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題一句話心理學是人類自我認知的最直接學科,心理動力學則是人類自我驅使、自我控製的科學。心理動力學是調動我們內心行為力量的科學,讓我們的心力不再是放縱的河流,而是做有益增加自我存在狀態改善力量的彙聚和驅使。
能動人格是心理動力學的人格成因分析,心理動力學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彙聚、如何激發、如何驅使無限心理動力的科學方法,人類數千年積累的智慧將是心理動力學研究的核心。
2、主題一句話確定的人格描述就是一個人的標簽。大五人格、五維人格、二維人格等都是描述人格不同標準的參照,說明一個人關鍵還在於說明一個人的核心人格維度特征。
【最廣泛的是“神經質性”(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求新性”(Openness)、“隨和性”(Agreeableness)和“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五個維度的第一個字母能組成OCEAN(海洋)一詞,它正好容納了人類人格的“海洋”。】。
——人格科學這樣的人格歸納也暗合了中國五行學說。中國古代常用五行來確定人格,水性智慧、木性耿直、土性誠厚、金性淩厲、火性熱烈,各自代表意象並有關聯。大五人格神經質體現生物遺傳性特質、求新性體現認知思維智慧、外向隨和性體現情感意誌、盡責性體現社會化道德規範。對比五維人格論,發現大五人格獨少了對行為執行特征的概括。雖然任何人格特征都是通過行為得以具體表達的,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執行力、行動力的差異會導致行為差異的巨大不同。所以,人格的維度中我們不能用認知、情感、遺傳特質的描述代替或掩蓋了對行為特征的分析。
五項一體,還可歸納為“四加一”式人格。“四”指人的生物性特質、認知思維智慧、情感意誌、行為執行四項自然屬性,“一”指人的道德規範一項社會化屬性。對人格描述的綜合度不同、表達的維度數量不同,使人格分類方式多種多樣,最終是以便於人類在生活中概括描述有效和簡潔使用,作為衡量的標準。
人格的維度表現在“五個基本的方麵”,還可以綜合壓縮為兩個,即人格的先天和後天因素;還可以壓縮為三個維度,遺傳的、社會的、主體自我的(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不管將人格因素如何分類,都是描述人格的參照,具體有效的描述仍需遵守核心人格因素表現的觀察提取方式,關鍵在於可以“明確地說明一個人”。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把人看做是一種產品,人格就是附在某個人—產品之上的“使用說明書”。
3、主題一句話割裂人格特征的描述方式是難以說明問題的。如把積極和消極情感割裂,或者把認知和情感割裂等,都是我們對自我認知的誤解。——人格科學。
看到這個兩維圖,我們才發現“獨立、割裂”情感“維度”的謬誤所在。這裏所謂“消極和積極兩維”是人格係統中某一級維度的兩大傾向,把同一維度的兩種傾向分裂為兩個維度,直接否定了兩種矛盾傾向此消彼長的同一關聯屬性。再如對人格的控製維度劃分一樣,自我存在的主動控製性和被動接納性,是人格維度中控製程度的兩大傾向性描述,但他不能把“控製性和接納性”同一維度的兩個傾向割裂作為人格的兩個維度,否則個體就會出現對單一對象(非複合)既主動又被動的悖論行為。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格的組成維度可以通過“五個基本的方麵”予以綜合體現,人類人格特征表現使五個維度的每一維都有正態分布——中間為常態,多數兩極為極端偏態少數。
每一人格維度一般分為兩種矛盾傾向表現,“維度”和“維度表現的矛盾傾向”是兩個不同屬性的概念。矛盾是用來描述人格特征分布的傾向性表現,人格維度本身是個中性詞語,人格表現則具備傾向性色彩。對於一個確切的個體、確切的時刻、確定的單一元素交互對象的人格表現,在這一維度上隻有一個位置,不存在矛盾;如一個人在某一件事情中表現積極,就是積極的人格特征,這時不能說他的表現是矛盾的,積極占多少比例、消極占多少比例——體現行為表現性質的唯一性和確定性。相對人的群體、某階段時間、麵對複合元素的交互對象,人格的某一維度則表現出矛盾共存的狀態:不同的人之間會存在矛盾人格的表現(如急躁行為和緩慢行為),同一個人麵對不同的對象會有矛盾人格的表現(如喜歡一種人厭惡另一種人),同一個人麵對同一對象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矛盾人格的表現(對一個人不同的方麵會產生愛恨交加的情感等)。
4、主題一句話心理學和哲學的從屬關係心理學源於哲學,不能因為心理學的獨立而拋棄其普遍適用的規律,如聯係的、發展變化的、運動的這些最基本的世界事物存在狀態的定律。
5、主題一句話當人類脫離狂妄的那一天,人類才擁有真正的智慧。
【這些心理機製是人類特有的功能。】。
——人格科學暫不管“這些”心理機製具體指什麼,但很多動物的情緒性表現使我們可以看到非人動物心理的存在。至於為人類特有的,大概也僅是在某些心理機製方麵的更高級形式的存在。
6、主題一句話對同一病症有不同的看法,如同中西醫斷症的區別,因此,相應的治療手法也各不相同。谘詢師的理論傾向影響了診斷和治療方式的選擇。
【一位來訪者向你求助,幫他解決舞台恐懼,選擇什麼樣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主要在於你如何解釋這種恐懼產生的原因。他的焦慮是不是某些潛在衝動導致的症狀?也許舞台或者觀眾象征他過去生活中重要的人和事。如果你的解釋是這樣的,那麼你可能會嚐試精神分析的治療方法。】。
——人格科學個體過去模式建構對現在影響是必然的,但個體的當前表現並非完全取決於過去的經曆體驗和認知結構。
比較客觀的治療方式,是關注患者人格模式形成於關鍵期的重要影響作用,更關注患者當前的應激性不適反應因素,將過去到現在看做是延續的整體。不是以某一個生存階段決定現在作為治療依據,從而選擇針對性的治療方式,以便最有效地調節個體的人格模式。
麵對患者,谘詢師一般依據自己的自我診斷理解,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如果谘詢師所持治療方式傾向性很單一、偏執,就容易導致對眾多患者做同一傾向的診斷解釋,必然產生治療方式選擇的單一和不適應此治療方式的客觀群體存在。
7、主題一句話人格結構的建立是人類認知自我的基本工具,依此用於評估人行為特征和再塑人格。
【卡特爾從事研究的核心目的是為了發現究竟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質。心理學家們提出,測量和研究了數百種人格特質。然而,這其中的許多特質都是有相關的。例如,雖然我們可以確定善交際與外傾有些細微的差異,但它們二者並非完全不同。卡特爾推斷:如果把相關的特質歸類,分離出那些獨立的特質,我們就能夠確定人格的基本結構。】。
——人格科學人格維度或者特質的表象是無限的。我們總會把人格的“綜合性特征表現”和“獨立性特征表現”相混淆。綜合性特征和獨立性特征是相對而言的,綜合是指內涵和外延較寬泛的人格特征,獨立是指內涵和外延較具體的人格特征。如內外、主動被動等人格特征就屬於綜合性較大的特征。綜合性特征還可以分離成諸多獨立人格特征。特征這樣存在和人格維度的綜合性和獨立性相一致的。
如我們把人格分為“遺傳、認知、情感、行為、社會”五大維度,其中行為維度就是所有行為人格維度具備的特征總和,是綜合性較強的維度,其可分支為“主動和被動的應對維度”、“果斷和猶豫的決策維度”等獨立性較強的人格維度。人格特征源於個體自我存在,滋生主動控製與被動接納基本的行為機製,具體表現為多維人格表象。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8、主題一句話臨床心理學成熟的一個標誌是,擁有比較完畢的心理診斷治療的工具。
【用操作條件反射治療心理問題的另一類方法是生物反饋法。生物反饋法需用一種特殊設備提供關於肌肉活動的信息,沒有這樣的設備,這些信息不易被察覺,因此也就不容易被控製。例如,一位焦慮的女士可能用這樣的一台設備來告訴自己,臉部和背部的肌肉什麼時候緊張,什麼時候放鬆,否則她不會意識到這些肌肉的運動。】。
——人格科學生物反饋法是借助工具,讓“微觀隱性”行為轉化為“宏觀可見”行為的有效途徑。生物反饋法是測量工具在心理谘詢治療中有效應用的體現。不僅是生物性反饋工具,所有可以應用的工具在心理谘詢治療中的使用,將大大拓寬心理谘詢治療的方法手段,將使心理谘詢治療由無形化向有形化轉變。
工具可以用於診斷測量,也可以用於直接治療。延伸了人類很多生存活動機能的工具,在心理谘詢治療領域的充分應用將成為臨床心理必然趨勢。如可以改善個體舒適狀態的理療機(振動機、香味機、吸氧機、漂浮機),可以檢測生理反應、記錄個體行為表現的檢測反饋機(生理反應記錄儀、攝像機等),可以提供治療刺激的治療機(多媒體、電針灸),可以提供接受個體刺激作用的反應機(電子人體模型、遊戲機)等等。隻要是能有助於個體身心協調性目標轉化的工具,都可以恰當地應用到心理谘詢治療當中。
9、主題一句話心理測量在一定時期內還要以投射測量為主,絕對全麵的測量是不存在的,測量的準確性是測量精細度的代名詞,我們隻要抓住“核心特征”就足以描述一個人的人格,衡量評估參照以做治療調整。
【最後,還需要找到更好的測量認知結構的方法。】。
——人格科學認知測量主要是對個體認知模式的測量。和其他人格測量方式有很多的共性,都是借用投射的方式,測量個體人格特征表現出來的傾向行為延續的可能趨勢;區別在於,各流派測量的視角不同、傾向的人格維度不同。
心理測量的現狀如同盲人摸象——精神分析傾向於情感活動、生物測量傾向於身心物理變化、行為測量傾向於行為的頻率、認知測量傾向於認知的結構等。遺傳及社會道德行為表現的測量融於其他測量之中。雖然測量視角不同,但因為這些人格維度(人格五維)是相輔相成的表裏關係、互相生成的依存關係,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測量投射,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獲取個體人格的部分特征。
10、主題一句話自我認知困難是我們人格構建和自我調整困難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能客觀、及時地對自我行為有較準確的評估,生存的狀態就會得到顯著的改善。遺憾的是“忘情失道”是我們常見的行為失控狀態。
【參加這個測試的人經常都會對自己常用的建構感到驚訝,原來他們平時就是用這樣的建構對生活中的人進行分類的。】。
——人格科學所有的測試都可以為個體提供自我認知的鏡子:我們的行為、情感、社會關係等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實際狀態,和我們對自己的感覺評價有著很多的距離,這也是自我認知的困難造成的。總有一天,我們可以獲取完全對自我行為觀察、感受的信息,形成更加客觀的自我認知模式。
11、主題一句話怎麼理解所感覺到的一切?依據自己的內心。
【基於兒童常做一種遊戲,就是當雲在天空中形成的時候,描述他們看見的東西。一個孩子看見的也許是海上的一艘船,另一個看見的或許是一頭獅子,而第三個看見的可能是一位名人的臉。當然,沒有誰是不對的,因為雲中沒有真實的圖畫。但是這些表象從何而來?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這些表象來自人們的內心,並反映了他們看到了但沒有描述過的東西。描述模糊物體,譬如雲,是獲得無意識東西的另一種方法。】。
——人格科學投射測試反映了“對比參照累加認知機製”的對比參照識別原則。天空的雲如果在你的眼裏像一艘船,那是你心裏已經有很多船的模樣,而且,這艘船還是你此時心裏的某種願望。這就是心理的投射,投射內心的和目前感受到事物的關係,有內心的“參照”,有“當前感受的對比”,有新感覺的“累加”,認知在不斷擴展。
因此,如同無物不可占的周易之占卜之術,心理學的測量中,無事、無物不可反映人的內心。我們在谘詢的過程中,隨時可以依托觀察、語言、氣味感知個體的人格特征,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望聞問切”之原理。特別是心理學還缺乏直接能測量到神經活動行為意義的能力時,谘詢師將感知判斷測量融合於谘詢治療過程是最佳的心理工作手法。
12、主題一句話不存在一次測量定終身的心理測量方式,人格測量同樣如此。確定人格特征發展每一穩定時期的核心部分,作為測量目標內容,人格特征一生的變化趨勢,可通過建立的四次人格發展穩定期的測量予以描述。
【批評主要針對投射測驗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發現,這些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低得讓人無法接受(第二章),尤其是羅夏墨跡(Aliken.1927;Peterson,1928)測驗。例如,沒有證據可以支持墨跡測驗的跨時間穩定性。】。
——人格科學投射測試如同中國中醫裏的聽診和把脈,並不是這一方式不能作為測量的標準工具,而是用這一方式還需要建立一個較為方便依托的判斷標準。而且,這些測試方式,獲取成果的深淺、獲取信息的多少和施測者的感受理解能力成正相關關係,而不是一目了然的工具,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憑借工具就可以有效操作,體現治療師的專業性。
行為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人格也有相應的變化,既有自主性發展需要作用下的變化,更有生存環境施加刺激作用下的變化。但是人格中有一部分穩定的成分表現出跨情景的不完全一致性,一部分表現出對環境較大的交互變異性。生存環境的穩定性和自我人格的穩定性是影響個體人格穩定性的兩大因素,而個體人格特征的變遷,取決於這兩大因素發展的一致性,取決於自主性和生存環境相互抗衡關係的變化趨勢。生存環境的變化大小直接影響人格特征的變異,自主性發展需要直接作用人格的方向,人與生存環境的抗衡關係左右人格的變化。影響生存的環境,包括人際關係環境、生產力水平環境、自然災害環境等。
人格特征中相對較穩定的成分,應是為自我始終認同的和遺傳獲得的人格特征,容易變化的部分應是未能為自我始終認同的及生存危機作用的後果。人格特征可以分為穩定和不穩定兩種狀況,為人格的測量增添了難度。生活的俗語和科學研究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童年人格發展的重要性廣為生活和科學認可,因此,我們暫確定幾個人格發展的“測量區域期”,作為人格測量的時間參照坐標,並以各時期所發展的核心人格特征為測量內容,從而確定人格的“當前”狀態。一次測量很難對人格做較長久的定位,後測量是前測量的補充調整。
根據社會人身心發展的一般狀態,我們可以暫定間距遞增十年為一個人格發展重要變異時期:十歲以內是人格建構的基礎期,穩定性人格因素所占測量內容比例較多;二十歲內為情感和自我建構核心期;四十歲內個體以與社會交互關係為主,人際關係和道德行為模式為核心建構;七十歲內為自我價值和自我完善(含自我實現)模式核心建構期。測量區域期範圍限定在標準年齡前後加減三年,如十歲前後的七歲至十三歲,二十歲前後的十七歲到二十三歲,四十歲前後的三十七歲到四十三歲,七十歲前後的六十七歲到七十三歲,測量區域為七年。確定穩定的人格成分和相對每一時期不穩定的成分,區別分析看待測量,人格特征一生的變化趨勢,可通過建立的四次人格發展穩定期的測量予以描述。
13、主題一句話東西方測量方式逐漸趨向融合。
【盡管這些測驗對病人人格的測量不盡如人意,但它們能有效地幫助治療師深入了解病人的人格,這是其他方法無法做到的。】。
——人格科學從測量的方式和對測量方式的依賴,可以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區別和各自的優勢。一般西方測量方式對測量分析者的要求較低,而東方式更多依賴測量者的感受分析,測量和分析體現出更多的整體性。再者,人格測量的目標確定還有待細化,哪些方麵才能最客觀地反映個體的內心特征,還在探討之中。因此,任何工具的效應還不能客觀比較。由此,我們暫時隻有推崇應用有顯著效果的。
14、主題一句話人格特征的研究是心理學的核心和其他衍生學科的基礎,特質學說的貢獻在於確定一個良好的評價人格狀態的標準——核心人格特征的使用代表價值。
【當我們試圖用人格測驗分數預測行為的時候……】。
——人格科學心理學發展在於理解人類自我、調節自我、預測自我、優化自我。心理科學發展的狀態現還處於框架未完全構建的階段,迄今為止,我們對人格還沒有統一的認知理解。人格是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是心理學一切分支學科的唯一基礎。在人格概念構建中,人格的測量伴隨發展,相得益彰。當人格框架體係得以完全構建,特別是人格因素的細節化構建能得以完善時,人格的測量才具備更完善的預測人類行為的效用價值。人格係統具備相對的穩定性,但總是因為個體自主和環境的不間斷交互作用發生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所以,任何測量總是相對落後於人格的當前變化,而借助於測量的預測,也僅是接近客觀可能發生行為的效度性參照。
特質心理學最大的貢獻應該是提供了一個對人格描述的角度:人格表現係統中,“核心的維度和首要的維度”的存在,以及人格維度的穩定性是建立個體獨特個格維度體係的人格測量依據。
15、主題一句話心理測量是人類認知世界中最複雜的測量形式。
【特質理論家通常不關注任何個人的行為,而是關注對處在特質連續體上不同位置上的人的典型行為的描述。】。
——人格科學特質論家關注的是行為特征在人格維度的傾向性。而人格維度的量化,在一定曆史時間內,僅能以傾向性描述為主體。隻有生物科學測量工具應用的構建完善後,從而代替簡單物理測量工具在心理測量中的應用,心理測量才具有真正接近客觀的意義。
16、主題一句話投射測試中的主體理性和測試載體的特征,對投射的效度有密切的關係。
【請看××照片。照片中發生了什麼?你認為照片中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請你編一個有關於這個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局如何?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沒有對錯之分。】。
——人格科學投射測試裏情境的清晰度對被測試個體的主體投射有所影響,成負相關關係,也就是越清晰的情境主體的投射性反應就越低。受測個體的主、客觀認知傾向(理性化程度)和自我投射表現成負相關關係,理性越強自我投射越低。相反,測試情境的模糊性(似是而非的表現)和測試投射的效度、信度成正相關關係,越是模糊給予個體的主體想象再造空間就越大,投射的主觀就越明顯。
17、主題一句話我們的心理是多變的。我們不僅具有穩定的人格模式,更有多變的“情緒性偶然行為”。心理行為測量學更在於對個體當前隱蔽性心理行為的迅速感知理解。
【……這樣就可以得到這個人成就需要的分數。例如,如果你認為上麵照片裏的人正在努力地為達到更高目標而勤奮工作,那麼你的故事可能就是顯示出你的強烈的成就需要。】。
——人格科學這一測試明顯忽略了受測個體當時的心境或者說暫時性情緒的影響。像特質性或者穩定型人格的測量需要一種平和的心態、心境。通過“積聚數據”的互補得以較好的人格認知提煉。
其實,每個人在現實生活自然狀態下的反應,是對主體人格及當前心理活動的最佳投射。因此,心理學測量的意義不僅在於理解認知個體人格穩定的表現趨勢,更在於對個體實際生活中當前行為的理解及相應作用。現在常規測量僅能測量穩定的人格模式,技術上忽略或難以達到對刺激變化的多樣性和個體應激反應自主性變化多樣性的測量。
18、主題一句話人的行為是生物界一種多因素最複雜組合的結果。
【A型者或B型者的表現都會與前麵的描述恰恰吻合。】。
——人格科學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其人格具備人格維度的所有成分。差異僅在於每一種人格維度的表現程度,和在一定刺激情境下被誘發反應的狀態。每個個體行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格維度組合體表現。每種人格維度在常態下都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但在特殊情況誘發下,個體某些人格維度會有異常的表現狀態(讓熟悉的人大吃一驚或意想不到的表現),人格的穩定性表現並不代表人格的固定。
19、主題一句話刺激反應的相似層次不同,導致不同層次差異的相似人格。
【最後,凱利宣稱,兩個人可以有相似的人格而不一定要經曆相似的事件,這是直接對行為主義觀點的挑戰。】。
——人格科學人格必然存在群體共性,也就是群體人格的特征。探討人格形成和經曆的關係,目的是理解某一人格的成因,以預測某種人格的行為趨勢。刺激和反應是一一對應的,類似的刺激產生類似的反應。任何刺激都是複合的形式,反應也是複合的反應。因此,所謂相似的人格不一定要經曆相似的事件(刺激)則是必然。且相似人格是群體內普遍現象,而經曆相似事件(刺激)也很普遍,但人格的形成是長期不間斷事件刺激而形成的行為模式反應,不是一些“相似”事件就可以形成的,相似事件的存在不是相似人格的必然條件。確切地說,相似事件是極其模糊的說法,進一步說是“相似刺激”也還是含糊不清的。我們可以把引起同一反應的刺激都叫做“相似刺激”,或者“相似事件”。相似,也有不同內涵層次的差異,如事件相似,刺激相似,結果反應相似的刺激等等。
20、主題一句話影響心理機能形成的因素心理機製產生的心理機能,是在多方麵條件綜合作用下生成的多樣化係統結果。
(1)四種基本條件共同作用塑成了個體獨特的心理機能。
(2)生存條件和個體機能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個體的身心行為。
21、主題一句話情感行為的特殊性,弗洛伊德理論的價值。
【到弗洛伊德提出的遺忘、拒絕、利比多、壓抑及其他概念,這也不是什麼怪事。但弗洛伊德最具影響的貢獻或許是,幾乎每一位主要的理論家都不得不以弗洛伊德的理論為參照,將自己關於人格本質的思想和他的理論作比較。弗洛伊德對心理學和20世紀的思想有極其廣泛的影響,以至於大多數人低估了他的理論對我們思想的影響。】。
——人格科學在以後的心理學發展及應用心理學的發展都離不開弗洛伊德的學說,因為弗氏學說是以解決和解釋情感問題為核心的理論及方法。情感總是於人的行為相伴隨的,情感出了問題要用情感解決,認知、行為出了問題不僅要用認知行為解決,更離不開情感解決的策略。情感是生命符號,是生命中最神秘持久的行為表現;情感源於需要的傾向和需要的滿足,而需要是生命得以維持的動力根本。母雞下蛋咯咯地叫喚,是成就感、自我價值、自我存在感的表現;枯苗得甘露,那種枝節伸展的快樂,我們可以感受得到,測量得到。所以說,情感不僅是人所獨有,是生命存在的屬性,是生命保存自我的進化反應。生命、動力、需要、情感是完全一體的。所以,精神分析以及相關情感解決與分析的心理學派,將在以後心理學的發展中占據重要的理論和應用位置。
一般來說,心理學理論及應用發展到今天,繁榮的基礎已經建立,整合的完成已為很多心理學人士所關注。但如何整合,需要認真探討。多數心理學家都認同,不同學派心理學都有自己的存在道理,實質是對心理觀察研究角度不同,導致派別不同的表象。精神分析、人本論是以人的情感角度觀察探討如何影響心理機製的發生發展,特質論及生物論是從人的遺傳角度觀察探討如何影響心理機製的發生發展,行為論是從人與環境的關係觀察探討如何影響心理機製的發生發展,認知論是從人的認知思維模式探討如何影響心理機製的發生發展。這就為我們對心理學諸多理論的應用提供了明確方向:人格障礙表現出器質性變化為主的症狀,以生物和特質論為指導進行治療(采用藥物體液調節等);人格障礙表現出行為變異為主的症狀,以行為論為治療主導;人格障礙表現出認知偏差為主的症狀,以認知論為治療主導;人格障礙表現出情感障礙為主的症狀,以精神分析及人本理論為治療主導。但所有的治療過程都離不開精神分析理論的支持,離不開對人格障礙者情感的梳理重建。
22、主題一句話心理疾病和人格疾病的關係我們通常把心理變異較大的心理疾病稱之為“人格疾病”,把人格變異較小的心理狀態稱之為“心理疾病”,二者代表著疾病程度的不同,實質是統一的,都是人格障礙的表現。
人的身心行為模式都可用“人格”予以概括,任何身心行為(僅指行為層麵非生理層麵)的變異都屬於人格變異的範圍。當人格障礙表現為暫時的、易於排除的人格變異狀態時,我們稱之為心理疾病,類似於輕描淡寫的意味一樣。對受到巨大創傷形成的長期的、難以改變的障礙性人格變異,稱之為人格疾病,類似於加重語氣的意味。但我們要認識到,人格障礙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本,心理疾病就是人格障礙的反映。將二者區分開僅有類似於標簽的生活暗示效用,在心理學研究中沒有明顯的價值。
任何個體的人格特征,僅是在情感、認知、行為這三大人格維度的變異傾向和在每個人格維度傾向程度表現的不同,如同三原色對顏色體係的構建。認知、行為和情感是一體的,行為是認知思維決策的結果,是認知的外化表象或外向影響存在性投射,情感是生命的屬性,通過行為表達、促成認知行為發生的動力。當個體人格某一維度出現障礙時,不是獨立的,而是三種維度障礙性的綜合顯現。
23、主題一句話談話法的意義談話療法因弗洛伊德先生的努力,在心理谘詢及治療中被視為一種最常用的方法方式。中國有“話是開心的鑰匙”的說法,就點明了語言交流這一方式的效果。通過語言的交流,觀念得以交流溝通,認知得以調整,情感得到支持,情緒得到釋放。而交流過程形式本身——“話”,就是情緒得以疏解的載體。因此,“話是開心的鑰匙”這句普通的諺語,總結了心理學裏一種最常用有效的谘詢治療方式——談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