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權利暗戰(1 / 1)

夷陵之戰過後不久,陸遜的兒子出生了,陸遜給他取名為陸抗。但不幸的是孫芷煙卻因為難產去世。

一代又一代,總有人被埋葬,也總有新生命降臨,被埋葬的人無論生前是英雄還是奸賊,也無論是名震寰宇還是寂寂無聞,所留下的也無非是一撮黃土,那些虛名也遲早會被遺忘,隻是用來被遺忘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

抱著繈褓中的新生命陸遜感慨道:“可是就算明知一場空,誰又能真的擺脫這世上的各種誘惑呢?”

孫芷煙的遺言就是希望陸抗將來能夠成就一番功名,名留青史,原來就連一向淡泊名利的她也逃不過世俗的欲念,可能她隻是覺得男人在世間一趟總要有這些身外的東西才完美。

但無論孫芷煙是怎麼想的,既然是她的遺言,那麼陸遜是無論如何也要去盡力完成的。

自從孫芷煙死後,原本就少言寡語的陸遜就更不怎麼喜歡說話了。

夷陵之戰後陸遜的聲望達到了頂峰,他手中所能掌控的軍事實力也占據了整個江東的一半,他現在有這樣張狂的底氣!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在夷陵之戰中陸遜故意消耗其他派係的軍事勢力,尤其是孫權一直在培養的江東派軍事勢力。而對淮泗派勢力陸遜則采取了拉攏的手段,因為打壓淮泗派勢力的惡事自有孫權去做,而且淮泗派將領人才逐漸凋零,現在正是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並沒有多少的威脅了。

陸遜勢力的快速發展是孫權所不願意看到的,自從孫策死後,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成為江東之主後,就一直沒能真真正正地徹底掌握過江東的所有兵權,這已經成了孫權最大的一塊心病。

在這亂世之中一切以實力為尊,沒有絕對的兵權就注定要受製於人。孫權憑借著父兄三代在江東的苦心經營,又靠著一批忠心的老臣和對江東本地士族大家的拉攏,這才控製住財政大權,靠著這些手段目前能暫時穩住政權。

孫權所掌握的軍權本就不多,若軍權再繼續旁落,或各個軍事派係間互相牽製的局麵被打破,從而出現一個像以前周瑜、魯肅、呂蒙那樣的超級兵權掌控者的話,那孫權的境地就非常危險了,甚至就連他江東之主的位子都隨時有可能被人奪去。

而現在陸遜已經觸及了孫權在軍權問題上的底線,但是經過荊州、夷陵連番大戰,陸遜在江東軍隊中的影響力已經不可抑製了。

更讓孫權不願意看到的是,淮泗派也有了明顯向陸遜靠攏的跡象。而孫權一直倚重的文臣諸葛瑾似乎也和陸遜暗中結成了攻守聯盟。

諸葛瑾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為了家族利益,不得不和陸遜結成這種聯盟關係。自劉備死後,諸葛亮已經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孫權生怕有朝一日這兄弟二人會暗中連手,出於這點考慮,所以夷陵之戰後就對諸葛瑾有所冷落。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張昭年邁引退後代替他位置的不是呼聲最高的諸葛瑾,反而是江東派的士族大家顧雍。

為了遏製陸遜勢力的繼續發展,孫權隻把他封在了夷陵一帶,還派了世子孫登統領孫家的嫡係駐守在武昌城,目的就是監視和遏製陸遜。

一向和陸遜交好的諸葛瑾,在夷陵之戰中乃是南郡太守,所立功勞僅次於陸遜,卻不加以封賞。還有李異、丁奉等人,雖有軍功卻也未被封賞。權力的暗戰無時無刻不再進行著……

在短短的兩三年內,連續經曆了魏蜀漢中之戰、魏蜀襄樊大戰、吳蜀荊州之戰、吳蜀夷陵之戰四場大的戰役,以及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呂蒙等老一輩梟雄戰將相繼隕落後,魏蜀吳三方勢力很默契地進入了休養生息、蓄養民力的戰略恢複階段。短時間內誰也無力再發起大的戰役了。

其間雖有曹魏欲趁劉備剛死,蜀中空虛之際重新奪回漢中,也沒有動用真正的主力,在諸葛亮的一番運籌帷幄之下,也便沒了聲息。

短暫休養了幾年之後,一場接一場的試探性的局部小戰爭又開始上演。

魏黃武五年七月,孫權聽聞曹丕病逝的謠傳信以為真,乘機親自領兵攻江夏,不克而還。又一次坐實了自己沒有統兵能力的事實。

魏黃武七年八月,魏、吳兩國開始激烈地爭奪江淮地區,他們都伺機尋殲對方主力,從而徹底占領這一片富饒的土地。石亭之戰爆發。吳國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誘敵之計,致書魏國宗室大將曹休,表示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前來吳地接應。曹休中計,率軍十萬與另外兩路魏軍同時深入吳地。孫權率軍進駐皖口,派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三萬,迎擊曹休於石亭。陸遜居於中路,統領江東三路大軍同時向曹休的軍隊衝殺、追擊,斬俘魏軍一萬餘人,凱旋而歸。

魏黃武七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曹叡繼位。諸葛亮認為北伐中原的時機已經成熟,正式向魏國出兵。蜀軍開戰後勢如破竹,連取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然而馬謖輕敵被曹魏名將張郃奪取了戰略要地街亭,諸葛亮為免腹背受敵無奈退軍。

除了明麵上的戰爭,私下的權力鬥爭也無時無刻不再上演,隻是權力之戰的敵人卻往往不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