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中國的近代史,我隻想哭。
——電影《孫中山》旁白
電影檔案
拍攝年份:1986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珠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賀夢凡、張磊
導演:丁蔭楠
攝影:王亨裏、侯詠
主演:劉文治 飾演 孫中山
劉斯民 飾演 黃 興
張燕 飾演 宋慶齡
王詠歌 飾演 朱執信
榮耀
1988年第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
1988年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1989—1990年廣電部優秀故事片。
人物: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後遂以中山名,廣東香山(今中山)人。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張,遭拒絕,遂赴檀香山組織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和“驅除韃虜,恢複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政綱。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提出三民主義學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響應。12月29日,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遺著編有《孫中山選集》、《孫中山全集》、《孫文選集》等。
光影故事
一八九四年的中國,清朝腐敗,列強橫行,神州大地被攪得破碎不堪。在這種暗無天日的社會背景下,廣大窮苦人民無時無刻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
1894年,在北京北古口斑駁的古城牆角,幾具被破草席掩蓋著的屍體在肆意的風沙中靜靜地躺著,殷紅的鮮血不斷地從屍體下滲出,順著地麵流淌,慢慢擴散,直至消散成烏黑的血跡。遠處,無力翻卷著的龍旗下,手執大刀的清朝劊子手漸漸遠去。唯獨有一群表情麻木的農民依然一動不動地站在這兒,呆呆地看著。秋風蕭瑟中,古老滄桑的長城沉痛地哭泣著。
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遠渡重洋的貨輪在緩緩地行駛著。在陰暗潮濕的船底貨艙裏,中國勞工們在痛苦地掙紮著,呻吟著。擁擠的人群中不時傳來幾聲叫喊:“死人啦!死人啦!你們管不管!”
“上來!都上來,上來消毒!從沉重的艙門中走出的幾個外國水手用英語高聲喊道。
華工們一陣騷動,紛紛站起身來,跑到了甲板上。在外國水手的吆喝下,他們扒掉衣服,丟進海裏,一絲不掛地站成一排。隨之,外國水手便把一桶桶熱氣騰騰的粉紅色的液體潑在了他們的身上,一時間,水花四濺,霧氣騰騰。華工們赤裸的身體在風中顫抖著。
1894年10月,已是夜深人靜,窗外依然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在上海虹口一間西式洋房裏閃爍著暗淡的燭光,隱隱約約傳來了斷斷續續的說話聲,隨即,便是很長時間的死寂……忽然一個聲音劃破了沉悶的空氣。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陷入外國人的奴役,中華民族的頭上,除皇帝的統治,還加上了洋人,喪權辱國的條約一個接一個……唉!一位青年不無悲痛地說道。
“甲午中日之戰,清軍喪師辱國,國人深感悲憤,我和陸皓東此赴京津,已窺清朝虛實,深入武漢已觀長江之形勢。”孫中山顯得胸有成竹,平靜地說到。
“嚴複說今日之中國非無兵也,患在無將帥,中國將帥皆奴才也……”宋耀如緊接說道,“患在不無學術,湖廣總督張之洞聞之……”
這時,宋耀如的夫人倪桂珍給端來了咖啡,讓眾人飲用。
“我認為,應該給大王朝送上一顆炸彈!”陸皓東突然冷冷地插了一句,猶如平靜的大地一聲雷響,著實把大家嚇了一跳。眾人仿佛驚呆了,保持著驚愕的表情。
空氣再次沉悶起來,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逸仙兄,你說呢?”陸皓東接著說。
孫中山低著頭,陷入了沉思。沒過多久,孫中山抬起了頭,看了看宋耀如。他的臉上像是有某種按捺不住的興奮在跳躍著,眼睛也分明比先前有神的多了,好比在浩渺的宇宙中發現了一顆新的星體一般激動。大家無不被他的情緒所感染,都以欣賞的眼光看著他。孫中山站起身來,激昂地說:“我們古老的中華非要用強製的手段才能奏效!耀如兄,和平的手段,無可複施。我決定再返檀香山,探求新路。”
此時,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抱負雄心在他的心中洶湧不已。
孫中山乘坐的輪船經過連夜的顛簸終於在夏威夷靠了岸,孫中山又來到了久違的檀香山。看著陽光下波光蕩漾的海水,異常繁茂的叢林,天邊漸漸淡去的燦爛晚霞,他低落的心情有些回升。
漆黑的夜空下,茂宜島上處處跳動的篝火把四周照的通亮。土著人圍坐在篝火旁,盡情地演奏著各種樂器,在風格獨特的音樂中,熱情大方的土著姑娘們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草帽舞。
篝火旁有一間木棚,不時地傳出激烈的議論聲,不久便又平靜了下來。忽然從中傳出鏗鏘有力的口號聲:“驅逐韃虜,恢複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倘有二心,神明共鑒!”此時,屋內孫中山與幾十位華僑全都舉起右手,大聲宣誓誓詞。從此,興中會宣布成立。
接著,孫中山激動地對大家說:“諸位!諸位!日本海軍威脅天津,北京告急,我認為這是舉義的大好時機!”
大家聽了之後紛紛響應,最後將廣州起義的時間定在了重陽節,並且還為此次起義設計出了“青天白日”黨旗。
在一間大棚裏,傳出了孫中山與陸皓東的對話聲:
“逸仙兄,這次起義聯係廣泛,人員龐雜,我們有把握嗎?”
“我似乎感到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我感到我就是為這個國家而誕生的!”
“那我就要為這個新的國家去死!”陸皓東堅定有力的聲音在棚頂久久回蕩著。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起義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兩廣總督譚鍾麟的耳朵,他提前出動軍隊,搜查起義據點,四處緝捕。
陸浩東得知了這個消息,冒著生命危險前去給從香港駛來的“保安輪“上的起義軍報信,然而清軍早已在碼頭設了埋伏。他剛朝甲板上的先鋒隊員揮手呼喊:”別上岸!別上岸!”,碼頭上便響起了一聲號炮。隨即,大量手持閃亮刀槍的清兵蜂擁著向船上湧去,不一會,甲板上就躺滿了革命黨人的屍體。
在1895年的這次起義中,陸皓東等誌士英勇就義,眾多革命人士紛紛逃亡。廣州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
二
起義失敗,孫中山東渡日本扶桑。到了日本,他先是拜見了與自己誌同道合的宮崎,與他商談了再次舉事的地點。隨後,孫中山還會見了誌士鄭士良。
不久,已是六月盛夏之際。在東京紅葉館,古樸的木質窗欞外草木成蔭,生機勃勃。屋內,琴聲弦樂充盈著房間的每一個角落。孫中山、鄭士良、犬養毅等席地而坐。隨之,便傳來了孫中山慷慨激昂的聲音:“自慈禧太後下詔囚禁了光緒皇帝,譚嗣同等六君子慘遭傷害……並對文一貫主張的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的製度極力反對……決定再舉義旗。”
大家都靜靜地聽著孫中山此次回國的遠大抱負。
孫中山看看大家,又緊接著說:“國內軍事政治時態急速變化……震動了清廷,還有西方列強在華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害,這正是我們發動起義的最好時機。所以,我決定派鄭士良赴惠州發動起義”
隨後,一群花枝招展的藝妓進來為大家敬酒。一個藝妓向孫中山敬酒,孫中山連忙製止,並說:“謝謝,我從不喝有傷脾胃的飲料。”這時,鄭士良大叫一聲:“來!”接過藝妓遞過來的酒,一口氣喝了三杯,喝完後便大哭起來:“我鄭士良生來無拘無束,活要活得痛快,死要死得壯烈,平生唯有一願,像陸皓東那樣死在戰場上、刑場上!”
眾人深受感染,不禁誇讚:“鄭先生是個了不起的人,真正的男子漢!”孫中山也激動得熱淚盈眶。
1900年,在惠州原野,鋪天蓋地的起義軍彙聚在永湖的丘陵上。他們一律頭纏紅巾,身掛紅繡球,手裏拿著各種各樣的武器:矛戈刀劍、獵槍、洋槍。山下,大隊的清軍已布列成陣,幾名清軍將領立於傘蓋之下,手執望遠鏡向山上觀望著。一時間,烏雲密布,風雲變色。
在青天白日大旗之下,鄭士良躍馬揮刀,高聲施令:“帶隊出擊!
聽到號令,無數的起義軍戰士,呐喊著,奔跑著,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山坡下的清軍衝殺。清軍舉起一排又一排的洋槍,開始輪番向起義軍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