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一營和麥支隊都是第一次出現在了緬北戰場。
戰車一營協助新22師,在正麵攻打孟關;麥支隊和新38師並肩戰鬥,采取滲透的方式,偷襲日軍重要目標。
在這次戰鬥中,由中國人組成的戰車一營,大顯身手;而由美國人組成的麥支隊,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傷亡過半,早早退出了戰場。
田中新一早就預言到了會在孟關有一場惡仗,因為各方的情報送到他的手中,都是中國軍隊在節節進逼,日軍傷亡慘重,而且這些情報都反映出,中國軍隊正在向孟關進攻。
田中新一向日本大本營發了一封電報。電報中有這樣的字樣:“敵軍兵力火力為我軍三倍,有戰我而勝的信心……我軍損失多出於炮擊與白刃戰。”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寫的《緬甸作戰》記載,第18師團有兵力1444人。這樣的人數,是所有緬甸作戰的日軍師團中,人數最多的。其次是第56師團,兵力有28980人,而它在全盛期的時候,居然有變態的8000人。而其餘的師團,人數幾乎都在16000到20000之間。可以說,第18師團和第56師團,僅僅在人數上,就是日軍其他師團的兩倍,至於戰鬥力,第18師團相當於日軍普通三四個師團的戰鬥力。第56師團也是這樣。
日軍將緬甸戰場上人數最多的,戰鬥力最強的兩個師團,用來對付中國遠征軍。
可見,日軍對中國駐印軍特別看重。
大本營接到了田中新一的電報後,就從泰國和馬來亞抽調了一部分兵力,部署在緬北,劃歸第18師團。此時的第18師團盡管被新一軍一遍遍打得粘在地上,但他們的人數仍然保持在萬左右。
1944年月1日,孟關之戰打響。
田中新一做好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充分準備,他決心在孟關與孫立人大打一場,不但要雪第18師團在鬼門關、新平洋、於邦等這些地方的恥辱,還要一雪第18師團在淞滬戰場上的恥辱。
可是,孫立人卻沒有和田中新一硬碰硬,他再一次打起了太極拳。
太極拳的要訣是四兩撥千斤,孫立人將百煉鋼化作繞指柔。
當年在緬北戰場上,因為相信孫立人和廖耀湘的能力,史迪威把新38師和新 22師的指揮權交給了孫立人和廖耀湘,而他自己隻起到了一個監軍的作用。
這一點,從當年中國駐印軍的副總指揮鄭洞國的回憶文章中,也能夠得到證實。
新一軍新38師炮兵第一營營長王及人對史迪威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眼中,史迪威年過六旬、中等身材的瘦老頭,這個老頭很特別。
史迪威常常親臨前線督戰如果前方戰事不利,史迪威就獨自一個人開著
吉普車,徑直開到前線的團部,蹲著不走,表麵上看起來從容不迫,又說又笑。可是,他又說又笑,團長可笑不出來了。他安頓好史迪威後,就拿把衝鋒槍去了最前線。
史迪威在團部待了兩天,如果日軍陣地還沒有攻下來,史迪威二話不說,又要去最前線。這時候,各級將士不得不拚死攻打,直到攻占了日軍堅守的陣地。陣地攻下來後,史迪威就誇獎幾句,高高興興地離幵了。
每次大戰結束後,史迪威都要派人查看陣地,一具一具地數日軍的屍體,然後與戰報比對,有時候他還要自己親自去數。史迪威這種美國式的務實作風,和當年中國正麵戰場上的戰役總結完全不一樣。所以,新一軍戰報中的殲敵數字,都是準確的。
在孟關戰役時,史迪威照樣親臨前線。
第18師團部署在孟關的,是第18師團55聯隊的兩個步兵大隊、兩個山炮中隊、一個重炮中隊、一個戰防炮中隊。其中,第55聯隊第三大隊,就是在大洛河穀與傅宗良團長率領的新22師65團激戰的那支日軍。當時,全大隊幾乎被打光,大隊長岡田逃到孟關,得到了新的補充,領受了新的任務,這就是堅守孟關。
第三大隊沒想到,他們遇到的,居然又是在大洛打得他們屁滾尿流的新22師。從日軍的兵力部署可以看出來,沒有坦克部隊。而中國軍隊手中卻比日軍多了一張牌,而且是一張王牌,這就是戰車營,中國駐印軍的坦克部隊。
這支由中國人趙振宇率領的坦克營,讓日軍吃盡了苦頭。而且,這個戰車營還將炮彈打進了第18師團司令部,打死了一大堆佐官,逼得田中新一倉皇逃跑。這是田中新一在與中國軍隊對壘中,第一次隻身潛逃。在後麵,這場潛逃的場景還在多次上演。
戰車第一營營長趙振宇,畢業於北京大學,黃埔軍校八期生。當年,中國的有誌青年,都以能夠投筆從戎為榮。據不完全統計,新一軍中的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有近百人之多。
戰車一營裝備的是MA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這種坦克在美軍中主要從事偵察、警戒任務,因為它非常靈活便捷,所以美軍就將這些坦克中的一小部分運往緬甸,交給中國遠征軍使用。據資料記載,中國駐印軍一個戰車營擁有此坦克的數量在100輛到15輛之間。
新一軍參謀長史說曾經撰文寫道:駐印軍的武器彈藥都根據中美租借法案,由美國供給。武器除了 105榴彈炮、5噸坦克、小火箭炮,是美軍在“二戰”中的武器外,其餘的都是美軍換下來不用的武器品種。
然而就是這些美軍淘汰了的武器,也讓中國駐印軍愛不釋手,因為這些武器的性能大大優於當年中國戰場上的武器。
中國駐印軍的MA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屬於美國20世紀40年代的產品,性能優越,當時也在美軍中大量裝備,特別適合叢林作戰,使得這種坦克在孟關戰役中大顯神威。
大顯神威的原因是日軍沒有坦克。日軍認為坦克在緬北叢林中無法發揮作用,所以,在胡康河穀連一輛坦克都沒有部署。
中國駐印軍也清楚地知道,叢林不適合坦克作戰。但是,他們的坦克經過改裝後,就能夠在叢林中如履平地,暢通無阻。他們在坦克前麵裝上類似於推土機那樣的大鐵鏟,這樣,所到之處,樹木紛紛被鏟斷,坦克寬厚的履帶,就能夠轟隆隆地碾壓過去。
史迪威手中的兩張王牌都在孟關打出來了。
坦克營在孟關大顯神威,可是,另一張王牌麥支隊,卻讓人們失望了。
曾在美國軍中表現良好的這些特種兵,到了緬北戰場上,就像水土不服一樣,找不到與日軍作戰的竅門。在日軍瘋狂的鋼筋水凝土一樣的防禦,和日軍瘋狂的攻擊麵前,麥支隊的表現完全不像好萊塢大片中拍攝的那樣英勇無敵,他們在日軍麵前茫然不知所措,傷亡慘重。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軍隊先後於 1944年月5日、月28日、4月4日——在短短的一個月裏,三次救麥支隊脫離險境。這支被史迪威寄予厚望的美軍特種部隊,直到5月上旬的密支那戰役,麥支隊中的軍官才與中國突擊隊聯手配合,穿過緬北無人區的莽莽叢林,奇兵突擊密支那機場,取得成功。
孫立人的《統馭學》中,都寫到了救助英軍和美軍的過程。
孟關戰役和以前以後的很多次緬北戰場上的重大戰役一樣,廖耀湘的新22師進攻正麵,孫立人的新38師迂回穿插。正麵進攻為次,迂回穿插為主。
在孟關戰役,正麵進攻其實隻是佯攻,等到新38師完成迂回包抄任務後,
兩支中國軍隊再將包圍圈中的日軍殲滅。
配合新22師進攻的是戰車第一營,配合新38師穿插的是麥支隊。
戰車第一營的士兵幾乎都是農家出身,吃苦耐勞,為人樸實,但是因為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被抽調到了戰車營進行培訓。戰車第一營第一次上戰場,他們完全忘記了美國教官所教的戰術要領,一見到日軍就衝上去,沒想到,被日軍的戰防炮打癱了兩輛坦克。
受到挫折後,戰車一營趕緊與新22師取得聯係,新22師主動向戰車一營靠攏,這樣,這支進攻部隊就組成了步坦協同作戰的隊伍。這樣的隊伍,是“二戰”時期歐洲戰場上最常見的進攻隊形。坦克的兩邊是炮群,坦克的後麵是步兵。前麵遇到戰防炮隊,炮群雨點般的炮彈打過去,掃清坦克前進的障礙。如果對方派人偷襲坦克,後麵的步兵就會予以射殺。
這是在緬北戰場上,日軍麵對的第一次鋼鐵機器的攻擊。
日軍此時沒有坦克。縱然日軍的坦克出現在這裏,也不是中國軍隊坦克的對手。“二戰”時期,日軍裝備的是輕型坦克,重量輕、裝甲薄、火力弱,不但無法與中國軍隊的坦克對攻,而且側麵的裝甲,也能夠被中國軍隊裝備的重型機槍擊穿。至於它的下腹部,更是最薄弱的環節,用手榴彈就能夠擊穿。所以,在反映中國抗戰的電影中,經常能夠看到中國軍人抱著手榴彈炸日軍坦克的情景,比如《血戰台兒莊》,這樣的情景就出現過好幾次。
中國戰車營向著日軍陣地步步緊逼,翻越了一麵山坡後,麵前突然出現了一座日軍的炮兵工事。那座工事裏,有兩門山炮。第一門山炮看到中國坦克,急忙調整炮位,可是,還沒有等到山炮的炮口對準中國坦克,中國坦克先開火了,日軍的山炮陣地變成了一片火海。那門炮位尚未調整好的日軍山炮,轟然倒塌,變成了一堆廢鐵,僅僅一發炮彈,就打癱了日軍一門山炮。第二門山炮手目睹發生的這一切,嚇壞了,忘記了射擊,也忘記了逃跑。中國坦克開足馬力,從日軍的山炮上強行壓上去,把日軍的炮壓成了鐵餅,把日軍炮手壓成了肉餅。
中國戰車營繼續前行,逼近了日軍第18師團第55聯隊第二大隊和第三大隊的圓形防禦基地這裏也是日軍在孟關最後的防禦陣地。
第二大隊的管尾大隊長和第三大隊的岡田大隊長,都明白坦克如果衝到了
跟前,意味著什麼。在中國戰場上,日軍坦克轟隆隆地壓向中國士兵堅守的陣地,中國士兵隻能用手榴彈去炸毀日軍坦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在現在的緬北戰場,中國坦克轟隆隆地壓向日軍堅守的陣地,日軍沒有用手榴彈,而是用刺刀,用狂熱的武士道武裝起來的日軍,要用刺刀去與中國坦克肉搏。
岡田大隊長一聲令下,日軍就挺著半米長的刺刀,嚴格按照《步兵操典》的教程,躍出戰壕,以大無畏的精神,向中國坦克衝去。在這些被武士道衝昏了頭腦的日軍眼中,所有的對手都能用刺刀解決,當然也包括鋼鐵製造的坦克。日軍《步兵操典》中就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決定戰役勝負的關鍵,是最後五分鍾的拚刺刀。”
可是,中國戰車營才不會和你拚刺刀。上千名日軍黑壓壓地撲上來,完全袒露在坦克的視野裏,誰要是和他們拚刺刀,誰就是傻瓜。
戰車營停了下來,在有限的空間裏,將坦克一字排開,對著高呼口號的日軍,毫不客氣地打出了一場彈雨。
在第一撥彈雨中,第三大隊岡田大隊長就像被砍掉的木樁一樣,很不情願地倒了下去。
聽起來,這場戰鬥像是天方夜譚,但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
中國坦克在攻擊,中國的炮兵也在攻擊。中國炮兵在坦克的夾縫中架好迫擊炮,一邊對著衝鋒的日軍發射炮彈,一邊看著炮彈在日軍周圍爆炸。這輪炮彈過後,第二大隊管尾大隊長也身首異處。
日軍發起了瘋狂的衝鋒,卻沒有一個士兵衝到中國坦克的跟前。
據史料記載,僅僅這天下午的炮擊,日軍兩名大隊長戰死,同時陣亡的,還有500名日軍。
此役,戰車營功不可沒。
史迪威之所以到現在才把戰車營派上了用場,是因為中印公路修到了孟關,中國坦克可以一直開到孟關,而孟關剛好是一塊較大的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適宜坦克作戰。
而田中新一隻想到了緬北不適宜坦克作戰,卻沒有想到孟關適宜坦克作戰。
第三節解救麥支隊
新22師和中國戰車營在孟關痛殲日軍的這一天,是1944年月1日。
也是在這一天,新38師和麥支隊已經逼近了瓦魯班。瓦魯班是日軍孟關的糧食庫和彈藥庫,如果瓦魯班被占,日軍的補給線就會被切斷。中國軍隊就如同甕中捉鱉一樣,想用哪隻手捉,就用哪隻手捉。
孟關與瓦魯班,隻相距12公裏。
在瓦魯班,新38師114團因為連日征戰,異常疲憊,就作為了預備隊。112團在正麵攻擊日軍,113團迂回包抄。
新38師不但要切斷孟關日軍的補給線,而且還要切斷瓦魯班日軍的補給線。
大迂回大包抄的戰術,中國軍隊屢試不爽,想不明白的是,日軍為什麼始終沒有找到破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