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楊虎城又任命孫蔚如進軍甘肅,控製了甘肅省大半部分。
如果不是後來發生的一連串事情,楊虎城據守的陝西會一直風平浪靜。
1936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來到了陝北,然後,全國各地的紅軍都來到了陝北,總數達到五萬人。紅軍來了,圍剿的東北軍也來了,這時候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有十餘萬人。不但東北軍來了,中央軍也來了,陝西境內大軍雲集,每支力量都強過楊虎城的陝西軍,每支力量都想趁機取代楊虎城,收編十七路軍。
楊虎城為了抗日,選擇投向紅軍,和張學良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楊虎城是一個口風極嚴的人,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在古代是要滅門九族的, 所以,直到事變前一個夜晚,他手下最得力的幹將孫蔚如才知道了要發動事變。 孫蔚如1921年就與楊虎城相識,當初兩人徹夜長談,相見甚歡,義結金蘭,誓同患難,此後,孫蔚如一直是楊虎城的副手。如果西安事變事先連孫蔚如都不知道, 那麼十七路軍就再沒有人知道。
那天晚上,孫蔚如得知了即將發生的事變後,張學良對孫蔚如說:“孫先生, 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將我和我的11員大將一起綁起來,送給蔣介石,升官領賞\/ 孫蔚如說:“我們這些人是幹不出出賣朋友的事情的。”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唐明皇為楊貴妃所修建的騸山上,蔣介石被抓了。
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張學良被判終身監禁,楊虎城出國考察。
《孔從洲回憶錄》中記錄了楊虎城和十七路軍在西安事變後的情況。楊虎城和周恩來相見,楊虎城說:“我今遭此大難,真是一言難盡啊。”周恩來說:“在國家民族遭受極大災難的時刻,你和張學良將軍為國家民族建樹的豐功偉績,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共產黨永遠支持你們。”楊虎城又與蔣介石見麵,蔣介石問楊虎城:你對十七路軍的安置有什麼意見?楊虎城說沒有意見。蔣介石又問:經過此次事變,你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任職,感覺有什麼不便的地方沒有?楊虎城還沒有回答,蔣介石又說:繼續任職,他們在感情上有些轉不過彎,你不如先去歐美考察一段時間,回來再任職。
蔣介石口中的“他們”,可能是指中央軍各將領。當時,中國僅有的三個德械師之一的三十六師,已經被宋希濂帶到了西安,各路中央軍還在源源不斷地進駐關中。蔣介石認為:如果西安事變後,發起人沒有受到懲罰,中央軍的將領可能會有意見。
孔從洲當時擔任楊虎城的十七路軍警二旅旅長。
西安事變後五個月,楊虎城請求辭職,願意“出洋考察軍事”。
十七路軍總指揮改為孫蔚如。
楊虎城在上海短暫逗留時,孔從洲曾去上海看望楊虎城,楊虎城激動不已, 兩人徹夜交談,楊虎城說:最近我常想起陝西軍隊的浮沉變化,我們這支隊伍的曲折經曆,有很多的感觸……這次事變,我的任務隻完成了一半,扣了蔣介石, 使他沒臉,不可能再打內戰了。所謂“停止內戰”這一點,基本上做到了。剩下的一半救亡抗戰”,我能不能親自參加還很難說,主要依靠你們了。我希望你們一定要搞好內部團結,“籬笆紮得緊,野狗鑽不進”。團結起來,才有力量。蔚如、壽山和你相處多年,你們互相都比較了解,一定要真誠合作,團結一致。舍此,就有被蔣介石肢解、消滅的危險。同時,要在抗日戰場上積極作戰,我們是國民黨軍隊中首先提出抗日的軍隊,應該言行一致,積極同日寇作戰,我們隻要在戰場上有好的成績,就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在國外也會得到安慰,蔣介石就不敢把我們怎麼樣。所以,你們一定要力爭部隊參加對日作戰,共赴國難, 多打勝仗,取得好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