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聽有這麼一個能人,行,讓他先去幹治粟都尉,看看到底有什麼本事。
就這樣,韓信當上了治粟都尉,其實就是管理糧庫的。有一次蕭何來查賬,韓信與蕭何交流,從錢糧到軍事防備,再到軍事部署和作戰,一套又一套,聽得蕭何一愣一愣的。別看蕭何管理國家還行,但軍事指揮上,他是一竅不通。當下就認定韓信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興衝衝地告訴劉邦:韓信很不錯,將來可以執掌帥印。
劉邦正和戚夫人熱乎呢,回答說:我現在不打仗,先讓他管著糧食,等打仗了再用他。
韓信等了幾個月,也不見劉邦召見他,心底就涼了,認為劉邦言過其實,和項羽差不多,都是沒有誌向的人,於是心生退意,把賬目一交,連聲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就在韓信走了沒多久,蕭何過來找韓信有事,一聽韓信已經走了,當即大驚,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直接騎馬去追了。這一追就追了一天一夜,也追出個大漢王朝出來,更有了精彩的戲劇曲目《蕭何月下追韓信》。
直到第二天上午,蕭何才追上韓信,大聲說:“我正要讓漢王重用你,你怎麼就走了呢?大丈夫一身本事,難道不是用來施展的嗎?”
韓信見蕭何孤身一人並未帶兵前來,當下感動不已,朝蕭何跪拜。當下二話不說,跟隨蕭何往回走。
這邊劉邦得到報告說蕭何騎馬不知去哪裏了,正要派樊噲帶兵去追,蕭何與韓信回來了。劉邦生氣了:“我把整個國家都交給你管理,你每天那麼忙,還有時間去追別人?”
蕭何說:“要是一般人,走了也就走了,我絕對不會去追,韓信不一樣,他是天下無二的奇才。大王如果隻會在漢中稱王,不要說韓信,連我也會走掉。別忘了,你的老婆孩子都在沛縣呢,難道你不管了?你告訴我,你是不是願意一輩子老死在漢中,如果那樣的話,我立馬讓韓信走。如果你想爭奪天下,那就必須讓他留下。你不是上天派來的赤帝嗎?不是斬白蛇的嗎?怎麼忘記了?”
劉邦這才想起原先用來忽悠別人的那些話,連忙起身說:“我立馬封他為將!”
蕭何說:“如果隻是普通的將領,他還是會走,必須任命他為統領三軍的大將!”
此時劉邦的賬下有樊噲、曹參、周勃,灌嬰、夏侯嬰五員虎將,雖然他們能夠獨當一麵,卻不是統帥三軍的大將。
劉邦把韓信叫進來,韓信坦言:漢王的軍事作戰力和人數都比不上項王,但是項王聽不進別人的話,隻不過是匹夫之勇;項王表麵上仁愛,甚至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別人,可是一旦封賞有功之人,他就舍不得了,這是婦人之仁;項王大軍所過之處,燒殺掠奪,百姓悲憐,民心已經失去了。此三點都是關鍵的要害。漢王一反項王的舉措,百姓擁戴,百官擁護。雖然目前有章邯他們三個人盯著漢王,可是他們三個雖為秦國人,卻幫助項王殺戮同胞,秦人恨他們入骨。隻要項王起兵征討三人,秦人肯定會擁護。跟隨漢王來的幾萬秦人,就是最好的證明。
劉邦頓時對韓信刮目相看,他又問了一些行軍布陣的問題,韓信都逐一回答,劉邦這才堅信韓信果然有大才,蕭何並沒有看錯人。
就這樣,蕭何這個伯樂,為韓信這匹千裏馬,爭取到了施展才華的平台。
為了體現隆重,劉邦還在蕭何的建議下,齋戒三天,沐浴更衣,帶著文武百官,搞了一個拜將的儀式,給足了韓信的麵子。
就在拜將儀式中,那些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的人,一個個都心生不滿:怎麼老子辛辛苦苦賣命,還不如那個討飯鑽褲襠出來的臭小子?
就在韓信拿到軍印的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大叫:“漢王,韓信乃淮陰餓夫,受辱胯下,在楚為執戟郎,今棄楚歸漢,未立寸功即為大將,若項羽聞之,豈不恥笑?天下諸侯,以為我漢中無人乎?”
欲知此人是誰,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