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喪義帝,劉季為王師正名;
慘敗彭城,漢王鑄平生大錯。
現在劉季又得到了項羽再次被困在齊地不能脫身的大好機會,於是決定率諸侯之軍進襲項羽的王邑楚都彭城,抄他的老巢。
決心一下, 漢王就率領漢軍從平陰津再渡黃河,準備東征。
經過重鎮洛陽時,河南郡守申陽擺酒勞軍,為大軍壯行。
半月之後,漢軍就拿下了古都洛陽東麵的一些楚城。
障礙掃清之後,浩浩蕩蕩的諸侯大軍就向東疾進。
漢王在行軍途中,忽然遇上一位老者,鶴發童顏的樣子,叩於漢王的馬前。
漢王很驚奇:這位老人仙風道骨,人品風度,非同一般。
劉季立即翻身下馬,攜了那老人的手,忙問老人叩拜於馬前的原因。
老人道:“老朽是新城的三老,姓董,人稱‘董公’,今年八十有二。今幸遇漢王的德義之師,故前來叩拜!”
漢王道:“老人家遠道而來見足下,想必定是有言教導在下,還望老人家不吝賜教,在下一定聆而聽之!”
董公道:“古人雲:‘順德必昌,逆德必亡。’孔夫子曾說過:‘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仁義之師,百戰不殆。’無道之人,人人得而誅之。今項羽無君無義,足下替天行道,討伐無道之人,天下人莫不稱善。然而足下若師出無名,何以服眾?老朽敢問大王出兵,奉檄何名哪?”
漢王聽了,覺得老人家說得太有道理了,忙讓老人家坐下,乃說:“您老年高,快坐下說話。項王無道,所以往而討之,隻是出師倉促,未及傳檄天下,以昭其罪名!”
董公起,再拜。乃言道:“項羽無道,天下共聞,大王往討,乃是替天行道。然古人言:‘明其為賊,敵乃可服。’項羽不仁,其罪之大,莫過於弑主一事。義帝乃天下諸侯共立,諸侯當北麵而事之。然而項羽謀其無臣無君之事,先是棄主而封天下諸侯,既而逼帝遷都,已不義至極。今又弑義帝於江中,遺骸委地,幸得江畔之民,撈屍蒿葬,然終歸是義魂無著,陰靈無眠。項羽逆惡尤甚。為大王計,果欲東討項羽,請為義帝發喪,傳檄諸侯,軍皆縞素。令天下人皆知義帝凶訊,喻知項羽逆惡。然後師出有名,則天下人皆景仰於大王!”
漢王一聽,深悟其理,於是聽從董公之言,為義帝設靈發喪,傳檄諸侯,曉諭天下。
發喪之日,漢王令使者傳檄眾諸侯,韓王鄭昌、河南王申陽、魏王豹、殷王司馬卬都親自到場憑吊義帝。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亦遣使來致以哀悼之心。
漢王劉季在義帝靈前大哭一場,雙眼桃紅,悲慟至極,如喪考妣,令在場之人,無不動容。
漢王乃下令,哀臨三日。然後傳檄諸侯:“天下人共立義帝,北麵而事之。今項羽無君無臣,弑義帝於江南,有違天道。今本王悉發天下之兵,收三河之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共擊楚之弑帝者!”
然後,漢王親率塞王、翟王、河南王、魏王、殷王五路諸侯的人馬,共計五十六萬大軍,於漢王二年(前205年)四月,從洛陽出發,浩浩蕩蕩向東挺進,亮起了討伐無道的大旗,開始了討伐項羽的征程。
當大軍到達河南外黃縣時,彭越率三萬士卒歸順漢王。
起初,彭越曾助漢王攻打昌邑,未克後,彭越則沒有隨漢王西行,而是率眾在巨野澤一帶活動。
項羽戲下分封時,彭越雖有一萬之眾,伐秦功勞也不小,但由於他沒有追隨項羽,因此項羽沒有給他封地。
彭越非常氣憤,於是就在田榮也因為沒受封而反叛之時,投奔了田榮,接受了田榮的大將之印,配合田榮攻擊楚地的濟陽。
在濟陽,彭越大敗楚將蕭公角。
彭越在打敗了蕭公角後,又與叛楚的西魏王魏豹一起,在項羽的封地內,攻城掠地,屢獲成功。
彭越軍攻到外黃縣時,也擁有了士卒三萬之眾。
現今,漢王劉季率諸侯之大軍路過外黃,彭越便想率三萬部眾隨漢王東征彭城。
彭越和魏王豹的來歸,漢王劉季異常高興。
劉季當即下令,恢複魏王豹的王位,使其仍做魏王,統領梁地。又封彭越為魏相國。
漢王就讓魏王豹和彭越守定梁魏之地,一來擴大了漢軍的地盤,更重要的是,萬一攻擊彭城失利,有了梁魏之地,也好有個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