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漫長的戰線(3 / 3)

不得不說,這時的曹操,有些老了,有些鈍了。

如果曹操果真遷都,黃河以南地區勢必將被劉備和孫權聯手瓜分。對此,時任丞相軍司馬的司馬懿看得很清楚。

司馬懿勸曹操說,於禁龐德的七軍是被洪水淹沒的,並不是戰守的過失。他們的失敗對國家大計沒什麼損失,如果遷都,既示敵以弱,同時淮、沔之民也大為不安,後果不堪設想。

司馬懿同時指出,劉備與孫權兩家,外表親密而內裏疏遠,關羽得誌,孫權必定不會願意看到。我們可以派人去勸說孫權,讓他偷襲關羽的後方,這樣,樊城之圍自然就解除了。

熟悉孫權的蔣濟更徹底地提出,“許割江南以封孫權”。

曹仁聽了滿寵的話,曹操也聽了司馬懿和蔣濟的話。搖搖欲墜的樊城始終墜不了,而聲勢煊赫的關羽,卻將要煊赫到盡頭。瞧著關羽的功業這麼耀眼,不少好漢豎大拇指,但也會有人豎中指。

既然是三國,那就免不了要兩兩結合,當年是孫劉聯合抗曹,也該輪到孫曹聯合抗劉了。

孫劉聯軍度蜜月向來住的是標準間,兩張床,各睡各的覺,各做各的夢。在這次聯合北伐中,劉備親征了,孫權也親征了,但區別是,同樣是努力奮鬥,有人拚血汗,有人動嘴巴,還有人對口型。

哪個是對口形的東郭先生?司馬懿無疑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司馬懿將孫權的心理琢磨得很透徹,關羽勢大,孫權確實不願意看到。而且此時吳軍中對蜀的鴿派魯肅已經病死,主持軍務的是對蜀鷹派代表人物呂蒙。

在司馬懿向曹操進言之前,呂蒙已經對孫權說,打合肥不如取荊州。合肥不容易打下來,荊州卻可以乘虛而入。

呂蒙的建議已經脫離了戰術層麵,而是要修改國策重訂大戰略。

要做到這一點,對孫權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雖然一直對劉備借荊州不還一事耿耿於懷的孫權,也不怎麼喜歡關羽——他曾為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結果被關羽冷冰冰地拒絕。但要不要放棄連劉抗曹的戰略,孫權一時想不明白。因為曹操是強者,與強者站在一邊的結果,往往是被強者擠到牆角。

要讓孫權連曹,前提隻能是這時劉備變成最強的那個。

幸運的是,劉備做到了。這一點同樣是劉備的不幸。

當劉備和關羽連連告捷、曹操束手無策,眼看自己要被劉備而不是曹操擠到牆角時,孫權痛下了決心,授權呂蒙去算計關羽。

關羽雖然不大看得起孫權,但他很看重周瑜、魯肅、呂蒙等人,即使是在好人魯肅沒死的時候,關羽也在魯肅對麵擺出了嚴密的防守陣形。這次北伐,哪怕前線再吃緊,關羽也留了重兵防範呂蒙。

如前所述,英年早逝是吳中豪傑的宿命,周瑜和魯肅都是個病秧子,呂蒙也不例外。有這個實際情況擺在那兒,孫權便順理成章地發布了一個公開命令,要呂蒙回建業養病。

呂蒙“奉命”走了,但直到此時,關羽仍未放鬆對吳軍的警惕。身在樊城外的關羽,留神查看著接替呂蒙進駐陸口的人選。

關羽發現,陸口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這個人叫陸遜,似乎沒什麼事跡流傳。

是的,陸遜是沒什麼事跡流傳,等到他的事跡傳遍天下時,關羽已經死了。

關羽忽略了一點,東吳最可怕的從來都是年輕人。呂蒙指定陸遜接替自己的位置,便是要陸遜替自己麻痹關羽。陸遜沒有辜負呂蒙的期望,他到達陸口之後,首先給關羽寫了一封信,熱情洋溢地謳歌了關羽攻略襄樊的壯舉,然後提醒關羽,曹操到了洛陽,襄樊一帶必然增兵,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

關羽收到信之後,很難不把陸遜當成一個溫良恭儉讓的五好青年。對陸遜有了好感,兼之又不太把小字輩放在眼裏,關羽便真的把駐防陸口一線的後備軍調往了前線。

關羽不知道,此時的合肥戰場上已經沒有了刀光劍影,魏吳兩軍已然成了友軍,兩軍士兵就差沒去跳秧歌搞聯歡了。

就在關羽輕敵中計時,曹操派出的使者到了合肥的孫權大營,與孫權談得其樂融融。孫權不僅答應從合肥撤兵,還親自給曹操寫了封信,表示會率軍攻取江陵、公安,逼關羽撤軍。

駐守江陵的是劉備手下的南郡太守糜芳,駐守公安的是關羽部下的將軍士仁。曹操接到孫權的信時,糜芳和士仁也收到了來自東吳的郵件。郵件的內容無非兩個字:勸降。

糜芳和士仁都是跟隨劉備多年的老資格,與關羽也算是老搭檔,但關羽驕傲的個性從來沒改過,對糜芳和士仁隨意責罵,搞得兩人心裏很不爽。關羽此次出征,糜芳和士仁在後方接濟糧草稍有遲緩,關羽便放出話來,宣稱戰後要跟糜芳和士仁算賬。

本就心裏打鼓的兩個人,哪裏禁得住孫權來下藥。更何況,孫權軟硬兼施,除了哄勸,還有強拉——糜芳和士仁猶豫不決時,呂蒙來了一手著名的白衣渡江,把戰船偽裝成商船,開到了兩人眼皮子底下。

隨著呂蒙而來的,是孫權親自率領的大隊吳軍。

麵對此情此景,糜芳和士仁既沒了顧慮也沒了後路,果斷地選擇了投降。

糜芳和士仁投降的事,關羽知道嗎?

他知道。

誰告訴他的?

曹操。

與孫權攜手登榻的曹操,依然沒有忘記在被窩裏踹孫權一腳。在董昭的建議下,進駐摩陂的曹操將孫權的來信,向關羽軍中展示了一番。

自己的盟軍變成了對方的盟軍,這個腦筋急轉彎讓關羽軍中的將士瀕臨崩潰。誰都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愛人轉眼之間與別人私奔。

軍心渙散的關羽所部,很快又迎來了徐晃的生力軍。徐晃與關羽的交情,遠勝於劉備與張郃。兩軍陣前,二人親切的互相詢問了這些年的工作和家庭情況,相約有時間一起喝一場。講完這些,徐晃指著關羽回頭對手下說,看見了沒有,這是我兄弟,比親兄弟還親。

關羽笑了,徐哥還是念舊情啊。

但徐晃隨後的話讓關羽的笑容冰封在臉上——徐晃說,誰能取了我兄弟的首級,賞萬金。

內外交困的關羽軍,麵對休整一新的徐晃部,嗅出了駱駝身上最後一根稻草的味道。

這味道如此濃烈,熏得關羽有些發昏。

徐晃沒能在漢中奈何劉備,卻在樊城給了關羽迎頭一擊。

前有悶棍,後有黑磚。強如武聖,也會被打得發蒙。

後路沒了的時候,就不用再去大言不慚什麼前途。關羽在離勝利僅有一步之遙的地方淒涼止步,向江陵撤退。

關羽撤軍,曹軍沒有人去追。按照曹操的旨意,曹軍全體在襄樊一帶留步。追擊關羽勢必進入南郡,進入南郡,勢必跟孫權產生誤會。

曹操認為,好東西要自己留著,壞東西要與哥們兒分享,還是應該把誤會都留給孫權和關羽。

其實此時關羽所處的環境非常好,不但屁股後麵沒有曹操的追兵,麵前也沒有孫權派來的劫匪。

孫權雖然親率大軍到了江陵,但他並未選擇在曹操虎視眈眈之下與關羽決戰。孫權采納了呂蒙的計策,要用軟刀子肢解關羽的軍隊。

進駐江陵的呂蒙,沒有虐待關羽的家屬,也沒有虐待關羽軍中任何一個將士的家屬。這些留守的家眷,得到了呂將軍的親切關懷與慰問。關羽派回江陵查看形勢的使者,也都被呂蒙悉心款待,讓他們自由走訪,並允許他們帶著城中將士家屬的信件返回。

在這些信封裏都裝著一個沉甸甸的事實:大夥兒現在的生活,比在關二爺領導下過得還好。

關二爺給大夥兒解決了溫飽問題,呂公子直接讓大夥兒奔了小康。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不是軍心渙散那麼簡單。軍心還是齊整的,不過是齊刷刷地倒向了東吳。

自知情勢不妙,關羽隻好率軍走向麥城。

不是敗走麥城,因為孫權此時尚未出擊。但比敗更慘。

我們知道,麥城是關老爺的最後一站。

從此英雄末路的代名詞,除了烏江,又多了個麥城。

病中的曹操望著麥城的方向,繃緊的雙手終於柔軟下來,憋著的一口氣終於吐了出來,這次的放鬆不再是下次征戰前的短暫調整,因為,沒有以後了……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孫權占據荊州,關羽死。至此,長達兩年的三國會戰,緩緩落下帷幕,沒有掌聲和歡慶,因為三方各有哀慟。

劉備沒了關羽,孫權沒了魯肅和呂蒙——關羽死後不久,呂蒙便病逝於江陵。

曹操沒了夏侯淵,這不是終點。

終點是,魏國沒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