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笑了:你說再厲害的對手都打不進來?我和沛公是怎麼進來的?鹹陽有什麼好?胡亥被手下人所殺,子嬰被我殺了。人生在世圖的是什麼?不就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嗎?我帶著這麼多財寶回去分給鄉鄰們,祖上臉上也有光彩。如果我不回去,就等於穿著華麗的衣服在黑暗中行走,有什麼意思呢?

蔡生想不到項羽如此目光短淺,直接走人了。

蔡生走了之後,又來了一個韓生,同樣是勸項羽留下,項羽不聽,直接把人趕走。韓生走到門口,說了幾句發泄不滿的話:“我聽說楚人沐猴而冠,做什麼事情都憑心血來潮,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項羽火了,直接把韓生扔進了油鍋。

如此一來,鹹陽還有哪位高人願意去送死的呢?

劉邦聽說此事,開心得不得了,繼續給項羽上眼藥:兄弟,我們楚人就要光宗耀祖,你做得對,哥哥支持你。兄弟你走了之後,我替兄弟守著這裏,隨時歡迎兄弟回來。

項羽身邊雖然有陳平和韓信那樣的謀士,可是他根本沒有重用他們,他非常自負,連範增的話都聽不進去,又怎麼能聽進別人的話呢?

範增對項羽說:“你不殺劉季,還把這麼好的領土留給他,這不是在助長他的勢力嗎?你必須對他有所製約,如果你再不聽我的話,我就走!”

項羽覺得範增的話有道理,也怕範增走了,讓天下人笑話,因此按範增的計劃,讓劉邦把軍隊削減到三萬人,封劉邦為漢王,讓劉邦去巴蜀那邊的偏遠之地吹涼風。

劉邦一聽項羽這樣排擠他,心裏非常惱火,正要率兵和項羽來一場雞蛋碰石頭的遊戲,幸虧張良和蕭何苦苦相勸,他才壓下的火氣。

張良決定再利用一次老朋友項伯,為劉邦爭取一點地盤,帶著劉邦送給他的幾百兩黃金和兩鬥珍珠,去見了項伯,求項伯在項羽麵前多說幾句好話。

項伯回答說:“上次在鴻門,我幫了你們,項羽都有些記恨我了,現在我怎麼幫你們啊?”

張良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啦?天下人都知道沛公是項王的義兄,而且滅秦的功勞最大,如果項王這樣對待義兄,隻給那麼一點封賞,會令天下人認為項王心胸狹窄。我這都是替項王考慮呢!”

項伯見利忘義,看在黃金和珍珠的麵子上,答應把這些話告訴項羽,項羽聽了之後,也覺得項伯說的話,有幾分道理。陳平也趁機幫著劉邦說話,說項羽出生貴族,是世家子弟,如今威震天下,諸侯敬服,劉邦隻是一個街頭的混混,哪裏能夠和項王比呢?不如幹脆賣個人情,也好讓各路諸侯覺得項王為人仗義。

於是項羽把漢中地區,劃出一塊來給了劉邦,又讓劉邦定都為南鄭(今陝西南鄭)。為了製約劉邦,把秦降將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意)三人領關中地,三個人呈半包圍狀,對劉邦虎視眈眈。

按項羽的想法,以劉邦那三萬軍力,要想在秦國的土地上鬧騰,絕對幹不過那三個秦國本土的王。一旦打仗,趁他們打成一鍋粥的時候,他率楚軍再次入秦,一舉就可以平定。

這一招,是學著春秋時期齊景公的“二桃殺三士”之法,以大秦的土地為誘餌,除掉四個人,布局非常巧妙。如此既可以除掉劉邦,又不會落下殺義兄的罵名。再者,劉邦的老婆孩子,都在沛縣,劉邦絕對不敢亂來。

做完這些,項羽自封楚霸王,意思是眾王之王,由於他的都城彭城在楚國的西邊,所以稱西楚霸王,遙尊楚王熊心為“義帝”。這“義帝”兩個字,還是有些含義的,那就是:看在江湖道義上,我尊你為帝,其實你都是我們叔侄倆扶持起來的。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之後,對那些諸侯勢力開始封王了,韓王韓成,河南王申陽,常山王張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等等,大大小小的王,有十幾二十個。

這一年,項羽才二十七歲,他除了剛愎自用之外,多少還是有些智謀的,如果他能招賢納士聽進別人的良策,那以後的天下就姓項,根本沒有劉邦什麼事了。

可惜他的智謀雖高,卻有一個致命的漏洞。(欲知項羽的計劃有什麼漏洞,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