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黃雀與螳螂之爭(1 / 3)

她的這話一放,大廳裏再無人說話,那些嬪妃們鎮靜的便端茶掩飾,間或用眼角餘光觀察著這邊的動向;若是沒那麼深沉的,便露骨地看過來,目光略帶緊張。我沒有接話,隻微笑地著看向淑妃,她卻道:“胡妹妹說的,自然是正理。然鳳卿從師命為伯父洗冤,孝行昭著,純為大善,又怎好以尋常婦道苛責於她?”

她口中的“胡妹妹”,想必就是她爹因為鳳賢案牽連,如今已經被睿王“拿下”的那位胡大人吧。她這樣對我在情理之中,真正讓我有些摸不透的,是淑妃的態度。她言談舉止透露出來的信息,與其說是打壓,不如說是拉攏。難道是因為皇帝對我的“聖眷”讓她有什麼想法?——我的腦海之中浮現出齊王雲燦的臉,莫非她是為自己的兒子打算?

睿王和我,雖然有一花定情的故事沸沸揚揚,但畢竟定情不是結婚。不過如果她以為這樣便有空子可鑽,那可真抱歉了,我對去齊王府內和那些姬妾們鬥法沒有任何的興趣。

想來想去想不通,我有些頭大,後宮女人的心思九竅玲瓏,我還是不要自作聰明,跟著別人的心思舞蹈,反而給自己添亂的好!

“多承婕妤娘娘教誨,鳳君年少不知事,蒙聖上恩典,授予鳳儀令重任,誠惶誠恐,今後還要向淑妃娘娘多多學習。於後宮內闈之事,鳳君著實生疏,處事難免有不周之處,還請諸位娘娘,夫人們見諒。”

秦淑妃開始為我介紹屋中的嬪妃。皇帝有三十二名嬪妃,其中二位“九嬪”,分別是昭媛和充容;六位是“世婦”,包括二位三品“婕妤”,三位四品“美人”,一位五品“才人”;其餘就是品級很低的禦女之流。那兩位婕妤之中,除了“教訓”過我的胡婕妤之外,還有一位,是仁靜皇後從前的女史——方婕妤。老太君曾與我說過,在仁靜皇後故去之前,擔心皇帝因為她的死太過震怒,所以逼著皇帝答應,在她死後,將所有在她身邊工作宮女的意願一一問詢了,安排好各自的去處。這位方婕妤便是在那個時候,選擇留在了宮廷。他對睿王私下裏頗多照顧,是能夠給我幫助的人。

總算完成了流程,大家各自謙遜了幾句,就可以走人了。沒想到門口卻傳來了太監的嘶吼:“齊王殿下到!”

自從因秦二小姐與他“過招”之後,我便沒有再見過他。偏我要走他便來,還真不是時候。一陣忙亂的禮儀之後,他便衝著我來了。

“鳳卿一向少見了,聽得父皇下詔,本王亦曾到謝府恭賀,卻不想鳳卿卻被光隱請去了大理寺公幹,本王不便驚擾,是以未有機會當麵道賀。聽聞卿因燕來命案太過勞累,暈倒在堂,可好些了嗎?”

他真是耳聰目明,連我暈倒的事情也都知道了。

我微微一笑,道:“蒙殿下垂問,鳳君已然無恙。殿下進宮,想是欲與淑妃娘娘共敘天倫,鳳君不敢打擾,就此告辭。”

“如此,本王送鳳卿出殿。”

把我那句“不敢有勞”當成了耳旁風,他已然率先出殿,我隻有對淑妃再行一禮,跟了上去。

“致遠回京,你們結伴嘯傲山林,也還快活?”他笑著問道。

“難得致遠回京,光實豪情大發,隻說想學北地風流,直攪得睿王殿下的獵場之中雞飛狗跳。行獵是不仁之事,殿下菩薩心腸,想來也聽不得,不說也罷。”

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可是號稱食素之人,又是菩薩心腸,我們去獵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怎麼能帶上他?

“果然是光實,謝相之後,也惟有他擔得起‘衣冠磊落,謝氏風流’這八個字。”齊王一笑:“想那晚應是‘觸目見琳琅珠玉’,本王惟有欽羨而已。”

我看了他一眼,他的表情已不複平常的“聖潔”,眼波流轉之間,倒有些貨真價實的悵惘與不甘。這一刻,我有些理解他了。

人的一生中,第一個不能選擇的,便是他的出生。睿王托生於仁靜皇後之腹,理所當然有了“謝瑱”這個名字,有了這樣的兄弟——光遠,光隱,光實,光淩,他們的名字熠熠相連,天生便是碧落士族天空裏,最璀璨的一群。這種親密的血緣以及謝家人骨子裏的榮耀感,無論齊王再如何努力也無法逾越;越想親近,隻怕越是挫敗吧。

這種天性沒有辦法解釋,就是老天爺最暴力的一麵。

他的欽羨,並不需要我的回答;而他的心思,也不容我窺測。所以我明智的閉上嘴巴,由著他一路送我上轎。

“若有機會,我亦想隨鳳卿去見見那隻白虎。我對鳳卿,亦有許多歉意,那日在秦府之中,我並非——”

“殿下不必放在心上,不過是立場不同,鳳君於殿下當日的舉動,並無怨言。鳳君告辭。”我揮手讓雪賦放下簾子,也隔開他欲語還休的複雜的雙眸……

跟著一個神人——睿王和一隻神獸——小乖穿行在宮廷之中,是件很彪悍的事情。看著沿路上太監和宮女們近乎誠惶誠恐地跪在地上,連頭也不敢抬,睿王用這一招高調為我立威,我豢養小乖的英雄事跡,想必不用等我回到鳳儀宮,就會傳遍宮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