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課:再次出山,曾國藩判若兩人,行事圓滑而不失穩重(2 / 3)

曾國藩在長沙待了十幾天之後,趕到武昌。在武昌,曾國藩也像在長沙那樣,和湖北的官員打成一片,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接著,曾國藩坐船趕到了黃州府下遊五十裏處的巴河,與彭玉麟、楊載福、李續賓、鮑超等人會合。

幾番問候之後,大家共商軍機要事。經過一番分析,曾國藩做出了如下方案,由曾國荃率領吉字營圍攻吉安;由李續賓、彭玉麟、曾國華、鮑超等營在安慶落足,進入安徽戰場,配合胡林翼作戰;由曾國藩親率領剩下的蕭啟江、張運蘭、吳國佐各部,前去支援浙江。

為保險起見,李續賓從自己的部隊裏撥出千餘人作為曾國藩的親兵護衛營。曾國藩路過九江的時候,想起江西巡撫還沒去拜會,於是來到了江西巡撫衙門,見到了時任江西巡撫的耆齡。耆齡不像陳啟邁、文俊那樣故意刁難曾國藩,而是表示全力支持湘軍,為湘軍提供一切需要。曾國藩很是高興,因為一直以來困擾他的軍餉大事終於解訣了。

曾國藩再度出山重掌湘軍大權後,但是他的身份仍是一個賦閑在家的兵部侍郎,因為皇帝仍然不想給他督撫之權,隻是拿他救急,讓他當抵擋石達開的遊擊之師。

鹹豐八年( 1858 )九月,曾國藩到達江西時,石達開已經轉赴福建,曾國藩遂計劃追隨入閩,卻傳來了一個噩耗——他弟弟曾國華戰死三河鎮。

原來,石達開出走之後,洪秀全放手起用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輕有為的天才將領,解決了失去楊秀清、石達開導致的人才危機。由於江北江南兩個大營的作戰不利,給了瀕死的太平天國喘氣的機會。太平天國居然又漸漸恢複活力,李秀成、陳玉成為了解天京之圍,施圍魏救趙之計,進軍安徽,攻下了廬州(就是曾國藩的好友和親家殉國的地方),把江北大營的清軍調動出來,破了江北大營。這一勝利使李秀成、陳玉成威名遠揚,太平軍又重新嘚瑟起來了,前鋒直指廬州。

安慶失陷後,廬州就成了安徽的省府,省會失陷當然是大事,所以鹹豐皇帝命令正準備進攻安徽他處的湘軍名將、羅澤南的接班人李續賓,立即移師奪回廬州。李續賓十天之內七奉鹹豐皇帝的嚴命,於是不得不前往攻城。其實鹹豐這又是一次瞎指揮,李續賓部隻有八千人,並且正當連續作戰之後,讓他們奔襲數百裏,破太平軍重重防線,再攻下廬州,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鹹豐一再嚴命,李續賓也隻能盡力而為,他二十天內連下桐城、舒城,九月底進紮廬州城南七十裏的三河鎮。

三河城小而堅,地當要道,又是太平軍的屯糧之所,太平軍在此堅固設防,駐紮重兵,使李續賓寸步難行。

李續賓連年苦戰未得休整,進入安徽後又孤軍深入,屢犯兵家大忌。太平軍抓住機會發起圍攻,李續賓六千精銳被全殲,李續賓及曾國藩的親弟弟曾國華皆死於軍中。

李續賓是羅澤南之後湘軍最重要的骨幹,也是湘軍最精銳的核心。曾國藩得信“中夜以思,淚如雨下”。他說:“三河之大變,全局破壞,與鹹豐四年冬間相似,情懷難堪。”胡林翼聞訊也“大慟仆地,嘔血不能起。”此時胡林翼正因母喪丁憂,接到曾國藩的信之後,急忙複出。

就在曾國藩和胡林翼商議如何重振湘軍,替李續賓和曾國華報仇雪恨的時候,瞎指揮的鹹豐皇帝又下旨了,讓曾國藩去追剿石達開。

原來石達開在福建廣東江西折騰一陣之後,由於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又被各路清軍追著打,所以一路向西入了川。

曾國藩報仇心切,他哪裏願意去追石達開呢?可是麵對皇上的旨意,他有不能不執行,於是,他暗示胡林翼上了折子,陳訴安徽匪情的厲害以及清軍的戰況,另外,他還慫恿湖廣總督官文上奏,建議不要讓曾國藩入蜀,而是留下來圖皖。

曾國藩雖然不願奉命入川,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公開抗旨,而是連上數折,或托詞所部正攻打景德鎮,無法分身,或者講可以滅敵於湖南而不必入蜀,或托言江西、安徽當守,多方周旋,剛柔相濟。他還在折子中提到一旦讓太平軍坐大,勢必像上次那樣威脅京城,而四川乃蠻荒之地,石達開往那邊走,等於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