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勇說,這支軍隊的軍官中,很多都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的髙才生,還有人在國外的軍事院校裏進修過。而普通士兵,最低的學曆也是中學,所以,戰士們的領悟能力很強,各種美式武器都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戰術要領,很快就爛熟於心。
諜報隊的要求,比普通戰士更多。
經過了精心打磨的新一軍諜報隊,每個人都是特種兵,每個人在戰場上都能以一當十。他們不但槍法極準,還刀法精湛;不但刀法精湛,還能操縱坦克大炮;不但能操縱坦克大炮,還善於運用計謀。
不久,新一軍揮師緬北,號稱“叢林戰之王”的日軍18師團在緬甸叢林中被新一軍打得補充了15次之多,連關防大印都丟掉了。
吳作勇他們在藍姆伽整訓的時候,大家都盼望著打回國內去。
相比於新38師,新22師將士們歸國的願望更強烈。因為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新22師付出了更大的犧牲。有2000名弟兄犧牲在緬甸戰場,有5000名弟兄倒在了野人山中。
在印度藍姆伽的日子裏,新22師師長廖耀湘像勾踐一樣隱忍以行,臥薪嚐膽,期盼著能夠反攻緬甸。黃埔軍校的髙才生廖耀湘此時潛心研究叢林戰戰術,編寫了《森林作戰手冊》;又因為叢林作戰的特點不同於大兵團作戰,隻能運用小股部隊作戰,廖耀湘又編寫了《小部隊戰術》、《城鎮村落戰鬥》。廖耀湘的這三本著作在當時的中國遠征軍中反響強烈,史迪威一向自視甚高,也對這三本書籍給予了高度評價。劉伯承元帥在戰後也高度評價了廖耀湘的作戰藝術,並請他為南京軍事學院的學生們上課。而南京軍事學院的學生,都是解放軍部隊裏的中高級將領。
新22師的老兵說,那時候,部隊裏洋溢著一股強烈的求戰欲望,大家都盼望著給新22師死難的弟兄複仇。
中國駐印軍的每一支部隊都是這樣。
日軍第18師團遇到這樣一支複仇之師,隻能怪他們時乖命蹇。
第一次緬甸戰役中,日軍共有四個師團參加,18師團、33師團、55師團、56師團。而在第二次緬甸戰役中,這四個師團中運氣最差的是18師團和56師團,被中國遠征軍全稈了好幾次,隻因為日軍為了保留這兩個光榮師團的番號,被打光了不斷補充,才保證了龍兵團和菊兵團的香火綿延——龍兵團和菊兵團是18師團和56師團的代號;而33師團運氣很好,隻有其中的一部遭遇了中國遠征軍,它在從緬甸退人泰國後,就迎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55師團運氣也不錯,它從緬甸退人越南後,也等來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天。
1943年春天,為了徹底扭轉中國戰場的不利局麵,中美雙方決定發動滇西緬甸反攻戰,打通滇緬公路。當時,中國軍隊部署在長江兩岸的第六戰區主力,幾乎全被調往雲南和貴州,陳誠也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進入雲南。
同一時期,鄂西空虛,驕橫的日軍想要沿著長江走水路進入重慶,千鈞一發之際,胡璉扼守石牌,將日軍擊退。
1943年秋,日軍又進犯常德,意欲奪取中國長江流域米糧川,餘程萬殊死抗擊,為中國軍隊的布防奪得了時間,日軍雖一度占領了常德,但又懼怕被全殲,不得不放棄。
1944年夏,日軍發起了豫湘桂戰役,方先覺孤軍堅守衡陽47天,闞維雍在桂林寧可自盡,也不投降。日軍一路從河南攻到了廣西,中國軍民死傷慘重。
為了打通滇緬公路,中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據當時的資料顯示,中國高層一直希望盟軍盡快組織緬甸反攻,收複滇緬公路。然而,丘吉爾卻一直不予配合,總是以種種理由予以拒絕。他擔心中國的勢力會滲透進東南亞,中國的軍事力量在抗戰中迅速崛起,已經引起了丘吉爾的恐慌。
緬甸對於英國來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殖民地;而緬甸對於中國來說,是通向外界的一扇窗口,而且是唯一一扇渴望打開的窗口。
1943年冬,在羅斯福的推動下,丘吉爾勉強同意反攻緬甸。在後來召開的開羅會議上,中、美、英三方終於達成了協議,共同反攻緬甸,肅清緬北滇西之敵。
此後,中國駐印軍縱人山林,一路所向披靡,在胡康河穀、孟拱河穀痛毆日軍18師團。
這時候的史迪威達到了他職業生涯的巔峰,他手握十萬重兵,一次性可以調動100架作戰飛機,中國駐印軍都親切地稱他“老喬”。
“老喬”在反攻緬甸戰役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老喬”的計劃中,中國駐印軍叫“X部隊”,從印度向緬北進攻;而集結於雲南怒江西岸的另一支強悍的中國軍隊叫“Y部隊”,他們渡過怒江從滇西向緬北反攻。最終,這兩支中國軍隊會師,中國通往外界的一扇新的窗口被打開。
跟隨著X部隊的,是數千美國黑人工兵團和中國工兵,他們負責在中國駐印軍的後麵築路。這條路就是中印公路,抗戰後期的大量美援物資,都要通過這條公路進入中國。
與第一次緬甸戰役中那個鬱鬱不得誌的史迪威相比,此時的“老喬”可謂誌得意滿,春風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