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說到韓信用了障眼法,十萬大軍出奇道拿下陳倉,與章邯相持與廢丘。劉邦隻給了韓信三天的時間,拿不下廢丘就殺頭。
韓信不虧是軍事奇才,騎馬圍著廢丘城轉了一圈,命周勃和曹參二人,各帶一千人,每人扛一個沙袋,直接到廢丘城外的南河邊,堵住了主河道。讓河水順著護城河灌入了城內。
這一招果然有效,章邯見狀不妙,帶著人殺出一條血路,逃走了。
廢丘城一拿下,柳中和鹹陽等地方,相繼拿下。正如韓信所估計的那樣,漢軍所到之處,老百姓聽說是劉邦的軍隊,一個個站在路邊熱烈歡迎,很多人自願加入劉邦的隊伍。
司馬欣和董翳二人一見章邯都逃走了,不等漢軍進攻,就主動派人帶著降表來投降了。河南王申陽見勢不妙,主動投降。
劉邦平定了三秦之地,用了不到一個月。這一切都是韓信的功勞,自此,大小將領才對韓信敬服起來。
韓信乘勝追擊,進攻到了韓國,連續攻下十幾個城鎮,韓王鄭昌見漢軍殺來,根本不敢抵擋,急忙舉手投降,不久,劉邦立韓信為韓王。章邯的弟弟章平帶兵襲擾漢軍,直接被韓信給秒了,順帶著把章平綁了之後送給劉邦。劉邦為了顯示大度,釋放了章平,還給了一個官職讓他幹。
緊接著,劉邦出關到了陝地,頒布一係列政令,安撫百姓,順便招兵買馬。他回到關內的時候,聽說張耳來求見,開心不已。拿著張耳的手一頓搖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張大哥,當年我落魄去大黃投靠你,全靠你收留,這份情誼我至今還記著呢!”
劉邦和張耳喝了一天一夜的酒,也不知他給張耳灌了什麼迷魂湯,反正張耳回去之後,就跟著田榮和趙歇一起反了項羽,間接幫了劉邦的大忙。
送走張耳之後,劉邦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大秦的社稷改為漢社稷,率百官祭神,保佑將來漢朝的百姓安寧,五穀豐登。社稷是什麼?社是土地神,稷是五穀神,其實就是一個廟宇,隻是規模大一點,屬於皇家的。
眼看鹹陽被項羽燒得一塌糊塗,沒法住人,蕭何建議劉邦駐蹕櫟陽,然後招賢納士。有一個叫魏無知的將領,向劉邦推薦了陳平。
陳平不是跟著項羽東去了嗎?怎麼又回到漢中了呢?
原來項羽離開漢中後,把義帝趕到郴州,然後找個機會給殺了,自此日益驕滿。陳平獻計幾次,不但被接受還被責罰。韓王投降劉邦之後,魏王魏豹和殷王司馬昂也相繼向劉邦投降。項羽火了,封陳平為武信君,要陳平領軍去平定殷國,司馬昂打不過陳平,立馬表示忠於項羽。沒多久,韓信的兵馬來到,平定了殷地,直接抓獲司馬昂。項羽得知大怒,要誅殺平定殷國的將吏,陳平很害怕,把心一橫,還是去投奔漢王吧!漢王得人心,不像項王這樣容不得人。
就這樣,陳平來到了劉邦身邊,項羽身邊的謀士隻剩下範增一個人了。
陳平家裏很窮,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幸虧他有個好哥哥,全力資助他四處遊學,使他學到了不少真本事。成了文化人之後,收到鄉鄰們的敬重,要他主持社祭,給大家分肉。他把肉分得十分均勻,得到父老鄉親們的讚揚。他告訴大家說:假使有一天,我能有機會治理天下,也會像分肉一樣稱職。
由此可見,陳平是一個很正直的人。
他長大後,看不上窮人家的女孩,為了生計,就去幫助別人家主持喪禮,在喪禮上,有人懷疑他藏匿了禮金,他並沒有解釋。不久他哥哥去世,他和嫂子住在一個屋簷下,每天問候嫂子,就像敬重母親一樣。可是有人卻懷疑他與嫂子有一腿。這就是陳平“昧金”和“盜嫂”典故的由來。後來他娶了一個富裕人家的寡婦,日子越來越好。
對於鄉民們的閑言碎語,他從來不去理論,也不想理論。做自己的事情,讓別人說去吧!
劉邦和陳平聊過之後,覺得陳平有些本事,於是破例任陳平為都尉,留在身邊做參乘(陪他出行,為他駕馭馬車的官員),並命他監護三軍將校。
這一下,很多將領有想不通了。以前破格提拔了一個胯下小兒韓信,現在又來了一個“昧金”和“盜嫂”的陳平,漢王的這個葫蘆裏,究竟要賣什麼藥呢?
將領們當然摸不透劉邦的心思,否則怎麼他能夠成為漢高祖呢?
帝王之術在於用人和馭人,劉邦擁有這兩種本事,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