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41(1 / 2)

蕭何還鼓勵百姓多種經營,除在陝南糧倉、漢水沿岸的穀地、關中平原廣泛種植糧粟之外,又讓百姓多多飼養‘奶山羊’、‘關中驢’和‘秦川牛’。

官府指導漢中盆地的居民,多種油菜、柑橘、棕櫚之類地作物。

安康多出蠶絲、萱麻,紫陽多出茶葉,商洛多出板栗、核桃,眾山間多出桐油、生漆、龍須草,渭水平原多產麥、棉。官府就指導這些地方因地製宜,特產為重,一並開發。

在蕭何的努力下,百姓的生產生活都好起來了,有了富餘的人力物力,人人都歡天喜地的。

兵員、軍備給養開始源源不斷送往前線。

蕭何用牛、驢運給養至軍中後,又把這些牛和驢宰殺了來饗軍。

後來,每隔一段時間,蕭何便送一批奶山羊、牛、驢至軍中,士兵飲奶食肉,身體也強壯起來了,鬥誌很旺盛。

漢王特別喜歡吃驢肉,蕭何每次差人送給養來前線,漢王就可以大飽口福。

軍中將士們都誇丞相會辦餉,千古未有。

百姓誇蕭何治理關中太好了,乃是千古奇人。

且說項羽想要解除北麵齊地的反楚勢力,掃除楚都四周的威脅,而去北擊齊地的事。

項羽原以為,踏平齊地乃是小事一樁,那就像是在藝場上耍把式,就像是大人和小孩玩過家家一樣的好玩、輕鬆和容易。但是,自從項羽踏上了齊地以後才發現,齊地原來不是個好玩地地方。齊地就像是一片泥淖,踏進去容易,要想從裏麵拔腿出來卻是太難太難了。

陷在齊地脫不了身,現在,卻又有了新的情況。

西麵的漢王劉季又率軍攻入了關中,奪取了自己和範增精心設計的三秦之地,結果之糟糕、時間之快太出人意料了。

現在,項羽的楚軍西、北兩麵受敵,項羽不能兼顧,很傷神。

恰在此時,張良又來信說是漢王劉季隻想得到他所應該得到的關中,並無它意。

項羽此時根本無法多方兼顧,說是自己哄自己也罷,就聽信張良之言,采用先齊後漢的方針,繼續攻齊,因而主力被牽製在齊地,無暇西顧。

項羽的困境讓漢王劉季再度有了天賜良機。

劉季馬上抓住戰機,一麵著力鞏固關中的統治,令蕭何為丞相,鎮撫關中。一麵迅速率領大軍展開行動,向東擴展。

於是,在安頓好了後方的事情後,漢王馬上親率大軍由函穀關出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向東挺進。

漢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河南王申陽的地盤。

河南王申陽,是瑕丘人,曾作過瑕丘縣令,是趙王張耳的寵臣。諸侯反秦風雲驟起之時,申陽就在洛陽一帶起兵,並出兵攻占了秦之三川郡,繼而控製了伊河、洛河流域,實力大增。

項羽自巨鹿率軍西行時,申陽得知項羽的到來,就早早地站在黃河邊上,恭迎著項羽的到來,並且很誠懇地向項羽表示,自己歡迎項羽的到來,願意作為項羽的臣屬,跟隨項羽。

項羽見申陽這樣恭敬地臣服於自己,很高興。戲下分封時,項羽分封諸侯,就廢韓而立河南國,將韓王趕出韓地,而封自己滿意的申陽為河南王。而現在,河南王申陽在此麵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

漢王率漢軍抵達了河南,河南國上上下下一片驚慌。申陽自知抵擋不住,經過與臣下商議,決定投降漢王,一則可免傷及百姓,塗炭生靈,二則可以讓古城洛陽免遭戰火。

因此,當漢王兵臨洛陽城時,申陽率眾臣出城投降,並且向漢王自請降河南國為河南郡。

申陽謝罪說:“罪臣申陽,素聞漢王威名,麾下文有蕭何,武有韓信,謀有張良,勢不可擋,申陽焉能與之爭鋒?今罪臣甘願降服漢王,自請降河南國為河南郡。申陽願隨漢王效犬馬之勞!”

漢王劉季聽了申陽的話,大喜,於是進駐洛陽,就詔封申陽為河南郡守,仍駐守洛陽。

有古語說:是非自有公論,功過自有評說。百姓總是會記得那些心中裝有老百姓的人。申陽在臨戰時刻,心中裝有老百姓,心中裝有古都洛陽,老百姓就知道他的好。因此,申陽死後,百姓立廟刻碑於偃師,五村爭冠“申陽”的村名。此是後話。

且說項羽殺了韓王成後,就聽說漢王劉季向東出了函穀關,來與自己爭奪天下,而且曾經忠於自己的申陽又投降了漢王,項羽就著急了。

項羽得馬上詔封一位新的河南王,由他率軍助自己守住河南國,遏製劉季的東進。由誰繼任河南王呢?

項羽左思右想,就想到了秦時的吳中縣令鄭昌,想利用鄭昌的影響力來阻止劉季的東擴。

項羽馬上就詔封鄭昌為韓王,將河南國又改為韓國,令其率軍抵擋漢王的東進。

項羽恢複韓國,是想要挽回韓地的人心助他堅守韓地。可是,勝利的天平總是沒有傾向項羽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