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天晚上,日軍因為正麵強渡無法突破113團的陣地,便分作兩隊,分別從上遊和下遊渡江,然後合圍113團。

上遊渡江的日軍將砍斷的毛竹和樹枝扔進水中,順流漂下,結果被113團發現,察覺了日軍的企圖。要不然,113團就會遭受滅頂之災。

齊學啟帶著重傷員走至離伊洛瓦底江很遠了,估計擺脫了日軍的包圍,便與在溫早的孫立人取得聯係,孫立人立即命令一個名叫葉遇春的副官開車前去迎接齊學啟。

葉遇春來到約好的地點,等待了四小時,還是沒有等到副師長齊學啟,隻好又返回溫早,向孫立人複命。

齊學啟去了哪裏?孫立人憂心如焚。

孫立人不知道齊學啟去了哪裏,劉放吾也不知道齊學啟去了哪裏。

得知齊學啟的下落,已經到了一年後。那時候,孫立人和劉放吾都在印度藍姆伽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新一軍正在煉獄中浴火重生。

孤軍113團,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地形不熟,語言不通,四麵強敵,危機重重,要在傾向於日本的緬甸境內,生存突圍,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日軍放言:專找中國軍隊。意思是說,隻打中國軍隊,不打英國軍隊。

這樣,緬甸本地人、印度難民都不會給113團提供幫助,113團變得非常孤立。

劉放吾也放言:要翻越野人山回中國。

這樣,日軍調遣重兵,在北麵設伏,攔截113團。

而113團卻是向西疾進。

113團這一路上經過了多少波折,經曆了多少險境,已經無法統計。

李文才說:“有一次,我們藏在小樹林裏,日軍的坦克部隊從樹林邊開過去,轟隆隆的聲音震得地麵都在顫抖,如果那時候日軍有一個坦克兵走出坦克,走進樹林,就會發現我們。還有一次,我們藏在村莊裏,日軍向村莊裏打了幾炮,看到沒有動靜,就離開了。如果當時日軍派出小部隊搜索,也會發現我們。”

這一路上,吃飯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沒有給養補充,戰士們餓得頭昏眼花,後來,開始吃樹皮了,地麵上的各種昆蟲,也成了戰士們的食物。李文才說:“蜘蛛、蜈蚣、螞蟥、螞蟻,這些東西都吃過。”

更讓人揪心的是,他們與別的部隊斷絕了所有聯係,不知道第5軍在哪裏,不知道新38師在哪裏。他們該撤向哪裏?哪裏才是安全的?

5月28日,新38師主力來到普拉村的第二天,孫立人突然接到了報務員送來的電報,113團聯係上了。

孫立人興奮異常。

113團詢問孫立人,第5軍現在在哪裏。

孫立人立即感覺到,113團詢問第5軍的去向,一定是想從第5軍那裏得到補充。因為第5軍家大業大,物資比新38師多,更容易得到補充。然而,第5軍一直向北走,要走進緬北野人山。北邊雖然沒有日軍,但是,那裏惡劣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比日軍更為凶殘。日軍在東西南都布有重兵,而在北麵沒有派一兵一卒,道理很簡單,擺明了要把中國遠征軍趕進莽莽苓蒼的原始森林裏,讓嚴酷的大自然吞噬這八萬中國的精銳部隊。

孫立人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杜聿明帶著遠征軍主力部隊一直向北和向東行走,中途因為遭敵伏擊等各種原因,遠征軍主力分成了五路,此五路都或多或少地走過野人山。自從中國遠征軍走入野人山後,日軍停止了追擊,靜靜地等候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吞噬中國遠征軍。結果,五路遠征軍回到中國的,隻有極小的一部分,有數字說四萬人僅有八千人返回。

很多年來,野人山都是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第一次入緬作戰,隻有新38師主力,以微小的傷亡代價,衝出日軍的圍追堵截,撤退到了印度。

兩年後,當孫立人和廖耀湘率領的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的時候,他們也把日軍趕進了野人山。日軍在野人山中也遭受了兩年前中國軍隊遭受的所有災難。

這叫一報還一報。

孫立人在後來所寫的《統馭學》中這樣描述當年的情景:

我們既然知道第5軍北撤的道路是絕地,現在113團詢問第5軍的方向,定是該團對我失去了信心,想靠近大部隊,以資保障。我當時非常著急,即複電決不可北撤,以步入絕地。接著他們又來電說,擬化整為零。我想這更糟了,因為一團人,多少還有點力量,可以突破敵線。如果化整為零,而唯一可做向導的地圖,又隻一張,在異國窮荒僻壤之地,各人昏頭亂撞,必死無疑。所以急電製止。

當年,113團的彷徨無助,可能比中國戰爭史上任何一次軍隊被圍都要驚險。因為這是在緬甸的土地上,他們激戰多日,疲憊不堪,彈盡糧絕,傷兵滿營,連一點點幫助都找不到,隻能不斷地給孫立人發報。

113團遵照孫立人的命令,一路向西,來到了清德溫江邊。

此時,江邊已有大隊日軍在集結,現在是準備攔截113團。113團想要進攻,無奈沒有彈藥。

劉放吾和各連連長開會研究對策,於是決定先沿著清德溫江向北疾走,故意讓日軍發現,日軍鼓噪追趕,113團派出小分隊繼續前行,大隊人馬埋伏在樹林中。等到日軍追過樹林,113團飛兵直下,來到渡口,西渡清德溫江。

李文才說,當時大家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渡過清德溫江,尋找師部主力。夜晚渡江,危險極大,江那邊有沒有日軍,有多少日軍,都不知道。反正那時候從上到下都殺氣騰騰,一定要衝過江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要死就死在一起,黃泉路上大家在一起也不孤單。

生死成敗,在此一舉。113團已經被逼上了絕境,沒有糧草,沒有彈藥,人到了這種境地,身上的潛力反而能夠全部發揮出來,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李文才說:“當時就是一個字,拚!如果遇到日本人,我們沒有槍彈,也要撲上去咬他一塊肉下來。”

蔣元連長這天晚上是以便衣隊的身份,參加偵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