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納德與駝峰航線(2 / 3)

290名飛行人員,並不都是訓練有素的空中精英,他們中,有的是冒險家,想去遙遠的東方開開眼界;有的是刺兒頭,在美國軍界讓上司焦頭爛額;有的是賭徒,想用生命去中國賭一把;有的是幻想家,幻想著載譽歸來榮耀故裏。

所有人都不看好這批人,因為他們很像是一群烏合之眾。

事實上,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然而,就是這一群烏合之眾成為了“二戰”曆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空中英雄。

290名飛行人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叛逆性,而叛逆的人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敬佩強者。

陳納德就是一名強者。陳納德的堅韌和意誌,還有陳納德嶄新的作戰理念,讓他們敬佩。他們不聽從那些古板的美國將軍,但是他們都聽從陳納德的指揮。

陳納德的飛機作戰理論是,采用雙機編隊,以2:1的飛機比例與敵人作戰。一架飛機是長機,一架飛機是僚機。僚機負責引誘敵機,而長機則在高處伺機發起攻擊。而同時期的日本飛機還是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廝殺。陳納德的作戰理論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當日本飛機隻會伸出一個拳頭來攻擊的時候,陳納德用左拳虛招引誘,右拳疾速擊打,日本飛機的一個拳頭哪裏會是對手!

陳納德的這支飛行隊名叫“中國空軍美國誌願援華航空隊”,他們很快就迎來了在中國戰場的處子秀。

史富餘清楚地記得1941年12月20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昆明上空上演了讓所有中國人揚眉吐氣的一幕。

這天午後,淒厲的空襲聱報又拉響了,人們還沒有來得及鑽入防空洞,十架日本轟炸機突然鑽出了雲層,它們像以往一樣得意揚揚,向著昆明的街道俯衝而來。就在所有人認為一場屠殺即將開始的時候,雲層裏突然又鑽出了一群飛機。

兩隊飛機開始了空中廝殺,就在昆明的上空,就在昆明市民的視線裏。躲進防空洞裏的人出來了,躲進房屋裏的人也出來了,所有人都站在天空下,看著這場廝殺。

空中廝殺的時間其實很短,有一架日軍的轟炸機還沒有來得及轉彎,就被打了下來,它拖著長長的黑煙,像一隻斷了翅膀的大鳥,怪叫著飛向滇池旁邊的西山方向。那架日本飛機還沒有落到地麵上,又一架日本飛機被打中了,搖搖晃晃地斜飛著,像一隻斷線的風箏。

昆明市民看到一直耀武揚威的日本飛機今天遭到痛擊,全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他們齊聲數著被擊中的日軍飛機:“一、二、三、四、五”。

這是一場對日軍飛機痛快淋漓的複仇。誌願者27架輕快的戰鬥機,盡情地追殺著日本十架笨重的轟炸機。日本轟炸機像一頭贅肉累累的肥豬,在小老虎一樣的誌願者麵前,連招架和嚎叫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利齒撕裂了,流血了,哭爹了,喊娘了,倒地了。

誌願者的處子秀取得圓滿成功,他們沒有損失一架飛機,而日本的九架飛機在空中開花了。因為殺得興起,誌願者沒有留意到有一架日本飛機偷偷逃走了。

史富餘說,那一天昆明歡聲雷動,人們敲鑼打鼓,抬著被燒焦了的日本飛機殘骸遊街,每個人的臉上都喜氣洋洋。

而那些打落日本飛機的人是誰?市民們不知道。他們看到誌願者的飛機上畫著圖畫,那些圖畫像展翅飛翔的老虎,露出雪白鋒利的牙齒,就摯愛地稱這支隊伍為“飛虎隊”。

史富餘說,其實,誌願者的飛機上畫的是大鯊魚,但是昆明是內陸城市,大家都沒有見過大鯊魚,因此把大鯊魚當成了老虎。

“飛虎隊”的名字從此叫響。

史富餘說,那天,昆明市民抬著一架架日軍飛機的殘骸,抬到了飛虎隊的駐地巫家壩機場,當時人山人海,足有幾萬人。陳納德帶領著美國飛行員出來了,昆明市民高喊著:“飛虎隊,飛虎隊……”陳納德不明所以,懂英語的人給陳納德翻譯說:“中國人喊你們是會飛的老虎。”陳納德大為高興,他覺得稱呼他們是“會飛的老虎”,就是中國人對他們最高的獎賞。

因為語言不通,昆明市民向這些美國人豎起了大拇指,巫家壩機場是一片大拇指的海洋。美國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是友好的中國人既然豎起大拇指,一定也是表不讚揚,於是他們也微笑著向中國人豎起了大拇指。後來,大拇指被美國人翻譯成“頂好”,中國人和美國飛行員互相豎起大拇指的照片刊登在美國的報刊上,感動了無數的美國人。大拇指也成為了中國人和這群美國人互相交流的語言。

史富餘說,豎起大拇指表示“頂好”的手勢,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流行的。

1941年年末,12月份的最後十天,飛虎隊與日本飛機作戰多達六次,幾乎是隔日一戰,日本的飛行員不相信曾經如入無人之境的昆明天空,怎麼就會成為皇軍飛行員的葬身之地!他們一次次地報複,一次次铩羽而歸,每次都是飛虎隊大獲全勝。戰果最輝煌的一次,飛虎隊一口氣擊落了日軍23架飛機,而自身無一架飛機損失。

此後,昆明的天空永無日機。

陳納德將飛虎隊的作戰半徑擴大到了湖南和緬甸。

飛虎隊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是因為陳納德的戰術思想比日本人先進一大步。長機與僚機相互配合的戰術,讓任何一架日本飛機都難逃厄運。

還有,陳納德對日本飛機的戰術了如指掌。在陳納德組建飛虎隊之前,他就在中國軍隊生活了好幾年,每次日本飛機出動轟炸和襲擊,陳納德都沒有鑽進防空洞中躲避,而是仔細觀察分析日本飛機的招數。日本飛機所有的伎倆,陳納德早就爛熟於心,他製定了一整套反擊日本飛機的戰術,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日本飛行隊和這樣一支專門對付他們的空軍作戰,焉能不敗?

陳納德是現代空戰的先驅,他一手創立的飛虎隊,後來不斷發展壯大。

飛虎隊的作戰區域在中國和緬甸,它是保護中國軍隊、摧毀日本軍隊的一支武裝力量。

就在飛虎隊在中國和緬甸的上空痛殺鬼子的時候,彭嘉衡還在航空學校讀書,這名後來成為飛虎隊中一員的中國人,對駕馭鐵鳥搏擊長空痛稈日軍充滿了憧憬。

一連串的完勝,讓飛虎隊名揚天下。

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節節敗退,國內一片萎靡,美國人都充滿了悲觀和失敗的情緒。而陳納德的飛虎隊連戰連勝,打得日軍飛機連還手的機會也沒有,無疑給美國人注射了一針強心劑。陳納德成為當時美國最耀眼的明星。於是,美國所有的報刊都登載陳納德的照片和報道,所有美國人都歡欣鼓舞。據說,當年美國空軍界的一些元老,拿著報紙看著陳納德的巨幅照片,酸溜溜地說:“這不就是當初我手下的那個上尉嘛!”

然而,就是這名他們看不上眼的上尉,被他們排擠走了的上尉,取得了令他們瞠目結舌的成績,讓他們自歎不如。人生最得意的,莫過如此。

羅斯福授予陳納德準將軍銜。從上尉到準將,跨越了所有校官軍銜,美國軍史上隻有陳納德一人。

第一次緬甸戰役開始的時候,中國遠征軍派出了十萬軍隊,而日本有四個加強師團。日本還有陸軍航空隊的400架飛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沒有空軍,飛行員都配置在陸軍和海軍中了。中國軍隊沒有飛機。後來,陳納德派出了一個中隊的30架飛機參戰,其餘的飛機要瞥戒昆明和重慶的安全。

第一次緬甸戰役中,英國已經做好了放棄緬甸的準備,所以,英國把美國支援的飛機都調配到了北非戰場,而緬甸遼闊的天空中,飛虎隊3〇架飛機與400架日本飛機在作戰。其結果可想而知。

後來,遠征軍走進了野人山,日軍56師團一路搶攻北上,差點渡過怒江。中國守軍炸毀惠通橋後,56師團用橡皮筏搶渡,中國守軍頑強阻擊。飛虎隊的四架飛機奉命前去轟炸,看到怒江西岸的滇緬公路上56師團的三萬人馬,各種重型武器,綿延20公裏。四架飛機狂轟濫炸,56師團輜重被毀滅大半。

日軍強渡不成,就在怒江多處架設浮橋,準備偷渡。飛虎隊飛臨怒江上空,把日軍工兵和浮橋炸得粉碎。

後來,飛虎隊被美國接管,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隊長陳納德。至此,飛虎隊在中國戰場作戰一年,擊落日軍飛機4〇〇架,打死日軍飛行員上千名,炸死日本陸軍至少數千人。更值得讚譽的是,飛虎隊保障了西南後方的安全,堵截了日軍進犯怒江東岸的腳步。

而飛虎隊自身的傷亡為:犧牲70名飛行員,損傷23架飛機。

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而等到抗戰結束時,飛虎隊已經擊落日本飛機2600架,擊沉日本軍艦44艘,擊沉日本100噸以下的船隻13000艘,擊沉日本大型運輸船隻223萬噸,擊斃日本官兵66700人。

史富餘說,當時,國民政府給每個美國飛行員的工資是,每人每月600元,陳納德是每月1000元,每打下一架日本飛機,再嘉獎500元。這在當時,是很高的工資,相當於大學教授工資的五倍。因為工資高,陳納德就感到很不好意思,他對陳誠說:“太對不起了,中國這麼困難,還要給我們這麼高的工資。”陳誠說:“飛虎隊,這是中國政府最好的一筆投資。”

鑒於陳納德是一名國際主義戰士,雲南省主席龍雲將昆明市區通往巫家壩機場的那條路改為“陳納德路”,

後來,這條路叫機場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中國最有名的兩個美國人,一個是陳納德,一個是史迪威。

史迪威和蔣介石一直芥蒂很深,

甚至一度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蔣介石和陳納德一直關係非常好。陳納德桀驁不馴,胸無城府。在這場蔣介石與史迪威的鬥爭中,陳納德始終站在蔣介石的一邊。

1944年10月18日,羅斯福從中國調走了史迪威。接著,馬歇爾等人準備改組飛虎隊,陳納德一氣之下,提出辭職,一向看不慣陳納德的馬歇爾等人立即同意。

1945年8月1日,陳納德離開了中國。

離開中國前,陳納德坐在汽車裏,在重慶轉悠。當時,很多重慶市民聽說陳納德要離開中國,都來向陳納德告別。由於人太多了,道路出現堵塞,司機隻好關閉引擎,讓人們推著汽車前行。汽車被推到了一個廣場前,就是現在豎立解放碑的那個廣場,人們把陳納德抬起來,放在高高的台子上,一齊向陳納德伸出了大拇指,陳納德也在台上伸出了大拇指。重慶各界人士聽說陳納德在廣場,也都匆匆趕來,贈送禮物。各種各樣的禮物在台下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