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開口迂回,造就職場達人: 好口才使工作如魚得水(5)(2 / 3)

想要擺脫因為失言而造成的尷尬場麵,就要學會與不同對象談話的技巧。

曆史上,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後,遭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大臣的反對。一天,李治又要召見他們商量此事,褚遂良說:“今日召見我們,必定是為皇後廢立之事,皇帝決心既然已經定下,如果反對,必是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重托,輔佐陛下,如果不拚死一爭,還有什麼麵目見先帝於地下!”

李世同長孫無忌、褚遂良一樣,也是顧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宮,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開了。而褚遂良由於當麵爭辯,當場便遭到武則天的斥罵。隨後,李世單獨謁見皇帝。李治問:“我要立武則天為皇後,褚遂良堅持認為不行,他是顧命大臣,若是這樣極力反對,此事也隻好作罷了。”

李世明白,反對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開表示讚成,又怕別的大臣議論,便說了一句滑頭的話:“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非得征求外人的意見呢!”

一句巧妙的回答,既順從了皇帝的意思,又讓其他大臣無懈可擊。

李治因此而下定了決心,武則天終於當上皇後。以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都遭到了迫害,隻有李世一直官運亨通。

靈活應變。見什麼顧客說什麼話

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見什麼客戶說什麼話,說話要看對象,是一個常識,也是一個原則。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要看讀者,說話更要看聽眾,為了順利達到說話的目的和效果,就不能不考慮因人而異了。一個經常遊蕩在商場中的人如果不懂得一點靈活應變的情趣,就像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木頭人,不論做任何事都會到處碰壁。

生意場中的人是千姿百態的。因此,他們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也各不相同,這些因素決定了他們對語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人與人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各不相同,也決定了他們對語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統一的通用的標準語的說話方式來交流,見什麼顧客說什麼話,因人而異是非常必要的。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同行業的人都有其獨特的性情特點。與不同的對象談話,就要采用不同的談話方式。

說話靈活應變

案例:

在適當的場合、對不同的人說適當的話的技巧是非常有用的。勞模李淑貞在這方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知識分子進店,李淑貞這樣講:“同誌,您要用餐,請這邊坐。來個拌雞絲或溜裏脊,清淡利口,好不好?”工人同誌進店,李淑貞這樣講:“師傅,今兒過來,想吃過油肉,還是汆丸子?”鄉下老大娘進店,李淑貞這樣歡迎:“大娘,您進城裏來了,趁身子骨還硬朗,隔一段時間就來轉轉,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嚐點啥?”

小貼士:和口才好的人一起聊天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為他們可以選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來升發話題,這樣的聊天就建立在了共同語言的基礎上,即使對方不太會說話,也會在帶動下進入討論之中。因此我們要避免那些對方不合的話題。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應采取不同的語態。

口才好的人語言反應靈活,應答隨機應變,在生意場上能夠左右得利,在社會交際中人緣廣結。反之則不然!這就使語言有些遲鈍的人對社會交際活動感到望塵莫及,常常使他們產生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認為成功隻會青睞那些巧舌如簧者,對不善言辭的人是沒有緣分的,致使一些木訥者喪失了交際的信心。但隻要掌握適當的交際方法,笨舌拙口也能勝過唇槍舌劍。

5.顧客需要讚美,讚美需要真誠

無論是誰,在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在期待別人的褒獎讚美。在這個世界上有被人稱讚而感到不高興的人嗎?大概沒有。任何人都喜歡被人稱讚,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輸給別人,都期盼成為勝利者,而不願是個失敗者。

有人認為,人不過是曆史的符號,同時在每個人成長發展的曆史過程中又滿載著曆史記錄,其中不乏自己引以為榮的事情。對這些引以為榮的事情,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較高的評價,如果能夠得到別人衷心的肯定和讚美,更是一件讓人高興和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