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不拋棄,不放棄(2 / 3)

楊虎城延請的另一個軍師魏野疇則是中共早期黨員,他的入黨介紹人是李大釗。楊虎城以後能夠與共產黨合作,與這兩個軍師有很大關係,他們一個傾向於共產黨,一個是共產黨員。

一年後,形勢大變,馮玉祥進入北京,囚禁了直係軍閥曹錕,邀請國民革命軍和孫中山北上。

當初將楊虎城趕到陝北的就是直係軍閥在陝西的代表,而現在樹倒猢猻散, 陝西的代言人惶惶不可終日,河南的國民革命軍十萬人又準備向西進入陝西。楊虎城趁機發兵南下,一路收編各路武裝,實力大增。等來到關中平原的時候,直係軍閥已經在陝西倒台了,頭目劉鎮華逃亡河南。馮玉祥將楊虎城收歸麾下,命令他駐紮在富饒的陝西西府寶雞。

不久,接受了吳佩字任命的劉鎮華從河南捜羅了十萬土匪嘍囉,攻陷潼關, 進攻關中,聲言要血洗西安。當時守衛西安的是李虎臣。

李虎臣也是一名關中刀客,曾經是楊虎城的拜把子弟兄。當年他們結拜的時候有十兄弟,在華山之巔歃血為盟,都是沒有成名的二杆子刀客,殺富濟貧,匡扶正義,除暴安良。這十個人是胡景翼、井勿幕、鄧寶珊、宋哲元、續範亭、孫殿英、續西峰、弓富魁,另外兩個就是楊虎城和李虎臣。胡景翼和井勿幕都曾經稱霸陝西;鄧寶珊是國民黨陸軍上將,宋哲元是抗日名將,喜峰口抗戰的民族英雄, 續範亭曾在中山陵前剖腹,名動全國,後來組建共產黨的山西新軍,高中曆史課本上曾經出現過他的名字,孫殿英更是名氣很大,當然是夜盜東陵,斷了大清皇室的龍脈;續西峰曾擔任馮玉祥的總軍師,過早離世,弓富魁曾任國民革命軍軍長, 也過早離世。

亂世出英雄。當年華山之巔結義的十兄弟,誰也沒有想到以後都史冊留名。

李虎臣是陝西臨潼人,楊虎城是陝西蒲城人,都屬於陝西的關中地區,兩人當年當刀客的時候,就一見如故。而且,更奇特的是,楊虎城,號虎臣。所以, 李虎臣稱呼楊虎城的時候,不叫名字,而叫“對點”,楊虎城也以“對點”稱呼李虎臣。對點,是陝西關中方言,意思是“想到一搭了”。

和楊虎城一樣,李虎臣也沒有多少文化,但是非常喜歡聽《三國演義》《水滸傳》,自小血管裏就流淌著忠義和倔強的血液。關中人都特別講義氣,關中人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喜愛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這是陝西以外的人難以想象的。 即使在現在,東南沿海地區談論的都是怎麼賺錢,而走進關中農村,老老少少們聚集在一起,談論的話題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幾百年來一直都是這樣。 在關中農村,即使沒上過學的文盲,也能把關羽、武鬆、魯智深這樣的人說得頭頭是道。在別的地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候,關中百姓還是將“義”看得高於一切,從古到今一脈相承,他們日子過得再清苦,也很少有人去行騙。

關中人從《三國演義》《水滸傳》中學會了報國忠義。西安事變後,孫蔚如三次麵見蔣介石,要求將他扣押,而放楊虎城出來抗日,他說楊虎城打仗比他在行, 抗戰開始的時候,已經成為平民的李虎臣從西安跑到了重慶,要蔣介石給他一支軍隊去打鬼子。這樣的事情,別的地方的人是幹不出來的。

關中人,甚至整個陝西人的性格都有一個特點一一生倔冷憎。一條路走到黑, 撞倒南牆不回頭,總是能夠幹出別人想不到的事情。外界人把這種性格叫“冷”, 把陝西小夥叫“陝西冷娃”。理解了陝西冷娃,就能夠理解張學良被抓了,東北軍解散了,而楊虎城被抓了,講義氣的陝西軍沒有解散:就能夠理解陝西幾千娃娃兵手無寸鐵,被日本人逼到了黃河岸邊,寧肯跳進黃河也不投降;就能夠理解以陝西軍為主的中國軍隊為什麼能夠孤懸敵後三年之久,日本人難以越過中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