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陷入險境(2 / 3)

若不是朝臣擁護太甚,文帝早有廢太子另立東宮之心,儀嘉歡喜又憂愁。

文帝是明君不假,可在床笫之間,很能聽進去枕邊風,可惜兒子不太爭氣。

“母後,您放心吧,我這半年閉門不出,一定好好反省。”蕭岑不自覺地皺眉敷衍道。

無論從前有怎樣的過錯,作為母親總相信孩子能重新改過。

儀嘉聽蕭岑保證,放下心來,拉著他噓寒問暖叮囑一番,徑自離去。

送走皇後這尊大佛,蕭岑咕咚咕咚灌了半壺酒,叫來府上幕僚謀士,七八人在房中嘰嘰咕咕商議大半宿。

待散會時,蕭岑一人賞了一個美姬,送予幾人享用。而他自己,叫來慣常伺候的幾個側妃,在賬中把酒言歡。

酒意上頭,他口不擇言,一邊抓著女人的頭發,一邊陰側側笑道:“聽說崔恪娶的妻子是個小辣椒,還懷孕了,等他死了,我就把這小辣椒拖到他墓前,當著他的麵,把這孩子給搞出來,一定很美,是不是?”

…………

盡管下人伺候得小心翼翼,甄珠還是因腳傷感染引起發熱,本來心情鬱鬱,身子底兒差,這下更是病來如山倒。

何氏看著甄珠燒得紅撲撲的小臉,心疼不已。

郎中在府裏進進出出,連宮裏的太醫也請了來,一眾隻說好生將養,小娘子有孕在身,不敢貿然開藥。

崔恪聽聞急得立刻馭馬前去,無奈被甄家的大門擋在外麵,入不得府。

蕭夫人連夜命太醫署的首席醫官、太醫令過去診治,何氏猶豫片刻,請太醫令進府,連一個眼神都沒給崔恪。

崔恪在門外焦心如焚守候一夜,聽說甄珠退了燒,才放鬆回去。

崔恪自小不信神佛,可甄珠生病,不能用藥,他雙手合十祈求老天保佑,娘子和孩子平安無事。

九月九日這天,本是重陽好佳節,合該一家親人出遊賞秋,登高避災。

甄珠病沒好全,養在房中,崔恪一早派人送來墨菊和茱萸,加幾種樣式精美的重陽花糕。

過節不好拒人,何氏幫忙代收,翠丫通稟過甄珠,甄珠興致缺缺,讓扔到院外,翠丫哪敢照做,偷偷把東西放到窗台下的角落。

崔恪特意趕在重陽節休沐,九九之日,喻有幸福長久之意,一大早他命仆人趕車,趕往容華山古寺,想為甄珠求道平安符。

馬車停在寺門外,有知客僧上前迎客,引入佛堂正殿,崔恪從小沙彌手中接過三炷香,虔誠地在佛像前跪拜。

再不信神佛的男人,在心儀的女人麵前,也會變成一介凡夫俗子,於青燈古佛之下,訴著平生夙願。

願她好,一切順遂,兩人早日和好。

三炷香燒盡了,細軟的青灰落在銅爐中,秋風一吹,嫋嫋煙塵蕩得滿殿都是。

崔恪收好老方丈給的一個黃緞製成的香包,裏麵放了一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據說對於消災驅邪,保佑安康,極為靈驗。

這符,大多是婦人來求,為夫為子,很少有郎君為娘子求取,崔恪不理會旁人好奇促狹的目光,捐過香油錢,乘上馬車離去了。

容華山古寺地處高峰,馬車沿下坡的山道盤旋前行,蹄聲急切,驚起叢林間鳥雀飛禽。

忽地馬一個踉蹌,栽倒在地,撲騰著四肢“噅噅”長鳴。

原來碰上了絆馬索,車身被帶得傾斜,駕車的仆人狼狽摔下,還沒等爬起,突見林間衝出數人,皆是黑衣蒙麵,持刀相向,步伐快如閃電,來者殺氣騰騰。

“世子!”仆人驚呼,話剛喊出半截,被人擲劍貫破喉嚨,再拔出,血串飆濺半空。

長安作為一國之都,安保方麵一直做得不錯,城裏城外鮮少聽到匪寇作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