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在渡河前,團長劉放吾召開軍官會議,他將全部軍官分成了三組,身穿便衣,沿著河岸尋找可以渡河的地點。全體軍官饑腸轆轆地出發了,而所有的戰士,都潛伏在樹林裏。
誰都知道,在這種強兵壓境、敵情不明、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一旦與日軍遭遇,就是死亡。要死,就讓軍官先死。
便衣隊來到了一個叫作南先慶的地方,這裏水流緩慢,地勢平坦,適合渡江。
劉放吾命令第8連埋伏在南先慶的南麵,第9連埋伏在南先慶的北麵,密切注意河邊的動向,如果日軍來犯,就是用石頭砸,也要砸退日軍,其餘人馬乘上竹筏,飛速渡河。
李文才和營長楊振漢坐上了第一張竹筏,他們趴在竹筏上,耳聽江水從身下嘩嘩流過,江水帶動著竹筏,漂向下遊,他們以手做槳,拚命地劃向對岸。
不到一百米的江麵,他們劃了將近兩小時。
登岸後,他們立即建立橋頭堡,嚴密注視著四周,看是否有日軍。還好,一切都順利。
一直到後半夜,全團人馬才渡過了清德溫江。
清點人數時,發現少了營長趙玉戡,還有30多名戰士。因為水流湍急,他們的竹筏被衝走了。一起被衝走的,還有幾挺輕重機槍。
所有人都難過了很久。大家從國內一路走過來,經曆了這麼多磨難,都是生死弟兄,可惜這30多名戰友,沒有死在廝殺的戰場上,而是死在了清德溫江。
黎明時分,清德溫江對岸出現了大批日軍,他們在向北追趕未果後,連夜南返,終於發現了113團的蹤跡。天空中,也出現了日軍的偵察飛機。而且,清德溫江的西岸,還有一個日軍大隊急匆匆地趕來——這是以後才得知的。
劉放吾命令全團立即開拔,向西疾走。西麵就是印緬交界的大山,山大林深,易於進行遊擊戰。
此時,113團沒有彈藥,沒有糧草,無法與追擊的日軍接戰。盡管每個人都已疲憊不堪,但還是攙扶著,逃離這個危險地帶。
早晨9時,113團登上了印緬邊境的第一座大山,回頭望去,看到日軍在山下焚燒房屋,濃煙滾滾,遮沒了天空。
緬甸人住的都是茅草房,一點就著。
日本人點火燒房,曆史悠久。早在明代戚繼光抗倭的時候,那些日本人每到一地,就燒光房屋;抗戰開始,來到中國,是這樣;現在來到緬甸,還是這樣。
日本人剛剛來到緬甸的時候,給緬甸人進行洗腦教育,緬甸有很多人就屁顛屁顛地跟在日本人後麵助紂為虐,等到日本人在緬甸趕走了中國人和英國人後,立即露出了本來的凶殘麵目,對緬甸人實行“三光”政策。緬甸人終於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他們憤恨日本人,甚於憤恨殖民者英國人——英國人隻是要錢,可是日本人是要命。所以,當第二次緬甸戰爭開始的時候,緬甸人踴躍給中國遠征軍提供幫助,送信帶路,還把日本探子綁起來,送給中國遠征軍。日本人被中國遠征軍攆得滿山亂跑的時候,緬甸人伏擊日本人,把日本人的耳朵割下來,送到新一軍來領賞。
所以,邪惡的洗腦,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進入山中,劉放吾讓報務員與孫立人取得聯係。
可是,電台無法使用。
沒有了電台,就等於沒有了眼睛。印緬交界莽莽蒼蒼的大山,與喜馬拉雅山相連,如果迷路,就是走一年也走不出去。
李文才說,當時報務員急出了一頭汗,鼓搗來鼓搗去。後來,把電台放在太陽下暴曬,居然能夠使用了。
這是電台第二次出故障。
第一次出故障是在溫早。天降大雨,道路泥濘,背著電台的人一跤摔進水坑裏,電台也摔壞了。新38師師部聯係不到113團,113團也聯係不到師部,雙方都心急如焚。白天,部隊與敵激戰,不停地趕路;夜晚,師部話務員彭啟梓、齊聲烈守候著師部電台,113團話務員羅好鳴、邱光第守護著團部電台,不斷地呼叫,終於在一天午夜聯係上了。於是,113團開始了向西轉移。
這一天是1942年6月1日,新38師113團暫時擺脫了日軍的追擊,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新38師112團和114團走上了通往英帕爾的道路。
英帕爾沒有日軍,隻有被新38師救過的英軍,他們已經先期到了那裏。
英帕爾是印度邊境城市,那時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
七天後,新38師113團來到了英帕爾,終於與112團和114團會師。
這是中國遠征軍中最早成建製撤退到安全地帶的部隊。
此時,新38師擺脫了危機,而遠征軍其他部隊卻陷入了重重危機。
帶給他們危機的,不是日軍,而是比日軍更嚴酷的緬北野人山。
在英帕爾,孫立人問劉放吾:“齊學啟副師長在哪裏?”
劉放吾不知道。
在溫早,孫立人派齊學啟去卡薩增援113團,自己帶著114團解救包圍圈中的112團;在卡薩,劉放吾帶著全團在後麵阻擊日軍,而讓齊學啟帶著重傷員先行撤離。
然而,這麼多天過去了,他們都找不到齊學啟。
全師大部分將士,都來到了安全地帶,唯獨找不到副師長齊學啟。
這位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西點軍校的雙料高才生,他在哪裏?
行文至此,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新38師還有一部分士兵沒有撤到印度。
當初,新38師剛剛來到印度的時候,進駐臘戍和曼德勒,孫立人被任命為曼德勒衛戍司令。然後,前方告急,英軍第1師被圍,113團晝夜兼程,趕赴營救,隨後,孫立人單槍匹馬,趕去指揮,而112團也在趕去增援的路上。剩下的114團,兩個營守衛曼德勒,一個營守衛臘戍。
後來,戰事越來越不利,雖有孫立人取得仁安羌大捷,但是無法扭轉整個戰局,守衛曼德勒的114團兩個營找到新38師,而113團又被杜聿明調走,給第5軍斷後。
現在,113團終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