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誓師出征,渡河抗日(1 / 3)

陝西軍人心齊,泰山移。馮玉祥來到西安後,楊虎城躲而不見。當時,馮玉祥完全可以找個借口——比如餓死民眾等等——殺了楊虎城。

這種事情馮玉祥不是沒有幹過,當年陝西省蒲城縣還出了一個人物郭堅,比楊虎城名氣大得多,就是被馮玉祥誘殺了。

楊虎城不在了,但是陝西軍沒有散,他們還是抱成一個團,沒有人能夠指揮動這支楊虎城一手帶大的部隊,而楊虎城的手下也沒有人願意篡位。馮玉祥一看不行,就把楊虎城請了回來。

楊虎城請回來了,但馮玉祥沒有把他當成嫡係,當成了雜牌。每逢作戰,楊虎城的陝西軍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傷亡巨大。

陝西人是二杆子,但不是二球。二杆子是不要命,不怕死,二球是傻子,蠢貨》 陝西人不怕死,但是要死得有價值。給人擋槍子,給人當墊腳石的事情,二杆子不會幹。

楊虎城帶著陝西軍在中原戰場跟各路軍閥打了幾仗後,陝西軍武器低劣,傷亡慘重,這樣打下去不是回事,遲早會被打光,打光了馮玉祥也不會補充。萬般無奈,楊虎城帶著殘兵來到了安徽太和,陝西回不去了,因為黃河渡口被封鎖了。

當年退到安徽太和的還有一個陝西人,他叫高桂滋,是國民革命軍暫編十七軍軍長。高桂滋的故事我以後會詳細寫到,他也參加了長達三年的中條山保衛戰。

不同的是,高桂滋一直不屬於楊虎城的這支陝西軍。高桂滋早年拉起了另一支陝北人組成的武裝,殺富濟貧,呼嘯甘陝。而楊虎城的人馬主要來自關中。陝西地分三塊:陝北、關中、陝南。當初楊虎城蟄伏陝北的時候,他和高桂滋有過來往。

楊虎城沒有想到會在這裏遇到高桂滋,大喜過望,他們合兵一處,接連攻占了潁州、亳州,打垮了當地民團。這樣,他們有了三個縣的地盤,暫保無虞。

高桂滋也是一個傳奇。

我在西安工作的時候,曾經去過高桂滋公館,就在西安市建國路陝西省作家協會院內。西安事變的時候,蔣介石曾經在此房間裏住過11天,後來陳忠實也在此房間裏寫過小說,而我在此房間裏接受過寫作培訓。

高桂滋是陝西定邊人。陝北的靖邊、安邊、定邊合稱“三邊”,自古都是最貧窮的地方。高桂滋從下級軍官開始幹起,曾經幹到了旅長。在早期的軍閥混戰中, 有一次他的手下隻剩下了七個人,但是高桂滋帶著這七個人艱苦奮鬥,終於把事情給弄成了。當“二虎守長安”的時候,高桂滋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八師師長了,後來又升為了暫編第十九軍軍長。

然而,國民革命軍也不是鐵板一塊,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還有很多人一直在打來打去,中國亂得不能再亂了。在河南,楊虎城被張宗昌的魯軍打敗,高桂滋被李宗仁的桂軍打敗,他們就一起退往了皖北。

那時候的中國就是這樣混亂,各路軍閥打個不停,整天窩裏鬥,誰也不服誰。 難怪日本人敢於發動九一八事變,敢於侵略中國。

高桂滋是中國現代史上被誤解最多的一個人。他對日作戰百餘次,無數次死裏逃生,然而這些事例很少有人知道。高桂滋是對日作戰最早的中國將領,早在1933年長城抗戰的時候,他就帶著一個雜牌師參加了,全師犧牲了 1800人。 七七事變後的第三天,他又留下遺囑,請纓殺敵。遺囑上說:如果我犧牲了,將家產變賣,給定邊縣建造一座中學。而那時候,國民政府還沒有下定全麵抗戰的決心。

楊虎城和高桂滋在皖北養精蓄銳的時候,局勢又發生了變化,張學良的東北軍歸順了蔣介石的中央軍,閻錫山的晉綏軍隻圖自保,馮玉祥的西北軍孤掌難鳴, 楊虎城抓住這個時機,率隊取道河南,直插陝西。爾後,蔣介石任命楊虎城為陝西省主席兼十七路軍司令,而十七路軍就是由楊虎城當初帶往陝北的1000人發展而成的五萬人。這時候,杜聿明僅是蔣介石中央軍中的一個師長,這屬於陝西人在中央軍中職位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