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案:狼魂(1 / 3)

1

那年9月的一天,單位組織去博物館參觀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圖片實物展。

在市博物館展廳裏,一件懸掛在玻璃展窗內的披風,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藏青色披風,上麵繡著一隻碩大的狼頭,仰首向天,張嘴欲嘯,極是傳神。披風卷起一角,現出內裏用真絲繡線描出的一行小字。仔細一看,是一行日文。請教旁邊懂日文的同事,才知那日文若翻譯成中文,意思就是:古田惠美子繡。

披風顏色已舊,看得出已經有些年頭,上麵繡著的那隻金色狼頭,卻曆久彌新,鮮豔得能看清根根毛發。被展廳裏的電燈一照,便目放冷光,栩栩如生,仿佛活過來一般。我不禁心頭震撼,暗自讚賞作者繡功了得。

再看旁邊紙片上的實物說明:真絲繡狼首披風,出自繡林縣繡女鄺素芬之手,為日軍中將木村圭佑所有。1944年8月,木村命喪石花山,坊間傳言,木村是被這件披風所殺。新中國成立後,狼首披風被民間收藏者捐獻給博物館。

我不禁心下疑惑:其一,披風上那一行小字說得明白,這件披風,乃是古田惠美子所繡。看這名字,便知是個日本女子,為何這說明上卻又寫著“出自繡林縣繡女鄺素芬之手”?其二,木村圭佑這個名字,我是知道的。抗戰時期,日軍曾數次殺進繡林城,木村圭佑曾是當時入侵繡林城的某支日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此人是個陸軍中將,為人陰險狡詐,嗜殺成性,怎麼會被一件披風所殺?再說披風又怎能殺人?

參觀完展覽,正好在走廊裏碰見博物館館長老蔡。一支煙遞過去,就跟他說了心中幾點疑惑。

老蔡一笑,點了煙,就坐在走廊邊石凳上,將這件狼首披風的來曆,跟我說了。

2

民國年間,繡林城通濟橋頭有一家素芬繡莊,莊主姓鄺,叫鄺素芬。

鄺素芬九歲時,便師從武昌鄂繡名家陳白霞學習繡工,十八歲藝成出師,回到家鄉開了這家繡莊。她精通鄂繡各種繡藝技法,繡出的花卉、人物、走獸飛禽無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受顧客青睞。

鄺素芬最擅長的,還是雙麵繡。所謂雙麵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製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麵圖像,輪廓完全一樣,針法色彩完全相同,圖案同樣精美,都可以供人仔細欣賞的繡品。後來她經過鑽研創新,又發明了雙麵異色、異形、異針的“三異繡”,技藝難度就更高了,除了有雙麵繡的一般要求外,還要照顧到雙麵針腳、絲縷,做到兩麵色彩互不影響,針跡點滴不露,使兩麵異色分明,天衣無縫。

她曾製作過一件名為《飛龍騰雲》的雙麵異色立體繡,用含金和銀的金線、銀線與真絲花線,一麵繡成騰飛的金龍,另一麵則為銀龍。蒸騰的雲霞,閃閃的群星,火紅的寶珠,都突兀在繡麵上。既是繡品,又似雕塑,令人讚歎不已。後來這件繡品被一位回鄉探親的“金山伯”帶去美國參加紐約世界博覽會,震撼了外國友人,獲得極高評價,成為一時佳話。

繡林城濱臨長江,市井繁榮,商業十分興旺,街上遍布茶樓旅館、金鋪錢莊、蘇杭鋪、海味鋪等,煙窟賭館妓院也應運而生,樓房店鋪洋氣十足,街道寬敞,繁盛一時。因鄉民經濟富庶,生活崇尚華美,購買錦衣繡服、繡掛繡畫者眾多,素芬繡莊的生意,也十分紅火。

抗日戰爭爆發後,繡林城先後數次淪陷,日軍燒殺擄掠,襲卷而去,繡林城幾成空城,從此市井冷落,民生凋敝。

民國33年,日本陸軍中將木村圭佑率千餘日軍,再次入侵繡林城,並在縣政府大樓駐紮下來,分股至各地劫掠。繡林城鄉,棄屍遍地,一片慘狀。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日軍每至一戶,非搜出金銀寶物不走,稍有不從,立即放火燒屋,大肆屠殺。

鄺素芬亦如驚弓之鳥,為免遭日軍毒手,整天以泥抹臉,扮做汙穢醜婦,不敢出門。素芬繡莊,也是大門緊閉,不敢再開門營業。

這一天,鄺素芬正在家裏畫繡稿,繡莊大門忽然被人當當叩響。她心裏一驚,手中畫筆就掉下來,以為是鬼子兵找上門來了,細細一聽,那叩門聲音甚輕,且有節奏,很有禮貌的樣子,並不似平日鬼子兵如狼似虎的砸門聲,心下稍安,將門打開一條縫,向外一瞧,隻見大門口站著一位年輕女子,身形婀娜,俊美姣俏,卻並不認識。

姑娘瞧見她,就很有禮貌地說阿嬸你好,我找素芬繡莊莊主鄺素芬師傅。

素芬上下打量她一眼,心裏就一緊:這是哪家女仔,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世道,這種扮相,就敢到處亂跑。忙將大門打開半邊,將她拉進屋,複又將大門閂上,說姑娘,我就是鄺素芬,你找我有事麼?

年輕女子怔了一下,往她臉上瞧了好一會,才發現原來她在自己年輕的臉龐上抹了泥灰,所以看起來像個老婦,就有些不好意思,忙向她行了一禮,說鄺師傅,我姓田,叫田惠美,家住豐華裏,是特意來找你拜師,向你學習繡藝的。

素芬就笑了,說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世道,逃命都還嫌來不及哩,還學什麼繡藝喲。

田惠美說我未婚夫剛從南洋回來,我想學好繡藝,親手繡一件衣服送給他。掏出十個大洋放在桌上,這是學費,請千萬不要推辭。

素芬見她是誠心學藝,就點了頭,說也好,反正閑著無事,就破例收你這個徒弟罷。隻是現在到處都是鬼子兵橫行,你每日裏過來繡莊,隻走小巷,千萬別走大街,要不然你這樣漂亮的女仔,撞見鬼子兵可就糟了。

田惠美點頭稱是。

就這樣,這位叫田惠美的姑娘,就成了鄺素芬的徒弟。

她每天上午來繡莊學習刺繡,中午在繡莊吃飯,下午離開。鄺素芬由刺繡的一些簡單針法,如平繡、墊繡、紮針、戧針等入手,開始教她,接著又教她怎樣選繡稿。繡稿的來源大體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創作的適合各類繡品的畫稿,另一種是選用名家畫作。刺繡作品分為日用品和藝術欣賞品兩種,一般來說,折枝小品適用於日用品刺繡,大幅畫圖適用於掛幅等藝術欣賞品或大件日用品。選好刺繡藍本後,便要在底料上勾出畫麵輪廓,叫做勾稿。後麵還有上繃、染線、配線、刺繡等紛繁複雜的程序,每一道程序都馬虎不得。

師父教得認真,田惠美學得也快。隻兩個多月時間,就已掌握刺繡的基本技法,能單獨繡出些簡單圖案了。鄺素芬禁不住誇她心靈手巧,照這樣下去,再不用多久,她就可以親手為她的心上人繡出一件漂亮衣衫了。

3

又過了半月時間,這天下午,素芬正在繡莊教田惠美繡走獸,忽然聽見遠遠的大街上傳來幾聲槍響。素芬心裏就忿忿地想,鬼子兵又出來殺人了。沒過多久,繡莊大門忽然被人拍響,一個男人的聲音貼著大門喊,阿芬,阿芬。

素芬忙丟了手裏的針線,起身開門,一個男人腳步踉蹌地踏進屋來。素芬見他臉色蒼白,不由心頭一沉,就問,阿文,你怎麼啦?

這個阿文,全名叫伍啟文,是素芬的丈夫,本在美國舊金山做工,年初回鄉探親,不想正遇上家鄉鬧鬼子兵,一時回不了美國。眼見鬼子兵橫行作惡,若不奮起反抗,隻有死路一條,便自己掏錢購買長短槍枝,在鄉裏召集數百壯丁,組成繡林抗日自衛隊,抗擊日軍,保衛鄉裏。

阿文進屋後,瞧見屋裏還有別人,便不說話,喘著粗氣,走進裏麵房間。素芬低頭看時,隻見丈夫走過的地方,竟滴下一行血跡,心裏一驚,跟著走進裏屋,卻見阿文已手捂腰部,軟倒在長椅上。撩起他上衣下擺一看,卻見他腰裏中了一槍,鮮血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