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陝西軍東征 第一節 陝西每縣都有數百人戰死疆場(2 / 3)

當時我還沒有把中條山保衛戰寫下來的想法,隻是出於好奇才向老人打聽這場死傷慘重的戰役。

老人說,陝西軍在中條山打了三年,日本人用了三年時間也沒有攻下中條山。 中條山是中國軍隊在黃河以北的最後一道防線,失去了中條山,中國黃河以北就全部淪陷。

老人所說基本正確,後來我查找資料得知,當年國民黨軍隊在中條山部署了十幾萬軍隊,其中的主力就是陝西軍。而這支陝西軍,就是楊虎城留下的西北軍。 西安事變後,那支鎮守陝西的西北軍去了哪裏?

他們去了中條山前線。

楊虎城的名字,是和西安事變連在一起的。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帶到了南京,楊虎城留在了西安,被解職。陝西軍由孫蔚如將軍統領。孫蔚如是一員抗日虎將,他身高一米九以上,膀大腰圓, 孔武有力,是一名典型的關西大漢。接下來我會重點寫到孫蔚如將軍和他那些能征慣戰的部下。

楊虎城出生在陝西省蒲城縣孫鎮。我曾經去過那裏,那裏是遠近聞名的鞭炮之鄉,那裏人的性格也像炸藥一樣一點就著,愛憎分明,快意恩仇。就是這樣一塊土壤養育了楊虎城這樣的人。

陝西人把俠客不叫俠客,而叫刀客。陝西人把土匪也不叫土匪,還叫刀客。 而楊虎城就是一個刀客。關中這塊地方不但盛產小麥,還盛產刀客。關中刀客是和油糕、棍棍麵一樣成為關中平原的名牌產品。

蒲城的人都說,楊虎城膽子大得很,又有計謀,從小就看出了和別人不一樣。

楊虎城出生在窮人家庭,從小飽受磨難。他和後來一起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不一樣,張家公子盡管出生在東北一輛馬車上,但是隨著父親張作霖職務的不斷升遷,他的榮華富貴也就接踵而來,養尊處優的他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艱苦卓絕。當張學良把心思都用在怎麼玩樂的時候,楊虎城的心思全用在了怎麼填飽肚子上。

楊虎城12歲那年,父親去蒲城縣城趕廟會,母親在家患急病,楊虎城一路奔跑去找父親。到了集市上,看到人山人海,哪裏能夠找到父親,怎麼辦?小小的孩子看到路邊有一個旗杆,就像猴子一樣“哧溜哧溜”地爬上去,爬到高處後還手搭涼棚四處觀望。廟會上的人都圍聚過來,紛紛打聽:這是誰家的孩子?怎麼爬這麼高,多危險啊!楊虎城的父親也來到旗杆下,看到了他。就這樣,楊虎城找到了父親。

楊虎城15歲那年,父親因為參加哥老會被抓。哥老會是一個反清複明的秘密組織,從長江沿岸波及黃河兩岸。父親被押解到了省城西安後,楊虎城一路乞討, 來到西安一家飯店打雜,每天都把節省下的一碗飯端進監獄,送給父親。兩個月後, 父親被執行絞刑,楊虎城又用自己兩個月的打工錢,買了一輛獨輪車,載著父親推回家鄉。從省城西安到渭北的蒲城,路程長達二三百裏,楊虎城硬是推著獨輪車一路“吱吱扭扭”地回到了家鄉。

楊虎城18歲那年,蒲城縣孫鎮成立了孝義會,這是由七戶農民組成的民間組織,宗旨在於互相幫助,扶貧濟困。敢作敢當、智勇雙全的楊虎城成為了孝義會的首領。幾個月後,這個組織很快就發展到了上百人。但是這時候,楊虎城還隻是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少年。

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朝的浪潮也席卷了西北,當時陝西有一支秦隴複漢軍, 楊虎城帶著100人的隊伍加入了這支武裝,與清兵作戰。

接下來的一年裏,中國亂得不能再亂了,你方唱罷我登台,爭權奪利名利場, 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嚷嚷繩爭血,戰場變成了官場。中國不再需要那麼多的軍隊了,秦隴複漢軍被解散,楊虎城帶著子弟兵又回到了渭北,麵朝黃土背朝天,把日頭從東山背到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