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廣斌的修鞋攤靠近師大家屬區,一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教授生活中有了難題,隻要找到他,他從來沒有二話,拔腿就去幫忙。說起這些,年逾八旬的老教授劉慶春深有感觸:“小孟的思想境界確實不一般 ,每次我找他幹活,留他吃飯他不吃,給錢他更不要,也從來沒張嘴求我辦過什麼事,這樣的好人現在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啊。”
1996年,哈師大籌措“特困大學生基金”的消息傳到孟廣斌耳朵裏,當時,他遠在山東的大哥患食道癌正躺在家裏急需醫藥費診治,可他還是拿出200塊錢交到學校學生會,校領導和同學們知道他掙錢不容易,勸他表示一下心意就行啦。可他說:“我自己就是因為家裏窮才上不起學的,不能再讓那些貧困的同學重走老路!”
在師大校園裏,經常能看到一些日、韓、俄羅斯等國的留學生,這些學生出手大方,很多商販都把他們當作賺錢的目標。一次,一個俄羅斯的留學生修完鞋後,順手掏出10元錢遞給孟廣斌,他搖搖頭說:“沒搭料又沒費啥事,不用給錢了。”留學生以為是聽錯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另一位同學告訴他眼前的鞋匠是遠近聞名的“雷鋒”後,他拍手稱讚道:“雷鋒,太好了!”然後站起身跑開了,不一會兒,他抱著一大兜水果來到孟廣斌麵前,硬把水果塞進他懷裏,說:“謝謝雷鋒師傅”,然後大步流星地走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孟廣斌把眼光投到了師大校園之外,每逢節假日或星期天,他經常安排妻子守著修鞋攤,自己騎上自行車到十多裏外的敬老院為老人們義務修鞋,如果當天修不完,他就帶回家去修,弄的滿屋子臭氣,第二天抓緊時間修好後再專程給老人們送回,且每次去敬老院都是自己帶著飯盒。時間長了,老人們都把他當作兒子看待,隔上一段日子不見麵,就惦記著嘮叨不停,每次離去,又總是拉著他的手依依不舍……
1998年夏,哈爾濱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孟廣斌扔下手裏的活兒,跑到堤壩上去抗洪,自小就夢想當兵的他,想和子弟兵並肩作戰。部隊的領導開始不同意“無組織、無紀律”的他上堤,他急著嗓門說:“我是從山東來的打工仔,沒單位,但我學雷鋒很有名,不信你們可以到哈師大問問!既然我來了,就讓我先幹一天吧,我明天再回去開證明。”第二天,他跑了社區和街道工委開了介紹信,以個人身份參加了抗洪。他在江堤上一幹就是半個月,真正風裏來雨裏去,曆盡千難萬險。有人開玩笑說:“人家解放軍抗洪犧牲了叫烈士,你這沒組織沒單位的要是被水衝走了,算個啥呀!”
這個問題他可從來沒想過,他說:“我住在哈爾濱,保衛哈爾濱總沒錯吧?”
大多數的人在看到同齡人死去時,往往會想到的是人生苦短,要盡量抓住活著的時間多多享受。而在這個看上去傻嗬嗬的山東漢子眼裏卻是另一番況味:“人的生命太脆了,太脆了。”他的意思不是脆弱,而是“脆”,很容易折斷的意思。他說:“人活著一生是做不了太多事情的,有機會就要多幫助別人做點小事,能多做點就多做點吧。”按照他的理解,他感到最迫切的不是抓緊時間掙錢、享受,而是要盡可能地多幫助他人。
1998年3月5日,孟廣斌來到哈爾濱市工商局,要用雷鋒的名字為自己的修鞋攤注冊服務商標,他是想通過注冊“雷鋒號”,以雷鋒精神激勵自己和更多的人為群眾服務。在一個以姚明、劉德華、超級女聲馬首是瞻的時代,他的心裏卻裝著雷鋒,這種精神感動了市商標事務所的魏振鐸所長,在他的幫助下,這個全國服務行業尚屬首例的品牌得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