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地球知識(1 / 2)

怎樣識別雨點的大小?

下雨時,雨點落下的速度越快,雨點直徑也就越大。有人曾經做過統計:雨點的落下速度若是每秒10米,雨點的直徑是5毫米左右。這時下的雨是我們所形容的瓢潑大雨;若雨點落下的速度是每秒50厘米,那麼,雨點的直徑將是0.2毫米左右。這時下的雨就是蒙蒙細雨。

所以,可以用雨點落下的速度來識別雨點的大小。或者,用銅版紙去接雨,可直接測出雨點的大小。因為,下雨時,用油煙薰過的銅版紙接住雨點,雨點落下的地方會起皺,所以就能知道雨點的大小了。

現在的空氣成分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現在的空氣以氮、氧、氫、二氧化碳等物質組成,其中氧是生物生存所必須的物質。但是,在地球剛剛誕生時,大氣中隻有甲烷和氨氣,氧氣少得可憐。隻是到了地球產生生命(大約30億年前)的那時起,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才開始增多。與此同時,也開始有了極少量的氧。

不過,大氣中含有像現在這樣多的氧,是從地球開始出現綠色植物以後。它的形成過程與地球上生物的發展密切相關。最初的生命出現於太陽紫外線輻射到達不了的深水中,以後逐漸移向淺水,進而發展成有葉綠體的植物,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成為大氣中氧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氧的增加就在高空形成臭氧層,它吸收紫外線,有利於地球上的植物迅速繁殖和發展,又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大增多,經過幾十億年的過程才形成了現在的大氣成分。由此可見,從古生代後半期的3、4億年前,地球才有了與現在幾乎相同的空氣。

焚風是怎樣產生的?

大家一定聽說過焚風及焚風現象吧。

焚風也叫山風,這是一種越過山脈的幹燥的熱風。

穿越山峰的氣流沿著山勢升高時逐漸變冷,氣流中的水蒸氣就冷卻變成了雲,不久就形成雨或雪降落下來。當氣流越過山峰向下而降時,其水蒸氣的含量也大為減少,而且每下降100米,氣流的溫度就上升1℃,於是便形成了從上向下刮的這種熱而燥的焚風。

在內陸的盆地,在焚風的影響下,夏天山坡下的氣溫可高達40多度,由於焚風的燥熱空氣還有可能引發火災。因此,在焚風多發的地區,要特別注意防範。

焚風和山穀風是有區別的,山穀風是在晝夜間變化很顯著。白天,風是從山穀吹向山腰,直至山頂的,叫做穀風;而夜間,風向反過來了,是從山頂、山腰吹向山穀,這種風叫做山風。

山穀風是冷暖空氣的流動而形成的。

火山爆發為什麼會使氣溫降低?

火山爆發常常會使氣溫降低,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火山噴發時,約有0.02毫米大小的火山塵埃被噴向天空,在天空中形成一層同溫層把地球團團包住了。由於有了這層“同溫層的遮擋”,地球的日光照射量就減少了15%,促使了氣溫的下降。

有人推斷,火山爆發是形成冰河期的原因,因為當時,火山活動頻繁,大量的火山塵埃減弱了陽光的照射,使地球的氣溫下降,形成了冰河期時代。

如何劃分地震的震級和烈度?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強度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