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自私的背叛是損人利己
春秋時期,諸侯並立,兼並戰爭此起彼伏。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但這兩個小國雖然地狹人稀,國力弱小,卻是同姓國家,政治上又結為同盟,互為犄角。所以晉不能輕易對其中任何一國發動戰爭。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占這兩個國家,必須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璧,送給虞公。晉獻公是個一毛不拔的國君,他不想拿出自己的寶貝,就問荀息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別的主意。荀息安慰他說:“大王放心,我們不過是暫時把寶貝交給虞國國君保管一下,等滅了虞國,拿回來還不容易嗎?”晉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後,十分高興。
不久,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又不想退回寶物,隻得答應。虞國大臣宮子奇再三勸說虞公,認為此事大為不妥。虞虢兩國,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手裏拿著寶貝聽不進去。宮子奇見虞國滅亡在即,為了躲避禍亂,帶著族人逃離了虞國。
公元前658年,晉國大夫裏克、荀息統率晉國大軍通過虞國的土地攻打虢國,很快就攻占了虢國的下陽。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送給虞公一半,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裏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3年後,晉獻公再次借道虞國,並親率大軍攻打虢國,虢國大敗,虢公逃離京城。晉獻公回師時,虞公親自出城相迎,等著再一次得到禮物。晉獻公卻約虞公乘興去打獵。不一會兒,隻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裏應外合強占了。就這樣,晉國輕而易舉地滅了虢國和虞國。
這就是《左傳》中“假途伐虢”的故事,講了處在夾縫中的小國,生存情況會很微妙。想吞並它的大國不用武力威逼它,卻用利益來誘騙它,乘它心存僥幸之時,立即把力量滲透進去,控製它的局勢。所以,不需要打仗就可以將它消滅。其實,此計的關鍵在於“假道”,隻要善於尋找“假道”的借口,善於隱蔽“假道”的真正意圖,往往可以出奇製勝。像荀息這樣用“假道伐虢”之計取勝的戰例,在古代戰爭中有很多。當然,所謂“假道”的方式,必須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掌握。
在楚文王的統治下,楚國勢力日益強大,漢江以東小國,紛紛向楚國稱臣納貢。當時有個小國叫蔡國,覺得與楚國是聯姻關係,不必向楚國納貢。楚文王不認親,認為蔡國對自己不尊重,於是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
蔡國的鄰國是息國,因為蔡侯和息侯的夫人是姐妹,所以兩個小國關係很好。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過蔡國,蔡侯沒有以上賓之禮款待,息侯夫人回國之後,向息侯大發牢騷,息侯遂對蔡侯不滿。楚文王聽到蔡息兩國因為夫人而互有齟齬時,非常高興,認為滅蔡的時機已到。他派人向息侯示好,息侯想借刀殺人,向楚文王獻上一計:讓楚國假意罰息國,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會發兵救息國。這樣,楚、息合兵,蔡國必敗。楚文王立即調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國求援的請求,馬上發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國城下,息侯竟緊閉城門,蔡侯急欲退兵,楚軍已借道息國,把蔡侯圍困起來,俘虜了蔡侯。
蔡侯被俘,當然不甘心,伺機報複息侯,於是告訴楚文王,息侯的夫人息媯是一個絕代佳人。楚文王好色,馬上以巡視為名率兵到了息國都城。息侯親自迎接,設盛宴為楚文王慶功。楚文王在宴會上,對息侯說:“我幫你擊敗了蔡國,你怎麼不讓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隻得讓夫人息媯出來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見息媯的美色,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她據為己有。第二天,他舉行答謝宴會,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間將息侯綁架,息國就這樣被楚文王沒費一兵一卒就給滅了。
背叛心理源於事情會對自己有利,並不考慮對盟友是否有害。所以,人們往往因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損害了盟友的利益,使本來互惠互利的合作性博弈變成勢單力孤的非合作性博弈。結果,在第三方勢力的攻擊下,往往會導致兩敗俱傷。
如果雙方利益互為依靠時,一定要克服自私自利的貪欲,尋求共贏而非獨吞。這不僅是維護共同利益的需要,還是共同生存的條件。
不善待朋友,會失去明天投資的本錢
傑克·倫敦的童年,貧窮而不幸。年僅14歲的他就不得不想盡辦法謀生。他借錢買了一條小船,開始偷捕牡蠣。可是不久就被水上巡邏隊抓住,被罰去做勞工。傑克逃了出來,從此走上了流浪水手的路。
兩年後,傑克利用僅有的一點兒積蓄隨姐夫來到阿拉斯加,加入了淘金者的隊伍。金子一直沒有淘到,但傑克卻在枯燥的淘金生活中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們一邊淘金,一邊給他講述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些令人心動的故事支持著傑克,給他努力下去的動力。
傑克的朋友中有一位來自芝加哥的名叫坎裏南的年輕人。傑克覺得比起坎裏南的經曆,自己的一切痛苦都不值一提,坎裏南的故事讓他潸然淚下。有一天,他想到要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告訴更多的人。於是,在坎裏南的幫助下,傑克在淘金之餘,開始看書、學習。1899年,23歲的傑克出版了他的處女作《給獵人》,接著又出版了小說集《狼之子》。這些傑出的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經曆為主題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傑克成功了,他結束了辛苦的淘金生活,來到芝加哥,作品的暢銷給他帶來了巨額財富。開始的時候,傑克並沒有忘記那些曾與他一起淘金的窮朋友,正是他們給了他無限的靈感和素材。他經常去看望他們,與他們一起聊天,喝酒,回憶在一起的日子。
但是,慢慢地傑克的錢越來越多,應酬也越來越多。他改變了生活方式,開始大肆揮霍,他甚至公開宣稱自己是為了錢才寫作的。他漸漸地忘記了那些窮朋友。
有一次,坎裏南來芝加哥看望傑克,可是傑克卻對他不理不睬,隻是忙於自己各式各樣的應酬和修建他的豪華別墅。坎裏南傷心地離開了,同時傑克所有的淘金朋友也從他身邊離開了。
離開了淘金生活,傑克就沒了寫作來源和靈感,他終於才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一部像樣的作品。1916年11月,處於精神和金錢危機中的傑克用一把左輪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不善待朋友的人,最終會被朋友拋棄,從而喪失人生中重要的資本——友情,由此,一旦人生陷入困境和失敗,也就失去了朋友的援助與合作的機會。
可見,友誼是合作的最好條件,用友誼維持的合作裏極少有背叛,友誼可以是當前合作的基礎,又可在合作中進一步增加友誼,其實也是長久合作的投資。一個人的力量和資源都是有限的,隻有善結眾力,以己之長易人所長,才能助你應付各種困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1610年,伽利略發現了木星周圍的衛星。在高興之餘,這位偉大的天文學家卻不得不為自己的錢包犯愁。因為在那時,宗教還主導著社會意識形態,科學家們所進行的研究都是出於個人愛好,很少能得到國家和社會的財力支持。
這一次,伽利略決定把他的發現呈獻給當權的麥迪西家族。於是,在麥迪西家族的寇默西二世登基的時候,伽利略同時宣布,他從望遠鏡裏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木星,這個星星有四顆衛星。衛星代表了寇默西二世與他的三個兄弟,而木星則代表了王朝創建者寇默西一世。伽利略借錢把這個寓意做成了一枚精致的徽章,獻給了寇默西二世。
榮譽當然不白送,寇默西二世在得到徽章的第二天就把伽利略接到了家中,任命他為宮廷哲學家和數學家,給予全薪。從此,伽利略和麥迪西家族建立了友誼,他的研究也有了資金保障。
可見,在人生中隻要你善待朋友,友情就可以為你提供人生博弈的資本,從而增加成功的智慧,減少失敗的損失。
一份友誼的產生,總是雙方都該有所付出的,友誼是付出之後的回報,是隱形收益,這份隱形收益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
王與馬,共天下
西晉滅亡後,幸存的皇族紛紛準備渡過長江躲避戰亂。其中,琅玡王司馬睿實力單薄,在渡江之前隻想著如何避難自保,並沒有考慮渡江之後的計劃。可是王氏家族的精英人物——王導和王敦卻準備扶持他做渡江之後的皇帝。因為作為皇族的幸存者,他對社會還是具有一定的政治號召力的。
王氏兄弟和司馬睿接洽之後,說出了自己想要輔佐他做皇帝恢複西晉基業的意圖。司馬睿自然是大喜過望,甚至有點英雄落魄得遇知己的感動,與王氏兄弟一拍即合。
渡江之後,王氏兄弟馬上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們做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司馬睿的聲望和氣勢。三月初三這一天,按照當地的風俗,百姓和官員都要到江邊去求福消災。這一天,王導讓司馬睿坐上華麗的轎子到江邊去,前麵有儀仗隊鳴鑼開道,王導、王敦和從北方來的大官、名士,一個個騎著高頭大馬跟在後麵,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隊伍。這一天在建康江邊看熱鬧的人很多,大家看到這種從來沒見過的大排場,都轟動了。江南有名的士族顧榮等一看王導、王敦這些有聲望的人對司馬睿都這樣尊敬,大吃一驚,怕自己怠慢了司馬睿,一個接一個地出來排在路旁,拜見司馬睿。這樣一來,司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提高了。
王導接著就勸司馬睿說:“顧榮、賀循是這一帶的名士,隻要把這兩人拉過來,就不怕別人不跟著我們走。”司馬睿派王導上門請顧榮、賀循出來做官,兩個人都高興地來拜見司馬睿。打那以後,江南大族紛紛擁護司馬睿,司馬睿在建康就站穩了腳跟。
這時的北方正被匈奴和羯胡占據,一片大亂。北方的士族、地主紛紛逃到江南來避難。王導又勸說司馬睿把他們中間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來。司馬睿聽從王導的意見,前前後後吸收了106個人,在王府裏做官。
司馬睿聽從王導的安排,拉攏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鞏固了地位,心裏十分感激王導。他對王導說:“你真是我的蕭何啊!”
經過這樣的一番經營,王氏兄弟最終聯合各大家族,推舉琅玡王司馬睿做了皇帝,是為晉元帝,從此建立了偏安東南百餘年的東晉王朝。
晉元帝登基的那天,還有一幕富有戲劇性的故事:王導和文武官員都進宮來朝見。晉元帝見到王導,從禦座上站了起來,把王導拉住,要他一起坐在禦座上接受百官朝拜。這個意外的舉動,使王導大為吃驚。因為在封建時代,是絕對不允許有這樣的事發生的。王導忙不迭地推辭說:“這怎麼行?如果太陽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還怎麼能得到陽光的照耀呢?”
王導的這一番吹捧,使晉元帝十分高興,晉元帝也不再勉強,但是他總認為他能夠得到這個皇位,全靠王導、王敦兄弟的幫助,所以對他們特別尊重。他封王導為尚書,掌管朝內大權,又讓王敦總管軍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被封了重要官職。
從此,雖然是東晉皇帝司馬氏做名義上的天子,但是掌握實權的反而是擁立他的王氏兄弟。司馬睿對王氏兄弟極為尊敬,甚至上朝時宰相王導沒有入座自己都不敢坐在龍椅上。
曆史上把司馬睿與王氏兄弟的這一對政治組合稱為“王與馬,共天下”,也就是司馬氏和王氏共同主宰朝政的意思。其實,之所以形成“王與馬,共天下”這樣的局麵,與雙方互補的利益需求和外部強敵環伺的危機局勢有關。那時的司馬睿實力較弱,如果不依靠王氏兄弟,他將無法在江東立足;而王氏兄弟在政治上實力強大,社會地位很高,相比較實力較強;但是他們不借助司馬睿,自己沒有足夠的號召力來建立一個新王朝。同時,他們還麵臨著共同的困境,就是北方的外族入侵,所以雙方的合作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如果各方的實力對比懸殊,局勢很容易偏移,也就是從合作走向非合作,但是如果存在外部局勢的變化,而且外部的壓力對雙方都造成威脅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繼續合作,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雙方的利益。
不要忽視小人物這顆閑棋
《漢書·張陳王周傳》記載:周勃的祖先原為河南卷縣(今原陽西南)人,後遷到沛縣,於是便和劉邦有了同鄉之緣。周勃小時候家裏很窮,靠編織養蠶用的蠶箔為生,還常給辦喪事的人家吹簫,後來才成了一名能拉強弓的勇士。
劉邦在沛縣起事後,周勃以親近侍從的身份隨沛公發兵。漢朝初定,各諸侯王的反叛不絕,周勃成為漢初平亂的主將,被漢高祖劉邦封為絳侯。
漢文帝即位後,賞賜有功之臣,讓周勃擔任右丞相,賜黃金五千兩,食邑增加到一萬戶。
有人提醒周勃說:“您誅滅諸呂,迎立代王為帝,聲威震動天下。您受到豐厚的賞賜,處在尊貴的地位,得到皇帝的寵信,這樣不久就會大禍臨頭。”周勃非常害怕,感到處境危險,於是請求辭職回家,漢文帝答應了他。
周勃回鄉後不久,丞相陳平去世,文帝複招周勃任丞相。可是,還不到一年,文帝就對周勃說:“我下令所有列侯離開長安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還沒有走,你一直被我器重,希望你可以起個表率作用。”周勃於是辭官歸鄉。
周勃免相歸鄉後,一年多以後,當河東守尉來絳縣巡視時,周勃總擔心被害,往往是身披鎧甲,家奴各拿兵器與守尉相見。怕什麼來什麼,守尉覺得周勃的接見方式很奇怪,懷疑周勃謀反。朝廷把這件事交給廷尉處理,廷尉要地方官逮捕周勃,進行審問。
周勃非常害怕,不知怎麼辯解。獄吏也漸漸欺淩和侮辱他。周勃無奈,隻得送給獄吏千兩黃金,於是,獄吏便在“牘背”——公文板的背麵書寫“以公主為證”幾個字給周勃示意。公主指的是文帝的女兒,她嫁給了周勃的兒子周勝之,所以獄吏教周勃以她作證人。
在獄吏的指點下,周勃又把昔日皇帝給他的賞賜都送給薄昭(漢文帝之舅),等到案件加緊審理時,薄昭便到薄太後那裏替周勃說情。薄太後也認為周勃沒有謀反之意。當漢文帝朝見太後時,太後便用“冒絮”(一種頭巾)扔向漢文帝說:“絳侯周勃誅諸呂時,當年身上掛著皇帝的玉璽,在北軍統率軍隊,不在那時謀反,現在在一個小縣裏,難道要謀反嗎?”漢文帝已看到了絳侯在獄中的供詞,便向太後道歉說:“官員們正在查清這件事,準備釋放他呀!”於是派使節赦免了周勃,恢複爵邑。絳侯出獄後慨歎:“我曾率領過百萬大軍,到今天才知道一個獄吏也能起重要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