上腚。

到了閏八月,曹操親自領兵由潼關北渡黃河,去與徐晃會合。到了黃河邊,曹操讓大隊人馬先過,自己留在南岸斷後。

在曹軍主力渡河的過程中,潼關裏麵沒有出來一個人搗亂,整個場麵秩序井然。

事出尋常近乎妖,留在南岸的曹大膽,立刻就看到了馬超近乎妖的一麵。

曹軍大隊人馬剛過河,馬超就親率一萬步騎朝滯留南岸的曹操掩殺過來。

還在“胡床”上坐著看河景的曹操,此時表現得很有氣質——毫不驚慌,安坐不動。曹操可以淡定裝酷,許褚不能,他和張郃率領“虎士”(曹操的衛隊)一百多人,把曹操團團圍起來。許褚親自護衛曹操上了船,船工被亂箭射死,許褚就用左手舉起馬鞍遮蔽曹操,用右手搖槳,往河心拚命劃去……以上便是《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曹阿瞞割須棄袍”的原型。曹操一不是打了敗仗,二沒有那麼狼狽,不過被馬超陰了一把,並最終轉危為安。

到了黃河北岸的曹操,不過是剛剛將一個180的大角度繞了89,在黃河呈幾字形的這個地方,曹操在徐晃的接應下繼續向西渡河,然後再向南,到達渭水北岸——關中聯軍的家門前。

韓遂、馬超不得不放棄潼關的天險,把防線收縮到渭水以南的渭口(今陝西華陰市東)。

關中聯軍沒能擋得住曹操過黃河,也同樣沒能擋住曹操過渭河。九月間,曹軍步步為營,全部渡過渭水,再次與關中聯軍對峙。

這次對峙再沒有潼關相隔,兩軍之間,是一馬平川。

這種造型向來是專為決戰而設計,馬超想,這回可以殺個痛快了。

但曹操絕不肯讓他痛快,馬超反複衝擊,曹軍卻堅守不出,將馬超的銳氣一點點銼掉。

不是要打?那就是要和。嗯,曹公要麵子,我們得主動一些。

韓遂和馬超自以為與曹操心照不宣,便派使者多次謁見曹操,表示願意割河西之地求和。

曹操先是不答應,直到自己的軍隊全部到位,曹操才問賈詡,和不和?

也曾叱吒關中的賈詡笑眯眯地說,和吧,順便耍個間。

耍間的方法很簡單,同一件事涉及兩個人時,要把這兩個人分別約出去談話。這是當今領導常用的猥瑣伎倆。

曹操首先約的是韓遂。兩人見麵時,曹操拿出老相好見麵恨不得立即去開房的熱情,與韓遂馬頭挨著馬頭,人頭挨著人頭,手握著手,肩並著肩,交談了很長時間。曹操不停地追憶往事,絕口不提和戰大計。韓遂每次要把話引入正題,曹操就故意岔開去,韓遂的老臉不合時宜的嫩了一把,也便沒繼續糾纏。

對麵的馬超看著,心裏一直在猜測,這兩張老臉笑成一朵花了,怎麼會這麼開心?

韓遂回去後,馬超便問,幹爹,曹公都說了什麼話啊?

韓遂想了想,都是廢話,於是老老實實地告訴馬超,曹公什麼都沒說。

什麼都沒說?馬超看看周圍的人,你們信嗎?

不信。群眾演員機械地搖頭。

老韓頭不實誠啊,天知道曹操許了他什麼好處……過了幾天,曹操又約韓遂見麵,並要求韓遂帶上馬超。見麵時,馬超明顯地感受到待遇不同——前天什麼防備都沒有,這回又是帶著幾千精騎又是擺好了拒馬,防誰呢這是?我看著就那麼像壞人?

馬超越想越氣,但更可氣的還在後麵。曹操一直拉著韓遂的手親切交談,好像沒看到威震關中的小馬哥。雙方的友好會談快要結束的時候,聯軍陣中的關中人和“胡人”,都犯了追星的癮,想看看大名鼎鼎的曹丞相是什麼樣子,紛紛往前擁,踮起腳來張望。

曹大腕很平易近人地看著這些樸實的群眾說,你們想看曹公對吧?他還不是跟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長著四隻眼睛兩張嘴,隻不過腦袋裏多點智慧罷了。

聯軍的士兵們還是第一次看到一個大人物這麼和藹可親,都由衷地對曹操產生了好感。馬超氣不打一處來,見曹操身邊隻有一個衛士,便想突然衝上前去捉拿曹操。隻是他聽說曹操身邊有個叫許褚的牛人,恐怕不好輕易打發,便裝可愛問曹操,曹公,你手下有個叫虎侯的人在哪裏啊?

曹操示意身邊這小子就是,其實不用曹操介紹,外號虎癡的呆漢許褚正把眼睛瞪得圓圓的盯著馬超——說俺呢,俺懂!

馬超看身邊的人都了無鬥誌,又覺得有許褚在一下子拿不住曹操,還會落下一個破壞和談的惡名,便悻悻然而去。

兩輪和談過後,總要見個分曉了。這時曹操又寫了一封信給韓遂,故意在信中塗抹了幾個地方。先看信的是韓遂,後來見到信的馬超等人,頓時懷疑是韓遂改了關鍵詞。

——有奸情,這還用說嗎!

堅信韓遂與曹操達成密謀的馬超等人,漸漸疏遠了韓遂。將關中聯軍拴起來的那根褲腰帶,就這樣被曹操輕輕一扯扯了下來,露出了遮羞布。

但是,這塊遮羞布也不能留!

曹操隨後向聯軍發出正式照會,不是有關和談的備忘錄,而是戰書。

——已經無法保持一致步調、倉促應戰的關中諸將,被曹操一戰擊潰。

成宜、李堪等人被殺,楊秋逃往安定(今甘肅鎮遠縣南),馬超韓遂各自逃往涼州,關中地區基本全部落入曹操囊中。

對關中小團體的骨幹成員,曹操實行首腦必誅、脅從不問的寬大政策,追殺馬超和韓遂當然絕不留情,處置剩下的人時,就換一副推心置腹的臉孔。隨後曹操招降了楊秋等人,並揪住其中一個人的胡子說,你這老王八,這麼晚才來。

既然曹公都這麼不計前嫌用了逛窯子的口吻,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大夥兒誰還在乎被馬超和韓遂誘拐著犯的那一點錯誤。人心安則關中定,曹操留下夏侯淵守長安,於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返回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