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尾聲(1 / 2)

建安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的大會戰,曹操一直身在前線或離前線不遠的地方。曹操此時病體沉重,並不亞於魯肅和呂蒙。就像呂蒙燃燒自己最後的生命力拚死關羽那樣,曹操似乎也是在點燃僅存的燈油,照亮三國格局最後形成的一刻。

然後:油盡,燈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陽。

身在洛陽的曹操收到孫權的一封信,在這封信裏孫權以極其謙卑的語氣表達了對魏王的景仰和膜拜。孫權很正式地向曹操提了一個建議:稱帝。

看著孫權的信,曹操笑了笑,把孫權的信投入身邊的火爐,對左右說道,仲謀小兒是想把我放到這火上烤。

曹操說,如果有天命,我願做周文王。

隨信而來的還有關羽的人頭,兩人闊別多年,以這種奇特的方式重逢,一個待在盒子裏,一個躺在床上。躺在床上的曹操並沒有高興地一躍而起大叫我的病全好了,盡管關羽使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稍顯狼狽。曹操默然很久,吩咐手下以漢壽亭侯的儀禮將關羽安葬。

從關羽死不瞑目的大好頭顱上曹操看到,不管生前多麼璀璨,死後都寂靜如煙。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病卒。

曹操死後九個月,獻帝禪讓帝位於曹丕。

人們常說,蓋棺定論。但對曹操,蓋棺也無法定論,即便如今開棺了,還是無法定論。隻因為曹操很多地方不像一個扁頭寬臉戳在二十四史裏的君王,更像一個我們隨時都可以見到的普通人。

當然曹操普通的不是作為,而是性情。

曹操很少掩飾自己的性情,他會為了自己的父親血洗徐州,也會為了一個女人被打出南陽,他可以在勝戰之時擊鼓賦詩,也可以在敗軍之中迎風灑淚。曆代君王中沒有第二個人像曹操這樣,留下一堆怪誕的事跡供後人解悶。

除了怪誕的事跡,曹操留下的最多的傳說,都與“忌刻”二字有關。傳說曹操夢裏殺人,傳說曹操嫉妒楊修聰明,傳說曹操棒殺寵妾……種種傳說顛倒來去,曹操變得麵目可憎。但史上流傳的,還有曹操發布的一係列的求言令、求賢令,還有曹操屢次分賞賜分功勞給手下的命令。如果這些命令有些費解,那麼我們不妨簡單地看到兩點,第一曹操手下的文武班底都能人盡其用,不管犯了什麼錯誤,大都能被寬恕;第二曹操從不處心積慮去殺功臣,除了荀彧,我們找不出曹操像劉邦和朱元璋那樣的劣跡。如果連劉邦和朱元璋都不算忌刻陰險,那麼曹操算嗎?

而曹操最難得的,是愛惜民力、愛惜物力。在坐擁天下財富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韓非子·十過》載秦穆公問由餘:“願聞古之明主得國失國何常以?”

由餘答道:“臣嚐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對照由餘的話,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沒有比曹操更儉樸的君主。

曹操活著的時候穿的衣服、用的被褥,都是補丁套補丁仿佛英倫格子風;死的時候,也不過是穿著當季的衣服下葬,什麼金縷玉衣,什麼玉枕牙床,都沒有在曹操墓裏發現。

史上隻有曹操一個人發布過對家屬設定生活標準的《內誡令》,在這道命令裏,衣食住行均有涉及,除了要少用絲綢禁用刺繡,還有不許大魚大肉,不許住廣廈明堂不得熏香的各類要求。曹操生前除了建造銅雀台,並無別的宮闕營造記載,以至於到了他的孫子曹睿那一代,還不得不為建造宮室而與大臣頻繁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