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高麗餘波(4)(1 / 2)

從軍事角度來講,隻要完全平定了營州地區,讓契丹人死心塌地的為天朝賣命,大唐的軍隊就可以從營州進發,配合海上登陸,兩路夾擊新羅半島。大軍一到,高麗的局勢,自然而然就會穩定下來,新羅王金政明膽子再大,也不敢和天朝直接麵對麵的發生衝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遞上請降書,重新明確自己附屬國的地位。

不過最要命的偏偏是營州地區,這裏是大唐通往高麗的咽喉要道,大唐想要重新建立在高麗地區的統治秩序,軍隊就必須從這裏經過。但是盤踞這裏的契丹人,一直都沒有真心臣服,他們和大唐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大唐利用契丹人來牽製突厥人,契丹人也是利用大唐來壓製突厥,在這種關係下,鬆漠都督府和饒樂都督府基本遊離在大唐的管治之外,他們絕對不會輕易允許大唐重新征服高麗,從而對自己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

罷了,看來隻有認命了……

殷雨辰默默無言。

李詩瀅參拜過彌勒佛以後,獨自到大雄寶殿的後麵,默默打坐。殷雨辰感慨她的身世,也默默的陪伴在她旁邊,腦海裏轉過無數的念頭,思索著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她。兩人直到快天黑了,才在白馬寺吃了齋飯,然後默默地回來。李詩瀅極其善解人意,多次詢問殷雨辰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但是涉及到自己的問題,卻是緘口不語。

白馬寺回來以後,李詩瀅似乎顯得更加的沉默了,整天閉門研究佛經,試圖從佛經中尋求到心理上的安慰。殷雨辰雖然屢屢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組建一支軍隊護送她回去,不過最後,他也隻能寫個例行的報告而已,他一個小小的鴻臚寺行走,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然而,就是他的這篇報告,引發了武則天的嚴重關注。

第二天,崔元綜和宋之問都急匆匆地趕到門口迎接領導視察工作,原來,是上官婉兒來了。上官婉兒雖然一直沒有正式的朝廷官職,隻是武則天身邊的女官,但是洛陽城裏麵,誰不知道她的分量?有人在背後說,這位嬌滴滴的上官姑娘,可是武則天的智囊,多少陰毒狠辣的計策,都是出自她的策劃,檀口一開,人頭落地,絕對不是嚇唬小孩子的。上官婉兒不請自來,鴻臚寺的兩位老大,焉得不驚?

上官婉兒直接去了李詩瀅的聆泉軒,好久都沒有出來。

殷雨辰在門外來回的踱步,時不時聽聽裏麵有沒有動靜,崔元綜和宋之問也在焦急的踱步,眼神中透著驚恐的意味。鴻臚寺其他的官員,也都屏聲屏氣的等候在旁邊。按照他們的推測,應該是鴻臚寺遞上去的報告,受到了武則天的高度重視,所以專門派出心腹上官婉兒來問候李詩瀅。報告是殷雨辰直接遞上去的,崔元綜和宋之問都不知道內容,其他人員更加不知道了。他們都猜測,上官婉兒是代表武則天前來看望李詩瀅的。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上官婉兒的確是奉了武則天的旨意來的。作為天朝未來的皇帝,現在實際上的掌權者,太宗時代天可汗的印記,已經牢牢的刻印在武則天的腦海,盡管力不從心,武則天也不願意天可汗時代在自己手中消失。天朝最近屢屢和周邊開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態度強硬,堅決不和對方議和,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姿態,一種努力,它清晰的向全世界傳達著一個信息:天朝,想要恢複過去天可汗時代的尊嚴!

隻可惜,語言上的安慰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都不是禮儀之邦,他們可不懂什麼大學之道在於明德的道理,他們隻相信武力,隻有將他們的腦袋砍下來,他們才會甘心服輸,新羅半島同樣如此。一句話說白了,隻有鐵和血,才能保護這位詩瀅小姐回去。同樣的,也隻有鐵和血,才能重建天可汗時代的威嚴。“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糊弄糊弄自己人是可以的,糊弄外來民族卻不行。

果然,不久之後,上官婉兒出來了,李詩瀅卻沒有送出來。上官婉兒的臉色不是很好,目光也有些凝重,不知道談論到了什麼嚴肅的話題。崔元綜和宋之問都不敢開口,兩個人都看著殷雨辰,顯然是要殷雨辰上去探聽情況。殷雨辰卻裝作沒有看見,高麗這潭水太深了,他暫時還沒有能力解決,主動湊上去惹麻煩,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非常愚蠢。

上官婉兒忽然說道:“殷雨辰,你過來!”

殷雨辰隻好走過去。

上官婉兒不知道在想什麼,斟字酌句的說道:“詩瀅小姐說了,對你很滿意,讓她感覺到了天朝的溫暖……以後,還是你來負責照顧她吧!”

殷雨辰暗道:“這位詩瀅小姐倒會說話,不讓我難做,不過最好是賞賜我幾百兩銀子好了。李朝鬆出手就是上百兩的黃金,李大小姐的賞賜總不會更少吧……唉,如果她對我好好的笑一笑,不整天悶悶不樂的,就算沒有銀子,那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