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全民創業致富的時代,有這樣一個農民工修鞋匠,在一個省會城市裏技精業勤地幹了整整18年,卻仍然是家徒四壁,除了電燈外再沒有一件家用電器!不是他沒本事賺錢,也不是他不想賺錢,而是因他為身邊的人服務和付出了太多太多,自己卻索取甚微……後來,這座城市接納了這位可愛可敬的農民工,他入了黨,有了新家電、房子,甚至成為全省唯一的“中國優秀誌願者”……近日,記者以肅慎而溫情的目光仔細考量了一番這位農民工在異鄉快樂奉獻的十八年……
這位農民工叫孟廣斌,1966年9月出生在山東省東平縣西豆山村,兄弟5人,因父親過世早,剛讀完初中,就回家務起了農活。1988年春,他隻身來到冰城哈爾濱,和在師範大學擺修鞋攤的老鄉學起了手藝,半年後,師傅轉行了,他卻偏偏喜歡上了這一行。
很快,憑借山東人特有的忠厚和淳樸再加上收費低廉,他在師大校園和附近居民區小負名聲,每天上門來修鞋的人總是絡繹不絕。生意好做了,但他堅持以誠為本,從沒有昧著良心多收一分錢,即使是這樣,這年秋天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一生的追求。
那天,一個新入學的男生來到孟廣斌的修鞋攤,等眾人離去後,才從背後拿出一雙皮鞋膽怯地問:“師傅……這鞋能修嗎?”孟廣斌接過一看,猛一怔,這鞋還修啥呀!鞋底早已磨得沒了花紋,鞋幫和鞋縫四處漏風!可再見那男生一雙交織著渴望與苦痛的眼睛、一身單薄的衣著,孟廣斌全明白了,他毫不猶豫地說:“能修。”
半個小時後,當他把這雙破舊不堪的皮鞋修好交到男生手裏時,男生一句“大哥,便宜5毛吧,我沒多少錢”,讓孟廣斌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山東大漢心酸得掉了淚。他對男生說:“從農村考上大學念書不容易,以後你的鞋壞了,盡管拿到這兒來修,我不收錢!”
晚上,勞累一天的孟廣斌輾轉難眠,眼前總是晃動著那個大學生充滿渴望的眼睛——像這樣的孩子在師大還有很多,若是因為他們因此耽誤了學業,豈不是太可惜了!用自己的雙手為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那該多好啊!他越想越激動,索性披衣下床,伏在案頭提筆疾書。
第二天,孟廣斌的修鞋攤前多了一塊小黑板,赫然寫著四句溫馨的話:“鞋子穿壞請別愁,廣斌為您解憂愁。生活之中互相幫,雷鋒精神記心頭。”他動手製作了2000多張優惠卡分發到學生手中,也是從那天起,凡是貧困大學生、老人及殘疾人來這修鞋他都分文不取。這樣,同樣修一雙鞋,在他這兒通常要比別處少花一半的錢,卻既結實又舒服,很少再壞。
沒過多長時間,孟廣斌修鞋出了名,哈師大及附近的林興、林園、沙曼等小區的群眾都紛紛慕名來找他。81歲的王子厚老人左腿比右腿短10厘米,穿的是一雙特製的鞋,經常因為費時費力無人願修,老人專程找到孟廣斌。第二天,他把修好的鞋送到老人家中,老人堅持要多付些錢,可孟廣斌一分也沒多要。
在這之後十幾年間,孟廣斌結識了一大批從農村考上師大的貧困大學生,在他的眼裏,這些大學生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弟弟妹妹”們也願意和他交往,生活中苦惱和困難,大家都願意找他傾訴。遇有學生向他借錢,他都毫不吝嗇。92級學生米誌強來自在大興安嶺的偏僻農村,為了湊上學費和生活費,晚上在一家木器廠打短工掙錢,有時一頓飯隻吃一包方便麵。有一陣子終於因為體力不支病倒了,孟廣斌知道後帶著他去看病,又讓妻子買了20斤雞蛋送給他補養身體,最後留給他200塊錢。米誌強這個在生活磨難麵前也不曾落淚的苦孩子撲到孟大哥懷裏失聲痛哭起來……
像93級學生張玉磊、94級學生胡紹才及更多記不住名字的貧困生都得到過孟廣斌的幫助,在一聲聲感謝中,孟廣斌會心笑了,笑得很坦直,很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