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能說會道,成就談判贏家: 鐵齒銅牙,使談判大獲其利(1)(2 / 3)

日常生活也要談判

日常生活中需要談判,當我們與朋友、親人、鄰裏發生分歧和矛盾時,也可以用一點談判的藝術。談判是一種妥協的藝術。那麼,在生活中尤其需要這種妥協的藝術。妥協不是認輸,而是跳出原來的範圍,站在更高點上看問題。它關注的是大家的利益,因而,在生活中最先妥協的人往往最先贏得尊重和主動權。生活中的談判,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統一認識,以便更好地相處與合作。

我們出生在一個談判的時代。談判可以和我們的生活結合,幫助我們思考,也幫助我們解決衝突。特別是在社會變遷日益加速,人們交往、利益摩擦日益增多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方式正是談判,贏得製高點憑借的正是談判力。談判如家常便飯一樣充滿我們的生活,周圍的一切,幾乎都和某種形態的談判有關。每個人每天都在和別人談判,有時候甚至一天好幾次。我們似乎也已經習慣了談判,常常置身其中而渾然不覺。國家、政府、雇主、工會、父母……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角色,你都與談判脫不了關係。也就是說,在工作和生活中,你隨時隨地都得進行談判——比你意識到的要多得多的“談判”。接受談判,你就擁有希望,拒絕,你就注定失敗。

2.成功的談判重在“準備”上

一次完美無缺的談判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計劃與準備階段、麵談階段、後續收尾階段。雖然講到談判,大多數人總聯想到麵談,但計劃與準備階段是這三個階段最關鍵的,至少一個典型的談判其結果是好是壞,有一半的原因都在你與談判對方見麵之前就已經有答案了。要進行一場成功而有效的談判,一個重要的過程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便在談判中處於主動地位,應付各種預想不到的變化和衝突。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心態是根基

無論做任何事情,心態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談判實踐中經常會有人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隻想著如何“贏”,殊不知隻有一個贏家的話,談判最終是成不了的,即使是成了也是不成功的。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談判是雙贏的,絕對不是隻一個人贏”。談判為什麼要雙贏呢?因為隻一個人贏的話,這個談判很難成,即使一次成了,另一方也會有心理負擔。假設任何一次談判,從頭到尾都隻有你贏,別人都輸,以後就沒有人願意繼續跟你談判了。成功的談判是大家都勝利了,唯一的區別在於,你贏得了經濟利益,對方贏得了麵子。因此,在談判場上,絕對不能隻想著自己的贏了就好,一定要顧慮到對方的感覺。這與隻顧自己好壞,不管對方死活是一個道理。

情報很重要

在一場商務談判過程中,“情報信息”最具說服力,情報包括統計資料、實驗報告、客戶意見、違規資料、競爭報價等等,誰手中掌握了充分的情報,誰就能以事實向對方施加壓力。情報最容易為對方製造壓力,從而有效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所以說,情報信息是談判輸贏的第一籌碼。

收集情報資料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市場行情。包括市場價格的變化趨勢,同類產品、相關產品以及替代產品的供求狀況,主要競爭商家的生產經營狀況、市場占有率等等一些相關信息。

除此之外,掌握有關國家方針、政策與法令法規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地方性規定和政策措施,對方和己方所在行業的有關政策規定。當然,世間萬物都有真假之分,情報也不例外,買賣雙方可以互相使用情報,誰使用得更嫻熟,誰就掌握更大的勝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談判前,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要求。應該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它、知道自己不能接受的是什麼、知道自己能做出什麼讓步、知道自己的談判界線,如果超過了這個底線,你要怎麼做?

吃透對手的狀況。要認真考慮對方的需要,談判的準備工作不能僅僅考慮自己的要求和需要,同時也要考慮談判的對方可能需要什麼。這時需要你作一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位置上來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