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條山保衛戰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可是卻少為人知。這些年,當常德保衛戰、 衡陽保衛戰、滇西會戰等戰役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同樣慘烈悲壯的中條山保衛戰仍然沉睡在曆史的深處,等待著被喚醒。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條山保衛戰的主力是第四集團軍,而第四集團軍是當年正麵戰場的雜牌軍。雜牌軍的戰績,是被當年書寫戰爭進程的人,所忽略的, 而當年的媒體,也很少報道。
第四集團軍絕大多數是陝西人。
為了了解這段抗戰曆史,我曾經翻閱了陝西關中很多縣的縣誌。每本縣誌上, 都密密麻麻寫滿了抗戰烈士的名字,和他們的出生地,後麵的注釋寫著:犧牲於山西中條山。
每一本縣誌上,都記載著幾百名這樣有名有姓的烈士。算一算,整個陝南和關中,有多少個縣?犧牲在中條山中的烈士,會有多少?
很多人聽說過“八百冷娃跳黃河”,這場戰役叫做“六六血戰”。八百冷娃跳黃河,和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一樣壯烈,六六血戰,比鬆山戰役、騰衝戰役更為悲壯。事實上,當年跳入黃河的,遠遠不止八百人,而是三千人。這三千人, 幾乎全是尚未經過訓練的新兵和學生,他們剛剛來到中條山戰場,連槍支都還沒有領到。
六六血戰,更是慘烈異常,悲壯無比。在這場戰役中,陝西軍猝遇強敵,四麵被圍,形勢極端不利。日軍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坦克奔突,瘋狂進攻中條山;陝西軍大呼酣鬥,死戰不退,眾誌成城,絕地反擊,終於將日軍趕出了中條山。 這些真實的故事,比好萊塢大片更震撼生猛,更一波三折,更回腸蕩氣。
為什麼陝西軍能夠如此強悍?我采訪過的一位老兵這樣回答:“身後就是我們的家鄉,就是我們的父老妻兒,我們能不拚命?”
人們一直將中條山保衛戰與中條山戰役混為一談。
中條山戰役,是抗戰相持階段,正麵戰場上最大的一次潰敗,國民黨軍隊犧牲被俘八萬人,蔣介石稱之為“抗戰中最大之恥辱”。
而中條山保衛戰,發生在中條山戰役之前。以第四集團軍為主力的中國軍隊, 堅守中條山將近三年,官兵同心,軍民一體,讓日軍始終無法越過這條長度約為 160公裏的山脈,讓日軍占領西北和西南的戰略計劃,在這裏止步。
中條山戰役,失敗了。但是中條山保衛戰,我們勝利了。
在中條山戰役前,對地形地理極為熟悉,又13次挫敗了日軍進攻,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陝西軍,因為與八路軍聯係緊密,被蔣介石調到了中條山以南的河南駐防。陝西軍調走後,蔣介石把中條山的防務交給了大量沒有山地作戰經驗的部隊, 麵對日軍的進攻,倉促阻擊,所以敗在必然。
日軍占領了中條山後,卻仍然沒有西渡黃河,進入陝西,進而進攻重慶。因為此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日本大本營的戰略計劃也要發生改變。
這是1941年5月,日軍的戰略計劃已經從西進改為南下。日軍缺少石油和橡膠,如果不能盡快占領南亞和東南亞,龐大的戰爭機器將無法運轉。半年後,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卷入了“二戰”;日軍進攻東南亞,東南亞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也被迫卷入戰爭。堅持獨立抗戰了四年之久的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盟友。
此後,日軍陷入了中國戰場與太平洋戰場的泥沼中,再也無力西進了。
當初,如果沒有以陝西軍為主力的中國軍隊在中條山的頑強堅守,如果日軍進攻中條山的陰謀早早得逞,那麼,日軍西進成功,抗戰的曆史,甚至中國的曆史, 都要重新改寫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怎麼評價中條山保衛戰都不過分。
可惜的是,這段決定了中華民族曆史進程的戰爭,一直不為人知,一直沉睡在曆史深處。
現在,到了我們喚醒這段曆史的時候了。
李幺傻
201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