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帶著八萬遠征軍向北撤退,而唯有孫立人的新38師向西撤離。杜聿明要進入緬北野人山,然後穿過野人山回到中國;孫立人要帶著新38師在日軍包圍圈的縫隙中突圍,保存實力,去往印度。新38師是一支孤軍,孤軍奮戰,沒有援兵。

113團是孤軍中的孤軍,更是沒有一兵一卒可以救援。

新38師主力剛剛來到溫早的時候,因為放心不下在第5軍後麵孤軍奮戰的113團,孫立人派副師長齊學啟奔赴卡薩,讓其想辦法找到113團,見機行事。

此時的113團,經過了仁安羌大捷,僅剩900人,而900人中,還有300名傷兵。當第5軍坐著汽車向北撤退時,他們留在卡薩阻擊日軍。即使阻擊成功了,他們向後撤退,也要依靠自己的雙腿。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副師長齊學啟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齊學啟,是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孫立人的得力助手。是齊學啟和孫立人一起,把一群沒有戰鬥力的新兵緝私總隊人員,訓練成了戰鬥力極強的新38師。

如果齊學啟能夠和孫立人一起參加第二次緬甸戰役,他的名字也一定能夠彪炳史冊。

113團在哪裏?

113團自離開新38師主力後,就連遭險境。113團特務連連長蔣元清楚地記得,5月7日,也就是孫立人帶著新38師主力趕到安全地帶普拉村的前20天,113團接受杜聿明派遣,前往卡薩阻擊,為整個第5軍的撤退斷後。

卡薩,在伊洛瓦底江西岸。

113團來到卡薩的時候,局勢已經非常混亂,爆炸聲此起彼伏,火光熊熊燃燒,濃煙直衝霄漢,日軍的飛機和大炮已經將卡薩炸成了一片廢墟。團長劉放吾派出搜索連,但是沒有發現敵情。

趁著日軍尚未攻到這裏,戰士們立即構築工事,準備阻擊。這裏肯定會有一場大仗要打,因為卡薩是日軍追趕第5軍的必經之路。

5月8日上午,杜聿明乘坐裝甲車來到卡薩,瞭望伊洛瓦底江對岸日軍的情況,對113團構築的工事很滿意,然後就又乘著裝甲車離開了。

5月9日下午2時,113團派出的搜索警戒部隊——第2營5連,在伊洛瓦底江東岸與日軍的先遣部隊發生激戰,然後撤回到西岸。

一場大戰來臨了。

蔣元眼中的這場大戰,是進入緬甸以來最殘酷的一場戰鬥。

李文才也對這場戰鬥記憶猶新。

5月9日下午5時,日軍開始了進攻。

狡猾的日軍先遣部隊沒有隔江進攻,而是從伊洛瓦底江的上遊渡河,然後,沿著河流向113團的陣地發起攻擊。113團依靠有利地形和堅固的工事,打退了日軍一次次進攻。

在緬甸,午後5時是一天最熱的時候,而5月份又進入了緬甸一年最熱的季節,所以,進攻的一方和防守的一方,都很不好受。防守的一方站在戰壕裏,戰壕像一個不透風的蒸籠,熱氣蒸騰,渾身的汗水向下流淌;進攻的一方端著步槍,背著20斤的裝備行李,同樣揮汗如雨。

日軍的一次次進攻被打退後,李文才接下來就看到了奇怪的一幕。

大約兩小時後,攻擊的日軍略作調整,陣地前出現了上百名日軍,他們光著身體,挺著刺刀,邁著整齊的步伐一步步走上來,一個個的臉上都帶著視死如歸的神情。

日軍指揮官在仿效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

當年,越王勾踐和吳王闔閭交戰,吳軍陣地久攻不下,陰謀家勾踐就派遣士兵排隊走到吳軍陣前,一個個自殺了。正在吳軍驚愕不已時,越軍突然發起進攻,吳軍一敗塗地。

可是,那時候是冷兵器時代,越軍可以到吳軍的陣地前沿再自殺,現在是槍炮時代,如果誰還仿效當年的越軍,誰就是二球。

日軍挺著刺刀,一步步地走近了,距離李文才隻有三四十米遠了。

李文才聽到身邊的排長說:“打,往狗日的球上打!”

排長手中的槍響了。走在最前麵的,手舉指揮刀的日軍指揮官,他襠下那個吊兒郎當的玩意兒,突然禮花飛濺,他怪叫一聲,就倒了下去。

戰士們手中的槍也響了,身邊的機槍也響了,那些光尻子的日軍像拔光毛的豬一樣,倒下了一排。

日軍為什麼會脫光衣服衝鋒?可能天氣炎熱,讓人極度煩躁;也可能日軍已經沒有子彈了;還可能是上級命令限時攻占陣地。

李文才正打得酣暢淋漓,突然聽到背後傳來震天動地的爆炸聲。

日軍大部隊乘著木筏和汽艇,從正麵開始強渡伊洛瓦底江了。

日軍的兵力占據絕對優勢,113團拚死阻擊,死戰不退。陣地前血流成河,血流彙成小溪,流進江水,讓伊洛瓦底江也變成了紅色。

日軍曾有一度占領了灘頭陣地,構築工事,和113團對射,後麵的日軍劃著木筏和汽艇,源源不斷地向岸邊擁來,形勢極為緊急。

第2營的200多名戰士,躍出戰壕,嘶聲呐喊著,端著刺刀,硬是將已經上岸的日軍又壓回到江水裏。

從下午5時到午夜12時,113團團長劉放吾帶著全團900人,其中包括300名傷兵,抗擊了至少十倍的日軍進攻。

午夜一過,戰場上突然靜寂了。

靜寂不是好兆頭,靜寂表示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午夜時分,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來到了。

伊洛瓦底江上遊漂來很多樹枝和竹枝,劉放吾判斷日軍大部隊一定在上遊集結,製造竹筏木船,準備渡河。如果日軍渡過河來,沿著河岸進攻,113團的工事優勢就無法發揮了。

怎麼辦?

此時,第5軍已經後撤兩天,估計早就走遠,齊學啟和劉放吾商量後,決定113團也後撤,避免與大隊日軍決戰。

113團傷亡慘重,齊學啟先帶著重傷員撤離,劉放吾留在陣地監視日軍。

齊學啟帶著傷兵一步步走向北麵,此後,他再也沒有走回來。

劉放吾在淩晨2時,也帶著部隊悄然撤離,為了迷惑日軍,他們故意在工事前點起篝火,遍插旗幟。日軍始終不知道113團已經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