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同意了鹹豐皇帝的旨意,與江西官員辦理了交接事宜,軍餉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諸不知他使了一招偷梁換柱之計,兵權是交了,可是江西的官員根本調動不了湘軍的一兵一卒。
原來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帶出來的,從上到下的官兵隻聽他的話,誰的話都不好使。曾國藩為了防止江西官員耍手段,還特地忽悠了鹹豐皇帝:為了對付太平賊寇,湘軍與湖北清軍一同作戰,特準許讓湖北巡撫胡林翼統一指揮作戰機宜。
鹹豐皇帝認為,隻要湘軍不在你曾國藩的控製就行,朕本來就看好胡林翼,交給他,朕也放心。
一道聖旨下來,江西官員醒悟過來的時候,才知道接了一個燙手的山芋,連後悔藥都沒得吃。花自己的錢,替別人養著孩子。
沒多久,傳來了一個讓曾國藩備感意外且痛心疾首的消息一一他的父親已於鹹豐七年(1857年) 二月四日離世。聞此噩耗的曾國藩一陣痛哭,之後,他向鹹豐皇帝陳報丁憂,來不及等皇帝的批準,便在其弟曾國華的陪同下趕回了湖南老家。
在走之前,他命令部下不輕易出戰,湘軍營寨要固若金湯。他想和太平軍拚實力,拚時間,拚消耗。因為他分析,太平軍靠的是一時的銳氣,隻要堅守下去,太平軍就會不戰自亂。
回到家鄉的曾國藩等來了鹹豐皇帝的批複,內容令他非常意外和吃驚:批準他在家守孝三年。
鹹豐皇帝為什麼敢這麼做?因為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後,朝廷將向榮奪職拿問,授江南提督和春為欽差大臣,重新建立江南大營。
和春是一個比較有頭腦的人,他走馬上任之後,向皇帝推薦長於理財的浙江巡撫何桂清為兩江總督。何桂清不負所望,理財有方,當上總督後每月撥解大營的軍餉多達四五十萬兩。在源源不斷的餉銀支持之下,和春大肆擴充軍隊,使所部兵力由向榮時期的不足萬人,迅速增加到八萬餘人。同時在上海購買了大量洋槍洋炮,使武器裝備大為改善。接著,和春抓住太平天國內訌導致力量衰弱的大好時機,積極進攻,不久成功收複鎮江,在南京城外紮大小營盤一百三十餘裏,把南京“困如鐵桶一般”。
曾國藩的湘軍崛起之後,雖然在長江中遊屢立戰功,但是在鹹豐眼中,始終隻是為協助正規軍隊鎮壓太平軍而興辦的、臨時征召的漢族“民兵”,一直不過是“外人”,頂多算是偏房生的孩子。
江南江北大營才是鹹豐皇帝眼中的嫡係,是大清江山的支柱,也是國家正規軍的臉麵。由漢人建立的私家武裝立下拯救王朝之全功,以後國家正規軍的威信何在?皇帝的如意算盤是讓曾國藩遊擊野戰,殲滅太平軍的有生力量,最後仍由盤踞在南京腳下的正規軍將領收功。
此前雖然江南江北兩座大營作戰並不給力,但對這兩個親生子,鹹豐皇帝還是一直非常偏愛。然而爛泥扶不上牆,兩座大營建立後,表現非常差勁。兩座大營分峙南北,花了上千萬兩的銀子,不但不能迅速拿下南京,也阻擋不了太平軍北伐和西征的步伐。
大清江山開始搖晃了,鹹豐皇帝不得不對曾國藩這頭強驢予以安撫,畢竟湘軍堅忍能戰,能夠替朝廷分憂。
如今眼看大清的嫡係部隊這麼給力,鹹豐皇帝迫不及待地要卸磨殺驢,不,應該是趕驢才對。
沒事,曾國藩似乎早料到了鹹豐皇帝會這樣,他早就想好了應對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