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歸心似箭3(1 / 3)

但是,當時誰也不會想到會堅守這麼長時間。

這個地方,以後叫李家寨,這個中國味濃厚的名字,是因為李克己營的堅守而得名的。

李克己既然選擇不走了,就命令戰士們收縮防守,搶修工事。當時,他們的防守範圍是一個長方形,長700餘米,寬不到300米。李克己在這個長方形的周邊布置了八個火力點,每個班堅守一個火力點。一個連有九個班,剩下一個班怎麼辦?這個長方形的外圍有一棵巨大的榕樹,樹枝上的氣根落地生長,又長出了二十多棵小榕樹。其實不能叫小榕樹,還應該叫氣根。所以,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巨大無朋的榕樹,它的主幹一丈二,樹冠覆蓋麵積七八平方丈。剩下的這個班,就堅守在這棵榕樹上。

榕樹距離長方形主陣地,不到300米,它既能瞭望日軍的動向,還能作為前沿陣地狙擊日軍。

榕樹上設置了一個輕機槍陣地,全班戰士都藏身在榕樹上,榕樹下掩藏了 200顆手榴彈,手榴彈的引線都用樹藤連接著。不知道的人從樹下走過,碰到藤條,就會拉響手榴彈。

李克己營長的防禦陣地形成了,外圍日軍的包圍圈也形成了,方家績所在的重機槍連,要通過日軍的包圍圈,進入李家寨增援李克己。

重機槍連選擇在午夜零時穿過日軍的封鎖線。為了避免被日軍發覺,他們踩著水落芭蕉的聲音,一步一步小心走了進去。午夜時分,露水增大,滴落在闊大的芭蕉葉上,響亮而有節奏。

由於方法得當,方家績他們順利進人了李家寨,而日軍毫無知覺。

現在,李克己營終於有了重機槍了。

方家績所在的機槍連來到後,大榕樹上的兵力得到了加強,放置了一個排。一個排放置在大榕樹上,而且還不讓日軍發現,想想這棵榕樹會有多大。

李克己營被圍,但是李克己一點也不著急,不但他不著急,而且還勸戰士們不要著急。李克己不著急的原因在於,他相信飛機會從新平洋起飛,來給他們送給養;他也相信孫立人會派人來解救他們。這些想法,都出現在《緬甸蕩寇誌》裏。

在藍姆伽訓練的時候,對於防禦有相當精確的要求,甚至具體到了營、連、排、班。在營一級的防禦章節中,要求防禦,必須重視偵察和警戒,在前沿增加各種觀察、巡邏哨,設置各種照明器材和警報裝置,力求及早發現對方。

而且,處於防禦的營,要把地域分為三等:警戒地域、前方防禦地域、預備隊地域。

在藍姆伽訓練出來的這一營人,就嚴格按照這個方法來防禦。

每天早晨,晨霧尚未散盡,李克己就派出了警戒哨,偷偷潛入距離日軍最近的前沿陣地,秘密觀察日軍的行動;而等到夜幕降臨了,警戒哨才會悄悄撤回。

前方防禦地域,則是這棵大榕樹,樹上不但有輕重機槍,樹下還有一個機槍掩體,可以在60度的範圍裏阻擊日軍。透過樹葉樹枝的縫隙,中國軍人把日軍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而日軍卻無法判斷哪裏藏有人。如果對著大榕樹射擊,層層疊疊的樹葉樹枝會阻擋槍彈。榕樹的枝條極具韌性。

前方防禦陣地,除了這棵大榕樹,還有那些手榴彈。

在大榕樹前方30米的地方,設置了很多陷阱,把手榴彈藏在矮樹草叢中,引線連在一起。日軍白天攻不進去,就改為夜晚偷襲。滿地都是藤條草叢,總有一根會纏住日軍,總有一根會絆住日軍,這樣手榴彈就爆炸了。爆炸聲響起後,從睡夢中驚醒的中國軍人這才朝著夜晚的火光處射擊,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撂倒一批日軍。

方家績說,依靠這種辦法,在被圍的那些天裏,日軍夜晚的偷襲始終沒有得逞。

為了節省彈藥,李克己要求,一定要把日軍放到50米之內再射擊。熱帶叢林,樹木茂盛,50米之外射擊,徒靡彈藥,槍彈會被重重的樹幹擋住。而再將日軍放進,則風險增加,畢竟日軍的兵力遠遠超過中國軍隊。所以,0米到50米之間,是最佳的射擊距離,槍槍致命。

在藍姆伽訓練時,防禦的三個關鍵詞是:依托火力、依托工事、固守待援。前麵寫到的都是工事,要依托火力,要固守待援,槍彈來自哪裏?援兵來自哪裏?

槍彈會有飛機空投,援兵此刻正在趕來的路上。

方家績說,當時,彈藥、糧食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缺水喝。

熱帶雨林氣候是生活在溫帶的我們無法想象的,熱帶叢林也是生活在城市鄉村的我們無法想象的。在那裏,頭頂上是密密層層的樹葉,空氣濕熱,不動彈也會一身汗水。越出汗水,體內越需要水分補充。可是水在哪裏。

飛機有過補充,可是,也是青黃不接,有時候相隔三四天來一次,有時候幹脆隔四五天來一次,而且,因為飛得太低,還會遭到日軍的炮擊。而且,李克己營隻占據了那麼大的一塊地方,即使空投也不能保證每次他們都能投放到準確的地點:

因為沒有水喝,戰士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芭蕉根下挖一個碗狀的小坑,經過一個夜晚的蓄水,小坑裏就會蓄滿水。但是,這點水供不應求,有戰士砍斷樹藤,發現樹藤濕漉漉地,於是就把樹藤斜砍下來,在樹藤斷麵鑽一個小孔,倒置在鋼盔裏,水滴就一滴一滴滴落下來。滴上一天一夜,居然會有兩三升水。依靠這種辦法,就解決了飲水問題。

李克己營在這裏並不是消極防守,他們有時候還出擊。這種出擊的辦法,

很像八路軍遊擊戰術中的麻雀戰,目的隻在於消滅日軍,打完就走,而日軍要反擊,卻找不到目標。縱觀“二戰”曆史,每個國家都有那麼多的軍隊在開展敵後遊擊戰,但隻有八路軍把遊擊戰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而且總結出了一整套非常有效的遊擊戰戰術。

因為李克己營防守嚴密,機關巧妙,日軍始終打不進來。而大榕樹的兩邊,又是兩片開闊地,因為有美軍飛機定時送給養,彈藥糧食從天而降,李克己營的後勤補給也不成問題了。

彈藥充足,戰士們就決定出擊。

出擊,不是突圍。突圍會冒著極大的風險;出擊,是向日軍偷襲。

李克己派出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戰士,編成幾個小分隊,像毒蛇一樣悄無聲息地鑽出包圍圈,偷偷地繞到日軍陣地的外圍和側翼,觀察日軍。等到日軍開飯或者幵會的時候——這時候日軍最集中,防範意識也最差,突然就從不同的方向對著日軍掃射,毫無防備的日軍橫七豎八地倒下了一片,沒有倒下去的,氣哼哼地拿起槍支,怒衝衝地四處張望,而小分隊已經在滿心的歡喜中三蹦兩蹦,蹦進了密林深處。然後,等到暮色降臨,能見度降低,他們又悄悄地回到包圍圈裏。

依靠這種麻雀戰的奇襲方法,打死了很多日軍。

後來,日軍加強了警戒,連吃飯的時候,也要抱著槍支,全班圍成一個圈,麵朝外,眼睛連手中的搪瓷缸也不敢看,緊緊地小心翼翼地盯著叢林。

日軍加強了戒備,中國軍隊卻又想出了另外的辦法。

臨近半夜時分,日軍剛剛睡著,包圍圈裏的中國軍隊突然槍聲大作,喊聲如雷,衝鋒號滴滴答滴滴答地吹響。因為是夜晚,四周一片漆黑,即使有月亮,月光也無法穿透密密的叢林日軍像掉進了深井裏的老犍牛一樣,渾身力氣使不出來,他們人數再多,也不敢追擊,擔心中了埋伏,掉入陷阱,隻能手持各種武器對著包圍圈裏的中國軍隊射擊。

日軍炮彈槍彈發射再多,也傷不到中國軍隊一根毫毛,因為中國軍隊藏身在掩體裏吹號打槍。日軍一還擊,他們馬上停止了射擊,互相對望著,一臉壞笑。

此舉的目的,是為了消耗日軍彈藥。中國軍隊的彈藥不成問題,美國飛機隔幾天就會空投,他們還擔心這些彈藥用不完。而日本就不一樣,日本的彈藥是辛辛苦苦,一路爬山涉水從加邁基地運來的,運輸成本可不小啊。

幾天後,日軍適應了衝鋒號,中國軍隊夜半再吹號衝鋒的時候,日軍像一群死狗賴皮一樣,就是不挪窩,假裝睡著了。中國軍隊又想到了一個辦法。

這次,不再吹衝鋒號了,而改吹牛角號,牛角號也是軍隊聯絡的一個信號。吹牛角號的士兵,爬上高高的樹枝,躲藏在稠密的樹葉背後。新一軍的每個戰士,都是爬樹的高手,背著二三十斤的裝備,手腳並用爬上幾十米高的大樹,是小菜一碟。

牛角號淒厲的聲音,像繩子一樣在密林中蕩來蕩去,像繩子一樣蕩向了日軍的脖子。牛角號聲中還夾雜著機槍的聲音,很密集。中國軍隊有的是彈藥,根本就不在乎這點彈藥。這些彈藥打出去了,就是勝利;留著不打,才是罪過。

既然衝鋒號不是攻擊號,那麼牛角號一定是的,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日軍慌亂中緊急集合,又是對著黑暗中一陣掃射。忙碌半天,還是連中國軍隊一根頭發都見不到。

中國軍隊在哪裏?中國軍隊在塹壕裏偷著樂哩。

方家績說,包圍圈中的中國軍隊,日子過得比包圍他們的日軍還舒坦。

日軍在這種驚恐的日子中生活了一個月,以後就改變策略,深溝高壘,無論中國軍隊怎麼挑逗,他們也不挪窩。

而中國軍隊也不突圍。為什麼要突圍呢?天上掉的是牛肉罐頭,地上盛的是玉露瓊漿,四周有重機槍陣地把守著,藏在深深的戰壕裏,空氣涼爽濕潤,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幹嘛要突圍呢?

日軍以前和中國軍隊作戰,隻要中國軍隊被包圍,麵臨的就是悲劇。不是彈盡糧絕,全部犧牲;就是拚死突圍,遭受重創。可是,在112團一營麵前,說是一營,其實連半個營都不到,在這半個營麵前,日軍所有的經驗都失效了。

日軍完全沒有想到,飛機會定期飛過來給包圍圈中的中國軍隊送給養,包圍圈裏的中國軍隊想吃什麼就送什麼,想要什麼就送什麼,有一次居然送來了幾大包雨衣和書籍,包圍圈中的中國軍隊不但有了物質生活,還有了精神生活。相反的是,包圍了中國軍隊的日軍倒吃了上頓沒下頓,缺乏彈藥。

這種情形,倒像是日軍被包圍了。

藍姆伽訓練課上,訓練教程上明確寫著,被包圍時,要“依靠火力,依托

工事,固守待援”。現在,這半個營就在等待援兵。

火力足夠,輕重機槍都有;彈藥也足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就差重炮坦克了,因為重炮坦克沒法在這麼狹小的區域裏空投,要不也會把大炮坦克空投過來。大型運輸機載重能力很強,我在後麵會寫到:幾個月後,在攻打密支那的時候,中美特遣隊穿過原始森林,突然占領了日軍的密支那機場。然後,所有日軍都看到了異常震撼的一幕,天空中出現了蝗蟲一樣的大型運輸機,這些運輸機落下來,艙門打開,從裏麵吐出了一輛輛重炮和坦克直接開到了陣地前沿,它們對著日軍瘋狂轟擊。

包圍圈中中國軍隊的工事也很堅固而巧妙。大榕樹上是機槍陣地,他能看到你,你卻看不到他;大榕樹下還是機槍陣地,你出現了,他才會把機槍拉出來打;大榕樹的前麵是手榴彈陣地,手榴彈遍地都是,被中國軍隊當成了地雷用,隻要你碰上一根樹藤,就會炸得滿天飛。而阻擊陣地的縱深則是防禦陣地,中國軍隊都躲在塹壕裏,即使用重炮轟擊,也絲毫不起作用。

那麼用重炮對著大榕樹轟擊行不行?也是不行的。密密層層的樹枝樹葉像一張柔韌的網,炮彈根本就無法打進去。

日軍像一頭餓狼,中國軍隊像一隻刺蝟,刺蝟蜷縮成一團,渾身針刺,餓狼毫無辦法。

日軍就這樣,打,又打不進去;撤,又不甘心。唯一的辦法,就是這樣幹等著。他們居然就這樣等了47天。

47天後,日軍等到了孫立人領著的援兵。援軍中,有一個炮兵營。

這次帶來的,是整整24門重炮,比日軍大炮的威力大,比日軍大炮的數量多。

孫立人來到後,沒有立即渡河,而是隔著河架好大炮,對著日軍的炮兵陣地狂轟。

這些天來,因為欺負中國軍隊沒有大炮,日軍的炮兵陣地連最簡單的防禦工事都沒有修建,而且連轉移大炮的道路也沒有修建。上麵說過,炮兵在對射的時候,每打一發或者幾發炮彈,要趕快轉移陣地。可是,這些天裏,日軍欺負中國軍隊沒有大炮,連大炮也不轉移。十幾門大炮就那樣戳在地上,被叢林包圍著,現在想挪動也無法挪動。

日軍大炮被樹藤樹木綁在了地上,動彈不得,變成了中國軍隊大炮的死靶子,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想打幾下就打幾下。兩排炮彈過後,日軍的大炮全部變成了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