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2 / 3)

第四集團軍的戰報中這樣寫道:“數萬大軍進退如此輕忽,統帥部之企圖令人無測。”

一場這麼大的戰役,統帥部朝令夕改,忽左忽右,這和當年中條山戰役如出一轍,統帥部坐在大後方,對著地圖發號施令,哪裏懂得前方將士是如何拚殺的? 是如何浴血奮戰的?

縱然這樣,第四集團軍仍舊在洛陽地區打了好幾個伏擊戰,廣大民眾送軍糧、 抬擔架、運彈藥,異常積極。當地武裝聶玉堂、聶振寰還帶來幾百人槍,幫助第四集團軍作戰。而豫西別處,民眾一看到湯恩伯的軍隊,就逃跑一空,中央軍想找人帶路詢問,連一個人也找不到。豫西戰役失敗後,中央軍各指揮官向重慶方麵抱怨:豫西民風剽悍,襲擊中央軍,幫助日軍,是非不分。而河南參議會則回電: 人民襲擾各軍,何以不襲擾第四集團軍,且幫助之。此紀律不良有以致之,自己戰敗豈能委過於人民?

整個豫西戰役中,日軍在第四集團軍麵前都沒有占到便宜。當時,日軍的廣播中也有“與彼第四集團軍作戰,未能擊破主力”之語。日軍還在廣播中諷刺湯恩伯的軍隊說:日本人在國際間賽跑從不落後,此次與湯恩伯作戰,卻是望塵莫及。 日軍的這句話是譏諷湯恩伯的軍隊一打仗就轉身狂奔,日本人攆都攆不上。

1945年7月,孫蔚如被調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他帶著張境白的警衛團先行赴任,趙壽山的三十八軍隨後開進。孫蔚如上任後,立即布置進攻宜昌,突然接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三十八軍便停止開進。

這時候,第六戰區秘書長是連瑞琦。我小時候曾經多次見到過連瑞琦,他每天下午從山溝裏走上來,腰杆筆直,昂頭挺胸,完全一副軍人的姿勢。我隻聽人說他解放前當過大宮,但是不知道他是誰。直到他去世後,才知道他有過非常顯赫的經曆。可惜,那時候我太小,沒有采訪他。

日本投降後,孫蔚如任武漢戰區受降主官,接受岡部直三郎大將第六方麵軍的投降。李興中任第四集團軍司接受鄭州日軍投降;趙壽山任第三集團軍司令, 駐紮甘肅武威,保障甘南新疆交通要道的暢通。

孫蔚如和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胡璉關係很好。胡璉也是陝西人,陝西人極為看重本土情誼。孫蔚如有一位換西廚師,陝西飯做得很好,胡璉每周都會來到孫蔚如公館吃午飯,每次吃完飯都要談論很久,經常還會吵起來, 因為兩人政見不同。但是吵歸吵,吵完了還是好朋友,有時候胡璉吃完了晚飯才離開。胡鏈來的時候,孫蔚如列舉了蔣介石反動獨裁、日本投降後接收大員貪汙腐化等醜事醜聞,勸胡璉認清形勢,不要再為蔣介石賣命,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胡璉認為孫蔚如分析有道理,但同時又說他深受蔣介石和陳誠的栽培之恩,不能做對不起他們的事情;但是他也不會出賣朋友,對兩人之間說過的話嚴守秘密。

1946年,第六戰區撤銷,成立武漢行營,程潛為主任,孫蔚如為副主任,實際已經被完全架空,他每天除了去辦公室轉一圈,其餘時間以與隨從下棋打發時光。

1947年,華中剿匪總司令部成立,白崇禧任總司令,總攬一切大權,程潛與白崇禧矛盾激化。

1948年,蔣介石撤銷武漢行營,成立長沙綏靖公署,程潛任湖南省主席兼長沙綏靖主任。孫蔚如被調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淮海戰役時,胡鏈受傷,孫蔚如派人前去上海醫院探望。胡璉傷愈後,也前來拜訪孫蔚如表示感謝,並對孫蔚如的遠見卓識深表欽佩。

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高官要員紛紛前往台灣,胡鏈來與孫蔚如告別, 孫蔚如明確表示,他不去台灣。胡璉問孫蔚如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孫蔚如說:“有兩名部下想去台灣,你帶上一起去。”胡璉就將兩人帶走了。

全國解放後,陳毅探望孫蔚如,並傳達周恩來指示,邀請孫蔚如參加第一屆政協會議。與此同時,二野特種兵副司令員孔從洲也來探望孫蔚如,孫蔚如讓身邊工作人員跟著孔從洲一起走,他說:“跟著我沒有出息,跟著孔副司令員多學習, 學會本事,共產黨是靠本事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