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漫長的戰線(1 / 3)

我們都熟悉一個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例如,比起辦教育班和罰款,更能解決計劃生育難題的是高價房和高價奶粉。房子可以分期但奶粉不行,誰也不能給孩子分期喂奶。然而,建安二十三年前後,曹操就麵臨著分期喂奶的難題。曹操的一生,以征戰為主,東伐西討南征北戰,無論打哪個強人,都可以分期去打,但在連年征戰之後,國民經濟終於出了問題,國庫沒錢了,太倉沒糧了。從曹操墓的發掘情況來看,我們知道,曹操是個很儉省的人,但哪怕他自己生前的房子和死後的房子一樣空蕩蕩,也抵不住整個北中國的人嗷嗷待哺。大夥兒要吃飯,這件事不能分期,在分期的時間差裏就會鬧災,鬧災就會死人。

所以在麵對現實經濟狀況的無奈時,曹操準備團起身子冬眠,不理會劉備和孫權。但曹操的冬天,恰是劉備和孫權的春天。在益州和江南經濟形勢向好的情況下,劉、孫當然要發出春之呐喊。

有人叫春,就有人叫苦。曹操在其生命的最後時光中的主要心情,大致與“窘迫”二字不遠。窘迫未必是危機,但比危機更要命。

從公元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到公元218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在這近三十五年的悠長時光裏,自打起兵之後,劉備從未徹底揚眉吐氣過。當各路軍閥攻勢不斷,勝也輝煌敗也燦爛時,劉備總是窮於招架來自各方的亂拳。在當時縱橫馳騁的牛人中,真正把劉備當成漢末的大人物看的,除曹操之外並沒有幾個。

媳婦熬成婆孫子熬成爺,活得越久機會越多。三十五年的守候或者說煎熬完結之後,一直在一線梟雄麵前抱殘守缺的劉備,終於等來了自己處於攻勢的一刻。

如果沒有劉備厚積薄發用三十五年疲軟換來的強勢,恐怕就沒有曹操死前的這一場大戰。

曹操也許很欣慰,當年被他端著青梅酒、嘉許為“天下英雄”的劉玄德,總算成為棟梁之才了。

為了表達自己對曹操慧眼識英雄的感激,劉備擺出猛虎下山之勢撲向的對手,首先便是曹操。也許劉備此時最想對曹操說的,便是一句在心裏憋了十幾年的回答:天下英雄唯明公與備爾,餘子皆不足論。

——從建安二十三年正月開始,劉備率軍強攻漢中!

當年的年輕人都已經被血與火打磨成了老將,劉備腰杆硬了,別人也並未中風偏癱。在漢中等待劉備的,是一群誌在千裏壯心不已的暮年烈士。

——在陽平關,劉備受到夏侯淵的頑強抵擋,連攻數月,難以得手。劉備派部將陳式前去破壞馬鳴閣(今四川廣元市北)的棧道,又被徐晃截住殺退。

陽平關兩軍如膠似漆難分難解時,駐紮在武都郡的曹洪也準備出擊吳蘭。武都的蜀軍以吳蘭部為主,張飛、馬超部為輔。得知曹洪要去找吳蘭的麻煩,張飛也放出風聲,要截斷曹軍的退路。猛張飛在那時便已舉世皆知,被張飛這一嚇,曹洪左右的謀臣武將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但張飛的謀略本就是諸葛亮所授,諸葛亮告訴張飛,你要讓曹洪意識到你會去抄他的後路。如何讓曹洪自己意識到這一點,顯然是需要技巧的,且不說哪種技巧最好,張飛的技巧無疑是最差的——要知道,連城管都學會不穿製服悄悄上街了。垂綸釣魚的人大吵大嚷地要把魚嚇走,這不是心虛是什麼?張飛真該學學上海的交管部門。

張飛的虛張聲勢被曹休看破。曹休說,敵軍如果真是要切斷我們的退路,就應當暗中前來進行,張飛卻大肆張揚露胸毛秀肌肉,這是內虛的表現。我們應當趁他們還沒來得及集結時,趕快痛擊吳蘭,吳蘭一敗,張飛和馬超自然就會退軍。

曹洪聽取了侄兒的意見,果斷地向吳蘭出擊。擺在武都的蜀軍本就是做做樣子,吳蘭與曹洪一觸即潰。吳蘭敗後,張飛和馬超也隻能按照B計劃放棄武都,退回漢中。

張飛、馬超的迷彩氣球被曹休戳破時,劉備正率軍猛攻巴、漢之間的廣石,駐守廣石的是劉備當初在袁紹手下時的同事張郃。

如前所述,漢末的許多戰事中,對陣雙方都是故交而非仇人。這給很多人提供了一個極大的便利,打朋友最能證明立場。故人重逢,張郃很好的證明了自己忠於魏王的立場,劉備铩羽而退。

打了幾個月,四線均未得手,劉備感到兵力不足,發急信要諸葛亮增兵支援。

對於諸葛亮來說,四線試水恰恰是要測一下水文,看看網要織多大。一直在後方征兵征糧的諸葛亮,毫不猶豫把手中剛攢出的本錢全數投向了漢中前線。

盡管夏侯淵、張郃、徐晃、曹仁都有不錯的發揮,但在漢中曹軍還是處於絕對的守勢,朝劉備扔扔臭雞蛋還行,但再多的雞蛋團結起來也磕不破石頭。要把帶著四虎將的劉備打趴下,憑他們顯然不夠用。

吊詭的是,魏方每次打劉備,如果沒有曹操壓陣,都會吃敗仗。要收拾大耳劉,還是得曹公、魏王親自來。

七月,曹操見漢中形勢危急,便再次領軍出發,親自趕赴前線。

第三次西征的曹操已六十四歲,這一次他離開鄴城和許都,就再也沒能回去。

九月,曹操到達長安。似乎為了讓曹操在長安多看會兒風景,宛城的守將侯音造反了。曹操隻好逗留在長安,遙控指揮襄樊的曹仁進剿宛城。

從戰局的實況上說,曹操手裏的遙控器,這時應該有兩個主按鈕,但對應著夏侯淵的那個操作鍵,遠沒有控製著曹仁的操作鍵來得靈敏。

北地名將夏侯淵同誌,向來以迅猛勇決著稱,他率領的軍隊行動迅速,常能出其不意地戰勝敵人,因此軍中稱讚他說“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但這種逞強恃勇的名將,難免會有魯莽無謀的缺點。為此曹操曾屢次告誡夏侯淵,不能一味蠻幹。

但夏侯淵還是蠻幹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換了戰法,放棄陽平關,南渡沔水,進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南,北臨沔水),順著山勢向前玩地毯式推進,最後在定軍山下坡地紮下營寨。

夏侯淵率領諸將針鋒相對全力防守,在離自家營寨不遠的地方圍起重重鹿角。夏侯淵看著漫山遍野的鹿角,以為萬無一失,便放鬆了警惕。遇到這種局麵,哪怕是玩即時戰略遊戲,也知道首先要拆建築,防守武器本身也需要防守,夏侯淵不明白這個道理,結果鹿角陣被劉備乘夜燒掉。

人死不能複生,建築沒了還可以補。夏侯淵一心要把建築補齊,便領少數兵力去修補鹿角。請注意,補鹿角的建築兵隊伍中,有夏侯淵本人。

法正此時正在山上看風景,眼看曹軍發來工兵,再一看,工兵群裏還有個將軍。隨便轉轉都能見到千年不遇的奇景,法正很開心,看準時機說,可擊矣。劉備於是下令全力突襲,老將黃忠一馬當先居高臨下,“金鼓震天,歡聲動穀”,猛攻這一小股曹軍。

白須銀發的黃忠和頭發斑白的夏侯淵首次相遇,夏侯淵死,成就了黃忠老而不朽的威名。

夏侯淵死後,曹操下令以夏侯淵為例,要全軍將領引以為戒,命令中說:“夏侯淵本就不善於用兵,軍中稱他為‘白地將軍’,身為督帥親自上陣打仗尚且不應當,何況是修補鹿角呢。”

用夏侯淵與劉備對陣,顯然是曹操犯下的若幹不幸錯誤中的一個。但幸運的是曹操軍中總能出現糾正錯誤的能手——夏侯淵被殺以後,曹軍喪失了主將,人心不安,督軍杜襲和司馬郭淮商議後決定,由蕩寇將軍張郃代理夏侯淵統領軍隊。張郃接受推舉後,整頓士兵安設營壘,加強防務,迅速讓軍心穩定下來,而這時夏侯淵死了不過幾個時辰。

主將死而全軍潰的場麵劉備沒看到,擺在劉備麵前的,將是一支沒有了夏侯淵而更難搞的軍隊。

第二天,劉備打算渡過漢水進攻曹軍。部分曹軍將領認為自己人少寡不敵眾,劉備又是乘勝進軍,不如遠遠退後等待援軍。郭淮認為,這時向敵人表示我們軟弱不但不足以挫敗敵人,還會鼓勵敵人加緊進攻,不如遠離水邊列陣,把敵人吸引過來,等他們渡過一半時,開始發動進攻。

張郃指揮軍隊按著郭淮的意見列好陣勢,準備半渡而擊。

張郃擺的陣勢過於規範,劉備在河對岸看了看,發現新題目是兵書上的例題,便立即刹車,在河的另一邊駐紮下來。

劉備擺出攻勢而不攻,張郃擺出退勢而不退,誰也不肯過河,棋局進入停盤上廁所時段,雙方在河兩岸僵持近兩個月。

三月份,曹操擔心漢中有失,親率大軍從長安出發,從斜穀經褒斜道越過秦嶺,踏遍崇山峻嶺,趕往南鄭。

聽說曹操親自前來,劉備很有信心地對法正等人說,曹操來了也無能為力,我有辦法對付他,漢川肯定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