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的話字字肝膽,句句泣血,發自肺腑。十七路軍隻有在抗日戰場上連戰連捷,才能不負眾望,也才能實現當初的諾言。
《孔從洲回憶錄》中沒有寫孔從洲回到西安後,是否把楊虎城的話傳達給了十七路軍。但是,十七路軍能夠堅守中條山長達三年之久,一定與楊虎城的囑托有關係。
楊虎城離開了中國,十七路軍接受了改編。
1937年5月,國民政府撤銷西安綏靖公署和十七路軍總部,所屬部隊改編為第三十八軍,孫蔚如任軍長,下轄十七師和一七七師、警備一旅、二旅、三旅, 以及教導團、騎兵團,共約三萬多人。趙壽山任十七師師長,李興中任一七七師師長,孔從洲任警備二旅旅長,十七路軍另一名戰將李振西任教導團團長。這四人, 每個人都是從血泊中殺出的猛將。
此後,再無十七路軍的番號,但是在北方老百姓的口中,他們不知道三十八軍和以後的第四集團軍,隻記得十七路軍。他們一說起這支軍隊,就說十七路軍。
十七路軍改編後,趙壽山和孔從洲來到廬山,在軍官訓練團學習。不久,就爆發了七七事變,日軍鐵蹄踐踏華北,趙壽山被派遣帶領三十八軍十七師開赴抗日最前線的河北戰場,孔從洲一個人留在了廬山。
孔從洲心急如焚,他也想奔赴抗日戰場,他曾請求馮玉祥轉告蔣介\/u讓他能夠上陣殺敵,但是,沒有被允許。
1937年7月下旬,趙壽山在陝西省三原縣城外,率領三十八軍十七師全體官兵召開誓師大會。
那天,趙壽山軍裝筆挺,神情肅穆,他站在高高的土台上,舉拳宣誓,十七師全體陝西冷娃吼聲如雷:
“我為中華生,我為中華死!堅信抗戰必勝,誓死抗戰到底!我不殺敵,敵必殺我!若要自救,必先殺敵!凡我官兵,共同勉之!”
在這場民族戰爭中,有我無敵,有敵無我,這場戰爭注定了是不能苟活的, 注定了是異常慘烈的。中華男兒的軀體要麼站起,要麼倒下,絕不會屈膝投降。
三原縣的老人回憶說,當時,趙壽山站在高台上問台下的娃娃:“我們就要上戰場殺鬼子了,你們怕不怕?”
台下的娃娃齊聲喊:“怕個球!”
誓師結束後,十七師渡過黃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最前線,走上了河北戰場和山西戰場,走向了一塊塊淹沒在民間的墓碑,走進了歲月的煙霧和塵埃中。
十七師開赴抗日戰場,一年後僅剩1000人。
三十八軍共有兩個師:十七師、一七七師。不久,三十八軍一七七師五二九旅和教導團也渡過黃河開往山西戰場。在忻口會戰中,五二九旅堅守陣地14天, 受到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的五次嘉獎,陣亡超過三分之二。在娘子關戰役中,教導團堅守陣地九晝夜,撤下陣地時,2700人僅剩700人。
三十八軍特務連連長胥繼武說:“咱們的部隊當年在西安要求抗日哩,人家不叫去,咱還不滿意,到了抗日戰場上,咱就得潑出命打,要是打得不好,咱就丟不起喔人。”
胥繼武家有弟兄三個,都走上了中條山戰場。大哥犧牲了,他和弟弟得以幸存。
如今,我能夠找到的健在的十七路軍老兵僅有四個:胥繼武、胥繼昌、寧必成、 劉懷斌。胥繼昌是胥繼武的弟弟,四位老人都上了 90歲,最大的寧必成已經97 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